幼兒教育應允許幼兒自由選擇、自主學習,在“可愛的兔子”班本課程中,我滲透幼兒自主管理能力培養(yǎng)的教育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大部分小班上學期的幼兒由于年齡偏小,剛入園時規(guī)則意識及生活自理能力都較差,并且他們的有意注意水平較低且不穩(wěn)定,容易受到外部影響,這些其實都為班本課程實施增加了難度。但是這一階段的幼兒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興趣、對新鮮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尤其喜歡各種小動物,這也給班本課程提供了很多有利的契機。
在戶外散步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孩子們對于園中飼養(yǎng)的小兔子和孔雀非常感興趣。找到了孩子們的興趣點,我就開始了一場關于“兔子or 孔雀”的投票,最后確定了兔子為這次班本課題的主題。
通過平時的交流發(fā)現,孩子們對于兔子還是有一定了解的,但是他們的認識也存在刻板印象,對于各種毛色的兔子,孩子們習慣統稱為“小白兔”,同時他們認為兔子都是有紅色的眼睛的。了解了孩子們的認識以后,教師通過“你最想和兔子一起做什么游戲?”這一問題的引導,發(fā)現大多數幼兒都想去喂喂兔子,這也符合幼兒愛玩的天性。
班本課程下的生成活動如何取決于幼兒?其實最主要的是要認清它不是教師預先計劃的課程,而是反映幼兒在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任何事情,因此活動的形式以及時間是不固定的,活動進行的周期也會由活動的內容容量決定,可能是一節(jié)課至一周的時間,甚至更長。
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和經驗誤區(qū),教師進行了相應的結合,暫時生成活動:認識兔子、兔子食物大猜想、喂兔子?;顒拥倪M行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幼兒前期經驗的豐富、活動資源的收集都需要家長的支持。比如在“認識兔子”的活動中,前期通過“我認識的兔子”記錄表,了解每個幼兒對于兔子的認識,并且請家長用圖畫的方式幫助孩子進行記錄。
在活動中,教師通過鼓勵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記錄表來相互豐富認識、補充經驗,為接下來的戶外觀察做準備。在之后的觀察中,幼兒就可以找到新的發(fā)現。其中就有幼兒通過找不同發(fā)現了兩只兔子毛色的不同還發(fā)現了兩只兔子的眼睛顏色有些許不同,一只是黑色的,一只灰灰的,帶點兒藍色。在這樣的活動形式中,幼兒更容易獲得他們想要了解的信息,也通過比較觀察,消除了他們認識中的一些誤區(qū)。
隨著兔子走進了他們的生活,他們經常會在生活中想到有關兔子的知識,活動內容也在不斷更新,后續(xù)還生成了“兔子喝水大猜想”“我是小小建筑師——建造兔子的家”等活動。
在班本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創(chuàng)設恰當的環(huán)境,也能激發(fā)起幼兒相互交流、繼續(xù)探索的興趣。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教師將幼兒對于兔子喝水與否的調查表放在喝水區(qū)的附近,這樣他們可以在喝水的過程中通過欣賞同伴的調查表相互交流。
除了創(chuàng)設恰當的環(huán)境,提供適當的材料也能激發(fā)起幼兒操作、游戲的興趣,它還在開發(fā)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發(fā)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
在初期的主題實施過程中,區(qū)域中使用游戲材料的活動只限于益智區(qū)的“兔子迷宮”和科學區(qū)的“找影子”。這不僅沒有增加幼兒對于兔子課程的話題度,也不能激發(fā)幼兒更多的探索欲望。于是,通過集思廣益,在與其他老師的交流、咨詢中,我和搭班老師也獲得了很多的靈感,同時通過與幼兒的個別討論,了解他們的想法后,在區(qū)域中投放更多的游戲材料,這不僅能維持幼兒對兔子的話題度,還能發(fā)展幼兒的其他能力。
在新增的美術區(qū)“兔子的家”場景中,幼兒可以通過在樹枝上纏繞毛線裝飾兔子洞,使用顏料或者記號筆進行兔子樹板的裝飾,為樹枝涂色鋪砌兔子家的小路;在新增的益智區(qū)“兔子農場”里,幼兒可以進行種蘿卜、施肥、澆水、除蟲、收獲等活動,鍛煉數物配對能力;在新增的“兔子捉迷藏”中,幼兒可以練習各種建構技能。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幼兒不僅對兔子更感興趣了,還鍛煉了不同的技能。
當然在主題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很多問題,最突出的就是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對班本課程的自主管理還需要教師的引導。但是通過這個主題活動的開展,我也看到了幼兒在各方面能力的進步,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班級,他們更加關注班級環(huán)境上的變化,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提高。雖然他們語言能力有限,但在這一次次鍛煉下,他們變得敢說、會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