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顯剛
最近一段時期,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zhàn)爭進入了關鍵時刻,各地采取的聯(lián)防聯(lián)控、群防群治等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堅守在防控一線的廣大基層工作者,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其奉獻精神令人感佩。
但與此同時,一些地方基層疫情防控中的偏頗亂象,也引發(fā)了輿論的廣泛爭議。河南濮陽,有村民因出門未戴口罩,被社區(qū)防控人員捆在了墻上;河北滄州,一位老漢在家門口上茅房,因未戴口罩被強制帶走隔離;湖北孝感,一家三口在自家屋內打麻將,當地防控人員沖入屋內,上演了一出扇耳光、砸碎麻將機的暴力劇……諸如此類的事件,雖然在輿論發(fā)酵后大都得以糾正,相關責任人員也遭到處理,但對當地“防控形象”已然造成嚴重傷害,對舉國戰(zhàn)“疫”的行動也帶來了負面影響,其教訓可謂慘痛。
事實上,在上述極端案例成為輿論靶子、個別防控人員備受撻伐之際,另一些極端情形也在基層真實上演著:一些居民對相關防控措施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對防控人員進行辱罵和人身攻擊。一位北京的防控志愿者在微信朋友圈里寫下了這樣的委屈:“白天去小區(qū)值守時的情形在腦海中一遍遍出現,想著想著,眼淚就不受控制地往外流。面對在家呆不住的居民,我們站在寒風里不停地勸阻,有的居民很配合,有的人卻站在小區(qū)門口對我們惡言相向,指責、謾罵、耍賴、威脅……我們成了居民的出氣筒,聽著難聽的指責和謾罵,說不生氣是假的,但我們更知道自己肩上的重擔,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堅守在防疫的一線?!?/p>
一方面,少數基層防控人員素質較低,無視法紀任性作為;另一方面,不少基層防控人員在工作中困難重重,屢遭誤解、阻力和身心受傷。這兩種極端情形并存,真實反映了當下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基層治理困境。
這一困境的生成,源自多種原因。例如對疫情嚴重程度的認知差異,宣傳解釋工作尚不到位,法治意識的淡漠,一些地方采取的“硬核”防疫措施涉嫌違法等等,但容易被忽視的一大關鍵是,基層的疫情防控工作普遍缺乏明確的行動指南和操作規(guī)范。由此極易引發(fā)的后果就是,一線的基層防控人員對其行為邊界拿捏不準,進退失據。也正因為行為規(guī)則的缺失,誘發(fā)了個別防控人員借“權”立威、行為“越界”乃至侵害公民權利的沖動。
疫情基層防控中的這一短板和不足,現應引起各級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而要有效擺脫這種困境,就有必要針對前期疫情防控中一些粗線條和語焉不詳的紅頭文件,作出全面的檢討和清理,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出臺更為明確的基層防疫工作行動指南和細節(jié)化的操作規(guī)程。其中的關鍵就在于落實法治的思維,而決不是拍腦袋想辦法,更不能落入脫離實際的形式主義窠臼之中。
以法治思維統(tǒng)籌、制訂基層防疫工作規(guī)則,其核心在于依法劃定“權力的邊界”、依法保障和尊重公民權利,同時在現有法律的框架內,對違反防控規(guī)定的行為確立明確的懲戒辦法。易言之,要讓基層防疫工作行進于法治化的軌道上,嚴禁違法任性的不作為和亂作為;要通過法治化的規(guī)則設計,讓“依法防疫”成為基層防控人員和廣大民眾的最大共識。如此,民眾才會認識到,出行佩戴口罩等防疫規(guī)定是必須遵守的嚴肅的行為規(guī)范,而非由個人好惡所決定。而基層防控人員面對違反防疫規(guī)定的個人和行為時,也有了依法糾正和處理的底氣和界線,當能有效杜絕越界防控、抗拒防疫等亂象。
基層防疫工作直接面對廣大民眾,當可用動輒得咎來形容。因此,以法治思維、精細規(guī)則統(tǒng)領基層防疫工作,已是當務之急。歸根結底,只有依法防疫,才能在打贏防疫戰(zhàn)的同時,守住權利和權力的邊界,真正彰顯出全民抗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