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華
摘?要: 無線發(fā)射高山臺站因其特殊的工作性質,大都建在偏遠山區(qū)或高山地區(qū),這就使得高山臺站極易受到大風、暴雨、地震、地表沉陷、泥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的侵害,自然災害不但對安全播出和發(fā)射工作造成嚴重危害,同時還嚴重威脅著高山臺站干部職工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因此,如何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建立和加強防災減災體系,有效降低自然災害對高山臺站安全播出的影響,顯得常必要和迫切。
關鍵詞: 高山臺站;自然災害;防御措施;分析
【中圖分類號】U457+.5?【文獻標識碼】A?【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4.269
1?自然災害對高山發(fā)射臺站的影響
1.1?大風。
當風力達到10級以上時它可以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害,大風不僅會造成人員傷亡,還會損毀房屋、車輛及電力設施,而高山臺站遇10級以上大風非常普遍,更容易受到風災的影響。2016年叫雨山臺遭受大風破壞,房頂被大風刮起,臺站基礎設施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多萬元。
1.2?暴雨與山體滑坡。
高山臺站雨量大容易造成山體滑坡,而暴雨、山體滑坡不僅會沖毀道路、橋梁等交通設施,造成交通中斷,而且還會損壞供電線路,房屋倒塌,造成人員傷亡,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1.3?地震。
地震將造成屋倒塌、道路中斷、地面裂縫、塌陷、山體滑坡、鐵塔倒塌、電力中斷、人員傷亡。另外地震的直接災害發(fā)生后,會引發(fā)出次生災害。如火災(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水災(由水壩決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有時,次生災害所造成的傷亡和損失,比直接災害還大。
1.4?雪災。
高山地區(qū)高寒缺氧降雪量大,而且降雪時常伴隨著低溫凍害,積雪常年不化,行成凍雪,道路形成積冰,極易引發(fā)交通事故,嚴重影響交通安全,另外,大雪還會壓斷通訊、供電線路,造成通訊、供電線路中斷,給人們生活帶來許多不便。
1.5?地表沉降。
高山臺站由于受地形地質的影響,大部份機房建造在山坡上,機房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由于雨水的沖刷,就會出現地囪沉陷,造成機厲地囪出現卜沉現象,使機房墻面出現裂縫,嚴重時造成房屋倒塌,這將給高山臺站安全播出工作,造成嚴重隱患。
2?廣播電視高山臺站防雷減災的策略
2.1?建立完善的接地系統,機房設備和地網均應進行等電位連接完善可靠的接地網是防雷的關鍵設施。廣播電視高山臺站主要建立在土壤導電性能較差山頂上,接地系統環(huán)境較差。通常利用加大地網面積來降低地網接地電阻阻值的可能性不高。因此,提倡采用角鋼等耐腐蝕的鋼材作為常規(guī)材料與新型降阻劑、接地模塊、等離子接地體等新型材料一同構筑接地網,以保證地網的可靠性。如果鐵塔地網與機房地網距離很近,地網之間還要進行等電位連接,同時,機房內設備之間也要進行等電位連接,以防止地電位反擊。
2.2?建立多層安全保護措施。
把雷電通過地網傳導到大地是防雷的有效措施。首先,在電力傳輸方面,可以考慮將室外變壓器轉移到站內,這樣能夠有效降低變壓器受到雷擊的概率。如果不能移動變壓器,就要對變壓器構筑地網并對變壓器進行良好的接地處理;在變壓器高壓端安裝高壓避雷器成為第一層保護,同時在架空高壓線上方安裝接地線以降低高壓線遭受雷擊概率,再通過變壓器低壓端直至配電柜各線路安裝浪涌保護器作為第二次層保障,最后在所有核心設備的端口安裝電源浪涌保護器成為第三層保障。其次,對信號線和天饋系統外層要進行屏蔽接地做等電位處理,在信號設備端口安裝滿足設備通信規(guī)格的信號線路電涌保護器,泄放感應電流。最后,機房通過布置鋼筋籠網措施對機房進行屏蔽處理,防雷擊電磁脈沖輻射對人體和設備造成傷害。
2.3?使用接地防護技術。
接地防護是避雷方式中的關鍵技術,通過接地保護可以順利的將雷電襲擊引入大地,防止設備被雷電擊壞。所以,在高山電臺上也可以通過可靠的接地設備保護信號發(fā)射裝置。高山臺站的廣播電視發(fā)射機房的接地可以考慮使用加設如下接地裝置:設置一個能夠有效散流雷電流的放射狀水平接地極,每3~5m需要設一個環(huán)狀水平均壓帶,并且水平接地板長需要控制在100m以內,如此設置可使雷電流自接地系統均勻散流。應用截面在40mm?2以內的銅纜在對信號、保護等電纜布設經過之處實施等電位連接,以避免地網出現地電位差,而對電氣、電子設備帶來地電位干擾。
2.4?加強對防雷設施的定期檢測和不定期維護。
防雷裝置在長時間使用過后容易發(fā)生氧化和腐蝕的現象,這樣就大大降低了防雷效果。因此,必須組織技術人員對防雷裝置定期進行安全檢測,對接地系統進行保養(yǎng)和維護。
3?高山臺站防御自然災害的措施
3.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
經常宣傳自然災害事件的預防知識,定期進行防災避險演練,提高干部職工防災減災安全保護意識提高應對災害的處置能力。加強日常檢查,發(fā)現隱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努力減少自然災害事件的損失。
3.2?依法管理,統一領導。
制定本系統及各臺站的自然災害防災避險應急預案,成立自然災害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預防、指揮、協調、處理工作。
3.3?快速反應,運轉高效。
建立統一的災情監(jiān)測、跟蹤、預警、應急系統,增強人力、物力、財力儲備,航應急處理能力。一旦發(fā)生自然災事件,快速反應,及時高效的做好處置工作。
3.4?定期排查,風險評估。
定期對建筑物、設備進行檢查,通過抗震加固,修砌護坡、泄洪溝渠等措施,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同時還要將廣播電視重大項災害風險評估,納入項目建議書中去。
4?結語
近年來,新數字設備不斷增多,信號源傳輸正常與否雖說有多種因素可能造成,但自然災害是不能避免的因素維護工作是做好安全播出工作保障值班員在應做好自身防護,增強責任意識,要認真落實周檢、月檢和年檢維護檢測制度,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避免自然災害對廣播電視設備和工作人員的危害,確保安全播出工作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何萬福.高山發(fā)射臺站雷電防護與應用[J].有線電視技術,2015(09):95-98.
[2]?胡占平.高山廣播電視臺站的防雷[J].衛(wèi)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09(15):55-57.
[3]?何榮輝.高山臺站防雷技術綜述[J].視聽,2008(04):41-42.
[4]?李紅亞,郭曉華.高山發(fā)射臺站數字化實現及改造[C].武漢(南方九?。╇姽だ碚搶W會、河南省電工技術學會、湖北省電機工程學會電工理論專委會、安徽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第十九屆電工理論學術年會論文集.武漢(南方九?。╇姽だ碚搶W會、河南省電工技術學會、湖北省電機工程學會電工理論專委會、安徽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2007: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