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燕杰 聶麗媚 畢重增 張風玲
〔摘要〕為探討性別榮譽意識與學習動機的關系,及職業(yè)探索在兩者之間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問卷法,對766名高中生進行調查分析。結果發(fā)現:高中生性別榮譽意識發(fā)展較好,有助于其獲得性別角色認同;此外,較高的性別榮譽意識有利于激發(fā)高中生的學習動機;高中生的男性榮譽意識通過職業(yè)探索的部分中介作用,使其目標明確,不確定感減弱,進而激發(fā)其學習動機。
〔關鍵詞〕榮譽意識;性別角色;職業(yè)探索;學習動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29-0007-06
一、引言
高中生的學業(yè)表現是社會、學校、家長等較為關注的學生發(fā)展方面的問題之一[1]。研究表明,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學業(yè)表現的關鍵因素之一,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激發(fā)、維持、調節(jié)等重要功能[2-3]。因此,提升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對于提高學生的學業(yè)表現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榮譽是一個人因才能、成就、德行而獲得的來自社會的褒揚和贊譽,可以使人獲得價值感及尊嚴,是個體成就感和滿足感的最高體現,也是青少年積極向上、追求卓越的內在動力,對青少年精神建構和價值實現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4]。同時,學生追求榮譽不僅是其學習的重要外部動機,也能通過建立榮譽感激發(fā)學習的內在動力。在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的獲得是個體的主要任務,性別角色同一性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5]。良好的性別角色認同,體現出個體根據社會文化對男性、女性的期望而表現出的動機、價值觀、態(tài)度和行為,并養(yǎng)成性格方面的男女特征[6]。它有助于青少年獲得自我的積極形象,學習尊重自我和他人的性別,養(yǎng)成健康的兩性心態(tài),形成健全的男、女性特質[7-8]。性別特質一方面體現了基于性別的類別角色認同,另一方面與榮譽文化所關注的性別榮譽意識相契合。性別榮譽意識包含男性榮譽意識和女性榮譽意識,分別指男性應展現出捍衛(wèi)個人力量的榮譽和體現個人韌性的男性特征,女性應有對配偶、家庭的忠誠,具有為家庭奉獻犧牲及保持性純潔的意識規(guī)范,是個體嘗試遵從的信念、行為體系的意識,體現出個體所具有的榮譽心,能喚醒其熱忱,激發(fā)、驅動其擁有做出非凡努力的上進心,教育、引導其行為,對其起鼓舞和激勵作用[9-15]。它體現了男性或女性的榮譽意識,是探究性別發(fā)展的新視角,可作為了解新時代青少年性別發(fā)展過程中男性和女性的意識狀態(tài)的工具,能更好地促進青少年的性別角色認同。正值青春期的高中生,隨著生理發(fā)育的成熟和自我認知的發(fā)展,他們常常會關注和思考何為吻合社會文化的理想男性或女性,渴望不斷地認識、發(fā)現自我,設計人生,探索自我的職業(yè)生涯。
舒伯在其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理論中指出,15至24歲是個體職業(yè)探索的重要階段,高中生是個體在該階段的初試時期,也是為生涯規(guī)劃打下基礎的關鍵時期[16]。職業(yè)探索體現了個體對自我特質、職業(yè)、工作內涵以及個人與環(huán)境和資源關系的認識和行為,是個體職業(yè)規(guī)劃的開始,并在生涯規(guī)劃中起著重要作用。做好職業(yè)生涯探索,有助于高中生確立明確的人生目標,增強其對未來的確定性,降低未來職業(yè)選擇的風險,引導學生尋找目標與方向,激發(fā)學生當下的學習動機,提升其學業(yè)成績[17]。職業(yè)探索有助于個體職業(yè)成熟和職業(yè)相關自我概念的發(fā)展,對職業(yè)自我效能感也具有積極作用,能夠促進個體總體探索水平的提升,推動個體自我同一性的發(fā)展。已有研究發(fā)現,性別及同一性等是影響個體職業(yè)探索的重要因素[18-22]。當前的研究對象多為大學生,而對高中生生涯發(fā)展的研究較為缺乏。已有研究指出,高中生進行較多的職業(yè)探索,有助于其培養(yǎng)自身與職業(yè)相符合的能力與特質,激發(fā)其學習動機,為其學業(yè)成長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23-25]。此外,現有研究也指出,中學生缺乏學習動機,與其缺乏明確的目標不無關系[23]。如果學生了解自我,探索適合自己的目標與職業(yè),毫無疑問會增強學習的內在動力,從而更好地促進自我的成長與發(fā)展。
在新的高考形勢下,高中生不僅要保持良好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yè)與科目,即根據新高考模式學會理性選科,進一步思考選科與未來發(fā)展的聯系,探索和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職業(yè)發(fā)展方向,并將自我與職業(yè)發(fā)展相融合,在完善自身特質的基礎上明確未來職業(yè)的方向與目標,通過未來的職業(yè)目標來彰顯自我的價值與意義。學業(yè)成績的提升需要激發(fā)學習動機,亦離不開高中生職業(yè)探索的引導作用。因此,本研究探討高中生性別榮譽意識與學習動機的關系,及職業(yè)探索在其中的導向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法,抽取廣東省惠州市東江高級中學90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獲得有效問卷766 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5.1%。其中,高一239人,高二221人,高三306人;男生306人,女生460人。被試年齡范圍在14歲到1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16.39歲。
(二)研究工具
1.性別榮譽意識問卷
性別榮譽意識問卷包括男性榮譽意識問卷(HIM)和女性榮譽意識問卷(HIW),均由Barnes等編制,由畢重增首次翻譯并在國內使用[9]。本研究中,HIM和HIW的內部一致性α系數均為0.88。HIM共16個題目,分為個人力量和個人韌性兩個維度,各有8個題目。HIW包括12個項目,包括性純潔和家庭忠誠兩個主題,內容圍繞女性性忠貞、對配偶的忠誠和為家庭犧牲的榮譽意識。兩問卷均使用Likert 9點計分法,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所有題目采用正向計分,得分越高表明男/女性別榮譽意識越強。HIM和HIW兩問卷適合男女生共同參與測試。
2.學習動機問卷
采用Amabile等編制,池麗萍、辛自強[26]修訂的學習動機問卷進行施測,該問卷的內部一致性α系數為0.75。量表由30個項目組成,包括內生動機和外生動機兩個分量表,內部一致性α系數分別為0.80、0.78。使用Likert 4點計分法,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所有題目均為正向計分題,得分越高表示學習動機越高。
3.職業(yè)探索問卷
采用 Stumpf 等編制,鄭久華、葉露露、陳妍等[27]修訂的職業(yè)探索問卷(中學生版),問卷共有63道題目,包括三個維度,即行為、情感和認知。在本研究中,該問卷的內部一致性α系數為0.94,行為、情感、認知三個維度的內部一致性α系數分別為0.92、0.85和0.88。該問卷使用Likert 5點計分法,從“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所有題目均為正向計分題,得分越高表示中學生職業(yè)探索的水平越高。
(三)統(tǒng)計方法
使用SPSS21.0對數據進行描述統(tǒng)計、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和中介效應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一)各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統(tǒng)計分析表明,高中生具有較高的性別榮譽意識,學習動機和職業(yè)探索處于中等水平。男性榮譽意識、女性榮譽意識與學習動機正相關。男性榮譽意識與職業(yè)探索正相關,主要體現在職業(yè)探索的行動層面和認知層面兩個維度,而女性榮譽意識與職業(yè)探索相關不顯著。學習動機與職業(yè)探索正相關。見表1。
(二)各變量的性別與年級差異分析
以性別為自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性別榮譽意識的性別差異顯著,表現為男生的性別榮譽意識高于女生。高中生的學習動機、職業(yè)探索不存在性別差異。具體結果見表2。
以年級為自變量,性別榮譽意識、職業(yè)探索、學習動機為因變量進行多變量方差分析,發(fā)現男性榮譽意識、職業(yè)探索在年級上的主效應顯著。具體結果見表3。
(三)性別榮譽意識對學習動機、職業(yè)探索的回歸分析
回歸分析結果表明,男性、女性榮譽意識對學習動機均具有直接預測作用。男性榮譽意識對職業(yè)探索有直接預測作用,女性榮譽意識與職業(yè)探索相關不顯著。見表4。
(四)職業(yè)探索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設定性別榮譽意識為預測變量(X),學習動機為因變量(Y),職業(yè)探索為中介變量(M),由相關分析可知,學習動機、職業(yè)探索、性別榮譽意識(僅男性榮譽意識)三者之間兩兩相關顯著,符合中介作用分析法[28]。中介效應分析發(fā)現,職業(yè)探索在男性榮譽意識與學習動機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值為0.019,中介效應占比為8%。見表5和圖1。
此外,考慮到男性榮譽意識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因此以男性榮譽意識為自變量,性別為調節(jié)變量,學習動機和職業(yè)探索分別為因變量,進行調節(jié)效應分析,結果顯示,性別不具有調節(jié)效應,說明男性榮譽意識的間接效應和直接效應具有普遍的規(guī)律。
四、討論
(一)高中生性別榮譽意識、學習動機及職業(yè)探索的總體狀況
總體來看,高中生的性別榮譽意識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高于理論中值約1個標準差),學習動機及職業(yè)探索處于中等水平。說明高中生的性別特征、性別榮譽意識發(fā)展較為順利,但其學習動機與職業(yè)探索存在不足。因此,需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進行職業(yè)探索。
高中生的性別榮譽意識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僅男性榮譽意識)和性別差異,表現為高中生的男性榮譽意識隨著年級的增長而提高,男生的性別榮譽意識高于女生。隨著高中生生理的迅速發(fā)展、生活閱歷的增多、社會適應能力的不斷增強,其對自我的性別角色的認識在不斷地深化。高中生的職業(yè)探索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表現為一年級的職業(yè)探索高于二、三年級,二、三年級之間不存在差異。一年級是高中階段的開始,他們從初中生轉變?yōu)楦咧猩瑵M懷信心,充滿希望地開始高中生活。他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好奇心,憧憬自己夢想的生活與職業(yè)。但隨著學業(yè)難度的加深,生活中面臨困難的增多,他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對自我的懷疑增加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對未來的探索。所以,體現為高二、高三年級職業(yè)探索水平的降低。本研究采用的是橫斷研究,故不能系統(tǒng)地探究其發(fā)展特征及模式,未來可采用縱向研究,為提升高中生職業(yè)探索提供相關的理論支持與建議。
(二)高中生性別榮譽意識對學習動機的提升作用
高中生性別榮譽意識對學習動機的提升作用體現為男、女性榮譽意識對學習動機的正向預測作用。以下分為兩個方面進行討論。
第一,男性榮譽意識是影響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
男性榮譽意識與學習動機及各維度正相關,且男性榮譽意識對學習動機具有直接預測作用。這可能是因為男性榮譽意識高的個體,追求男性氣概特質及維護個人名譽的意識也強。高中的學習科目多,難度大,高考競爭也非常激烈,個體具備男性氣概的韌性特質,有利于克服學習上遇到的種種困難,取得良好的學業(yè)成績,從而實現對成功的追求。這與劉燊、楊韻[29]的研究認為的“堅韌人格對學生的學習動機有顯著影響”的結果一致。同時男性氣概特質高的個體有著勇于冒險和挑戰(zhàn)等特質,這有利于提高學習的內部動機。另外,學習的外部動機是個體為了活動本身之外的其他因素,如榮譽、獎勵、他人認可等參與活動的傾向[26]。男性榮譽意識中對自我榮譽的維護,可能是高中生為了保持學業(yè)優(yōu)秀而學習的外部動機。所以,男性榮譽意識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生(堅韌人格)和外生動機(維護榮譽),從而激發(fā)與維持學習活動。
第二,高中生的女性榮譽意識對學習動機的影響
女性榮譽意識與學習動機中的外生動機(關注人際競爭和依賴他人評價)正相關,且對學習動機有顯著的直接預測作用。女性榮譽意識高的個體有著為配偶和家庭犧牲自我的榮譽意識,容易關注他人,以為他人服務為榮,這跟女性化的性別角色類型有相似之處。傳統(tǒng)的女性化特質關注人際關系,有著溫順、溫柔、有愛心等女子氣質,這些特質可能使得個體在學習活動中比較關注人際競爭,依賴他人評價,以此維持學習動機[30]。女性榮譽意識與學習的內生動機挑戰(zhàn)性和熱衷性正相關,與選擇簡單任務、追求回報不相關,且女性榮譽意識對學習動機有直接的預測作用。這與以往研究不一致的是,傳統(tǒng)性別角色的女性化特質中挑戰(zhàn)冒險性動機較低,傾向于選擇簡單任務,在學習活動中呈現這樣的動機特點,但本研究結果卻表明,女性榮譽意識高的個體其學習的內生動機也相應較高,而內生動機較強的個體傾向于選擇和解決復雜的問題,從事學習活動更多是出于好奇和興趣,而不是外在因素[26]。這說明,女性榮譽意識高的個體不一定傳統(tǒng)的女性化特質就高。這可能源于兩者之間的聯系,女性榮譽意識高的個體,其男性榮譽意識也較高。說明在教育均等的性平權社會里,女性榮譽意識高的女生可能緊隨時代的發(fā)展,突破傳統(tǒng)的社會性別意識的影響,有著較強的追求學業(yè)成就、積極進取的學習動機,而男生可能以更加公平的視角去看待女性,積極展開合作與競爭。這也說明了傳統(tǒng)性別角色分工(男主外,女主內)影響的減弱,這跟劉電芝、黃會欣、賈鳳芹等[31]的研究和李潔、武勤、任錫源[32]的研究有相似之處,尤其是女性對自身的定位發(fā)生變化,不再局限于家庭內的傳統(tǒng)角色。
(三)職業(yè)探索的部分中介作用
職業(yè)探索在男性榮譽意識與學習動機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說明高中生的男性榮譽意識不僅可以直接影響其學習動機,也可以通過職業(yè)探索的間接路徑影響學習動機水平。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高考的專業(yè)選擇,這也是其職業(yè)準備的關鍵期。職業(yè)探索使高中生通過了解自我及探索外部職業(yè)世界,更清楚未來想要從事的職業(yè),建立未來的職業(yè)目標,探索適合自己未來就讀的專業(yè)和大學。明確的學習目標,增加了對未來的確定感與清晰度,對學生學習起到導向作用,進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已有研究證明,職業(yè)探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33-34]。高中是以學業(yè)為主的生涯階段,學業(yè)成績的高低直接決定高考的成敗,受現代社會能力本位的影響,在這個追求成就、成功的大社會背景下,體現為男性榮譽意識的男性氣概的特質和對個人榮譽的維護兩個方面,不僅有利于提高個體的職業(yè)探索水平,也有助于提高學習動機,獲得優(yōu)異成績,考上理想大學,從而適應這個追求成就和成功的社會[35-36]。這也體現了男性榮譽意識在當今社會的社會適應價值。
五、結論
1. 高中生的性別榮譽意識發(fā)展較好,有利于其性別角色認同的形成。
2. 高中生的性別榮譽意識對學習動機具有激發(fā)、提升作用。
3. 高中生的職業(yè)探索在男性榮譽意識與學習動機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應探索和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職業(yè)發(fā)展方向,以引導高中生將榮譽意識與自我職業(yè)目標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參考文獻
[1]蔡蔚萍.女性教育優(yōu)勢能否延續(xù)到勞動力市場——基于高考成績、本科學業(yè)表現和就業(yè)情況的分析[J].當代青年研究,2016(6):52-58.
[2]王振宏,劉萍. 動機因素、學習策略、智力水平對學生學業(yè)成就的影響[J]. 心理學報,2000(1):65-69.
[3]甘諾,陳輝. 中學生學習策略、學習動機與學業(yè)成就的相關研究[J]. 心理探索,2006(7):36-38.
[4]寇東亮.道德榮譽感及其培育[J]. 倫理學研究,2011(3):29-33.
[5]Erikson E H. 同一性:青少年與危機[M].孫名之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6]劉博宇.初中生性別角色認同與學業(yè)成績的相關研究[D]. 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3.
[7]王樹青,石猛,陳會昌. 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狀態(tài)與“大五”人格、因果取向的關系[J].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0(5):50-56.
[8]郭金山,車文博.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狀態(tài)與人格特征的相關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4,20(2):51-55.
[9]Barnes C D,Brown R P ,Osterman L L. Dont tread on me:masculine honor ideology in the U.S. and militant responses to terrorism [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12(38):1018-1029.
[10]Barnes C D,Brown P,Lenes J. et al. My Country,My Self:Honor,Identity and Defensive Responses to National Threats [J].Self and Identity,2014,13(6):638-662.
[11]Fischer D H. Albions seed:Four British folkways in America[M]. New York,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12]Leyburn J G. The Scotch Irish:A social history[M]. Chapel Hill: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62.
[13]Mosquera R M,Manstead R,Fischer H. The role of honour concerns in emotional reactions to offenses[J]. Cognition & Emotion,2002(16):143-163.
[14]Wyatt-Brown B. Southern honor:Ethics and behavior in the Old South[M]. New York,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15]莎倫·R .克勞斯. 自由主義與榮譽[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5.
[16]Super,Donald E . A theory of vocational development[J].American Psychologist,1953,8(5):185-190.
[17]Mitchell A M,Jones G,et al. Social learning and career decision making[M].Carroll Press,1979.
[18]王輝.大學生自我同一性和自我分化對職業(yè)探索行為的影響[D]. 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8.
[19]李文道,鄒泓,趙霞. 大學生同一性與職業(yè)探索、職業(yè)決策困難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7,23(2):63-67.
[20]潘環(huán)仙.中職生自我同一性對職業(yè)成熟度的影響[D].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8.
[21]Blustein D L ,Strohmer D C . Vocational hypothesis testing in career decision-making[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87,31(1):45-62.
[22]Bartley D F ,Robitschek C . Career Exploration: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Predictor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0,56(1):63-81.
[23]葉露露.重點高中與普通高中學生職業(yè)探索差異研究[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9):20-21.
[24] Super D E. Career development:Self-concept Theory[M]. New York:College Entrance Board,1963.
[25]李文道,趙霞. 職業(yè)探索理論及其對當代青年職業(yè)發(fā)展的啟示[J].中國青年研究,2007(10):72-75.
[26]池麗萍,辛自強. 大學生學習動機的測量及其自我效能感的關系[J].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6(2):64-70.
[27]鄭久華,葉露露,陳妍,等.中學生職業(yè)探索問卷的修訂[J]. 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0,10(9):1729-1732,1767.
[28]溫忠麟,張雷,侯杰泰,等. 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J]. 心理學報,2004(36):614-620.
[29]劉燊,楊韻. 大學生堅韌人格、歸因方式與學習動機[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8):1228-1231.
[30]劉電芝.轉型期我國青少年性別角色取向的偏移與引領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5(6):1-4.
[31]劉電芝,黃會欣,賈鳳芹,等.新編大學生性別角色量表揭示性別角色變遷[J].心理學報,2011,43(6):639-649.
[32]李潔,武勤,任錫源. 社會性別意識對博士生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影響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3,9(2):28-32.
[33]程利娜.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對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31(12):1-3.
[34]吳敏,鄺樂.生涯教育課程對高中學生學習動機影響的實證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17):14-15.
[35]韓慶祥.論能力本位價值觀與建立一個能力社會[J].山東社會科學,2002(1):64-70.
[36]畢重增,肖影影,李雪姣,等. 性別角色對大學生自我價值感的影響[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8(4):112-116.
(作者單位:1.重慶市涪陵外國語學校,重慶,408000;2.廣東省惠州市東江高級中學,惠州,516003;3.西南大學心理學部人格發(fā)展與社會適應實驗室,重慶,400715;4.廣東省惠州市華羅庚中學,惠州,516002)
編輯/張國憲 終校/衛(wèi)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