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金花配銀花,西葫蘆配黃瓜?!币馑际悄信g談婚論嫁,拋開“一見鐘情”之類的主觀因素不談,在古代最重要的還是品貌相當(dāng)、門當(dāng)戶對。否則的話,不管剛開始感情多么深厚,不管許下多少海誓山盟,等到多巴胺、內(nèi)啡肽、后葉加壓素、去甲腎上腺素等“愛情荷爾蒙”逐漸消退,夫妻之間就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矛盾,躲都躲不過去。
這個觀點很俗,一點兒都不浪漫,可它符合中國古代社會的客觀事實。
王安石的女兒嫁給吳充之子,蘇東坡的兒子娶了歐陽修的孫女,范雍的女兒嫁給韓億的兒子,除了因為雙方長輩友誼深厚,還因為雙方家庭門當(dāng)戶對。您看,王安石是宰相,他的親家吳充也是宰相;蘇東坡是文豪,他的親家歐陽修也是文豪。宰相的女兒嫁給宰相的兒子,文豪的兒子娶了文豪的孫女,可不正是門當(dāng)戶對嗎?
門當(dāng)戶對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現(xiàn)在門當(dāng)戶對,另一種是將來門當(dāng)戶對。
南宋周輝《清波雜志》有云:“擇婿但取寒士,度其后必貴,方名為知人?!边x女婿應(yīng)該選那種出身貧困但是才華出眾的有為青年,他們現(xiàn)在很窮,但是將來必成大器。換句話說,現(xiàn)在不能門當(dāng)戶對,但是將來可以。就像一只擁有升值潛力的股票,別人不敢問津,你看準(zhǔn)了,別猶豫,趕緊抄底。
問題是,你怎么知道你抄底抄到的女婿就一定擁有升值潛力,而不是一只垃圾股呢?宋朝人的辦法是看榜,看科舉考試的榜單。
宋朝每兩三年就有一次進士考試,取中的名單會在春天公布,謂之“發(fā)榜”。
發(fā)榜那天一大早,達官貴室坐著馬車前去看榜,從榜單中挑選名次靠前的進士做女婿。蘇東坡詩曰:“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王安石詩曰:“卻憶金明池上路,紅裙?fàn)幙淳G衣郎?!币惠v輛擇婿的馬車云集在榜單之下,一群群待嫁的仕女站立在大道兩旁,等著新科進士從路上經(jīng)過。這些進士還沒有官銜,但是很快就會擁有官銜,升值空間巨大,此時不抄底,更待何時?
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一個名叫高清的青年中了進士,當(dāng)即被宰相寇準(zhǔn)“捉”到府上,將自己的侄女嫁給了他。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歐陽修和王拱辰同時登第,前者考中第十四名,后者考中第一名,兩人雙雙被副宰相薛奎“捉”到府上,分別娶了薛奎的二女兒和三女兒。
前文用了一個“捉”字,并非夸大其詞。在中國古代,新科進士在婚姻市場上搶手得很,有些擇婿的人家搶不到,確實要用上強迫手段。按《宋史馮京傳》,北宋大臣馮京剛考中進士那天,太師張堯佐想把女兒嫁給他,他不答應(yīng)。張堯佐派人強行將其拖走,一直拖到新房,又強行給他換上新郎官的衣服。不過馮京寧死不屈,張只好看著準(zhǔn)新郎溜走了。
北宋地理學(xué)家朱彧《萍洲可談》云:“本朝貴人家選婿,于科場年,擇過省士人,不問陰陽吉兇及其家世,謂之榜下捉婿?!鼩q,富商庸俗與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錢以鉺士人,使之俯就。”達官顯貴從新科進士行列中“捉”女婿,富商大賈也來跟風(fēng),這是宋朝婚姻市場上的一大奇觀,時稱“榜下捉婿”。
(摘自中國法制出版社《過一場風(fēng)雅的宋朝生活》 ? 作者:李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