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我負責(zé)的病房里來了新病人,叫露露,是個小女孩兒。病房里另一位患者——15歲的少年一哲躺在床上,一言不發(fā)。
露露得了生存率很低的骨骼重癥,父母幾乎要絕望了。但對此一無所知的露露還是很快活,幾天后,一哲也開朗了許多。
一哲也患上了這種重癥,要進行截肢手術(shù)。這個喜歡籃球的大男孩,無法接受現(xiàn)實,憤怒地嘶吼咆哮。父親打算讓一哲轉(zhuǎn)院,去另一家醫(yī)院復(fù)查。
父子倆臨行前的那個夜晚,一哲的父親用輪椅推著一哲前來問我:“一哲是不是可以短暫地走幾步?”一哲笑了,靦腆地說:“如果我能‘走出病房,露露就會相信我的病‘好了,這樣,以后當(dāng)她化療時,心里就有希望了。”
一哲的父親低聲對我說:“護士長,求您,答應(yīng)孩子吧。我量過,從一哲的床到門口,只需要走九步……”我輕輕地俯身,擁抱了一哲。
第二天上午9點多,我讓護士把輪椅放在門口,然后走進病房,大聲對一哲說:“小伙子,你的病好了,終于可以出院了?!币徽苷酒饋恚瓷先ド袂鍤馑?,笑著和眾人說再見。
露露躺在爸爸的懷里,一臉羨慕地對一哲說:“一哲哥哥,等我也跟你一樣把病治好了,就讓爸爸帶我去你家玩!”一哲笑著點了點頭:“露露,聽醫(yī)生的話,你一定要堅強!”
一哲向露露揮手,然后一步一步地向外走。知情的大家從后面圍攏上去,用人墻擋住了露露的視線。沒有人愿意讓小女孩兒看到,一哲走到門口滿頭大汗撲向輪椅時的痛苦模樣。
(摘自《故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