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淑君
摘 要:童話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童話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所以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的童話教學中,教師應該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抓住關鍵詞,通過品讀表演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開拓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方式。
關鍵詞:語言文字;小學語文;童話教學
童話是一種基于想象的文學創(chuàng)作題材,閱讀的對象主要是低年級的幼兒和學生,童話因為其內(nèi)容豐富、情節(jié)有趣而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童話教學能夠幫助提升三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在童話故事中,孩子們能夠感受故事中主人公們的喜怒哀樂,和他們一起哭、一起笑,同時也感受到中華文字神奇的力量。近幾年,部編版的語文教材中加入了相當一部分童話作品,因此如何以提升學生語言文字為目標的童話教學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
在童話故事中灰姑娘的水晶鞋是真實存在的,匹諾曹的鼻子確實會因為說謊而一節(jié)節(jié)地變長,巨人的花園里也真的只有冬天。童話故事追求的是心理,而不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邏輯與真實性,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過分地追求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就會破壞童話故事帶來的美好,也會制約學生的想象力,影響其以后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三年級學生的語言學習依舊需要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下,而這種學習情境大多數(shù)源于童話故事。因為童話故事內(nèi)容飽滿,語言文字活潑有趣,因此成為大多數(shù)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通過童話教學,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素養(yǎng),還能提高學生的言語能力。
一、立足文本,不單一化解讀
文學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但也并不是完全符合現(xiàn)實。童話是屬于兒童的文學題材,作者通過夸張、比喻的方法放大人物形象,將故事情節(jié)描寫得生動有趣。雖然我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文學作品也層出不窮,但真正的童話作品卻是非常少的,大多數(shù)都是寓言故事、思辨性的故事或者是道德教育類的故事,主要是以教育為主,這種童話大部分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展開描述,并沒有充分體現(xiàn)童話的真正優(yōu)勢。特別是一些教師在為學生解讀童話時,容易出現(xiàn)一些單一化、概念化的解讀,影響童話教學效果。比如,三年級語文課本中《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這篇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一間老屋與一只小貓、一只老母雞和一只小蜘蛛之間的故事。老屋由于年代久遠開始體力不支,但是每當老屋要倒下的時候,小貓、老母雞和小蜘蛛請求老屋不要倒下。老屋呢,也為了這些小動物一直支撐著,一直沒有倒下。故事主要塑造了老屋這樣樂于助人的形象。但有教師會進行概念化的解讀,認為老屋的這種行為是發(fā)揚了奉獻精神,值得大家學習,并沒有分析小貓、老母雞和小蜘蛛的行為,這就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對其他行為的解讀。
童話故事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內(nèi)涵,但童話故事面對的主要還是低年級的兒童和學生,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立足于文本,在言語的基礎上深挖童話故事的內(nèi)容,讓學生有自己的見解,避免老師從成年人的角度進行單一化、概念化的解讀。比如三年級語文課本中《那一定會很好》這篇童話故事,講述的是一粒種子長成了一棵大樹,后來又被農(nóng)夫砍掉,變成了手推車和椅子,然后又被農(nóng)夫的兒子據(jù)成木片,拼成了一塊地板,鋪在了陽臺上的經(jīng)歷。在這個故事中作者描述了大樹的轉(zhuǎn)變,雖然是轉(zhuǎn)變,但也是大樹下一個愿望的開端,而且它的每一個愿望都實現(xiàn)了。課堂上在解讀這篇課文時應該以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為基礎立意,立足于大樹本身,他雖然是一顆種子,但他依舊有很多的愿望,有自身的努力,但是每一次轉(zhuǎn)變都不是因為它的主觀努力而做到的,其中有很多人為的因素。所以這篇故事就告訴我們,要學會面對現(xiàn)實,用平和、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轉(zhuǎn)變。同時老師應該讓學生積極發(fā)表自己關于大樹行為的看法,發(fā)表不同的意見,老師也要尊重學生的想法,結(jié)合課文正確、客觀地評價,在不過度解讀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
此外,童話故事《一塊奶酪》描述的是螞蟻隊長召集小螞蟻搬運奶酪的故事,在搬運過程中,奶酪的一角不小心被碰掉了,而螞蟻隊長經(jīng)過了一番的心理掙扎,放棄了偷吃的想法,并且命令最小的螞蟻吃掉了那一塊奶酪渣。這個故事塑造了一個堅持原則,關心幼小的螞蟻隊長形象。后文的閱讀提示中要求學生討論是否喜歡螞蟻隊長,為什么?大多數(shù)學生都說喜歡這樣的隊長,因為它具有原則性,而且關心幼小。還有的學生說不喜歡這樣的隊長,因為它每次都是命令這些小螞蟻,一點都不親切。此時,老師應該讓學生暢所欲言,鼓勵他們每一個基于文本內(nèi)容的想法,并尊重他們的想法。
二、找準定位,抓住關鍵詞層層推進
童話故事的段落與一般的語文課程內(nèi)容不同,它在段落的劃分、語言形式方面都呈現(xiàn)出了多樣化的方式,在有限的上課時間中,作為教師并不能把所有的內(nèi)容都一一點到,所以對于童話教學而言,如何正確定位言語解讀目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第四單元的童話故事《小狗學叫》,有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反復地閱讀課文中對話的內(nèi)容,體會小狗跟小公雞、杜鵑學叫的過程,但是老師沒有對小狗在這個過程中的心理進行具體的講解,因此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對故事的結(jié)局進行預測,產(chǎn)生定位不準確的問題。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抓住課本內(nèi)容中的關鍵詞,從關鍵詞入手,層層推進,并且結(jié)合課文中的圖片和其他文字引導學生擴展思維。比如童話故事《在牛肚子里旅行》講的是兩只蟋蟀在玩耍,紅頭蟋蟀被牛吃了,它的好朋友青頭蟋蟀一直在鼓勵它,并且讓它在牛反芻的時候逃出來。后來在青頭蟋蟀的不斷鼓勵下,紅頭蟋蟀一直在堅持,終于在牛打噴嚏的時候逃出來了,算是一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的動詞出現(xiàn),比如“蹦、爬、喊、跳、蹭”,這些詞生動地描繪了青頭蟋蟀在自己的朋友紅頭蟋蟀遇到困難時的動作,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青頭蟋蟀的急切,也對學生積累動詞有很大的幫助。關鍵詞“高興地留下了眼淚”和“笑瞇瞇地說”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紅頭蟋蟀的喜悅,細致性的神態(tài)描寫讓學生體驗到兩支蟋蟀的快樂。
三、品讀表演,發(fā)展語言表現(xiàn)能力
童話故事主要是敘事性的,作者利用兒童身邊的形象來塑造故事的人物形象,通過語言、動作的描寫使人物更加的生動有趣,而通過表演的方式來演繹故事內(nèi)容會加深學生對內(nèi)容的印象,同時還能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三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好動性,所以表演是最能激發(fā)他們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方式,因此很多教師都會利用表演來進行教學。但在實際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的問題。比如,如果是上課時的即興表演,學生還沒有充分地理解角色性格特點,所以在配合和演繹方面都會存在瑕疵,也就導致表演趨于形式化;如果是已經(jīng)準備好了再表演,則需要教師和學生在課前花費時間進行排練,這種方式會花費較多的時間,所以大部分學校和教師不會采取這種方式,這就導致表演沒有實質(zhì)性的意義。
《在牛肚子里旅行》中用了很多的動詞描寫,還有對話描寫,所以這種童話故事很利于劇本的排演。因此教師應該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角色進行朗讀,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兩只蟋蟀,感受當時的心情。讓兩個學生先默讀課文,標記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對話內(nèi)容,然后根據(jù)前后文,體會人物心情。老師在此時可以重點引導學生關注形容詞“拼命地”“急忙”“聲音小得幾乎聽不見了”等,并且關注文中的標點符號,比如“!”和“……”。在練習時,還應該引導學生根據(jù)關鍵詞進行想象,比如結(jié)合“大吃一驚”和“蹦、爬”等動詞,感受青頭蟋蟀在當時情景下急切的心情。通過品讀表演方式,讓學生關注人物的動作、語言,不僅增加了語文學習的樂趣,還能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在掌握和理解人物形象的同時,發(fā)展語言表現(xiàn)能力。
總之,在童話教學中,教師應該始終遵循童話故事的特點以及三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盡量避免出現(xiàn)單一化的解讀、定位不準確、無意義的表演和過度追求真實性等問題,要善于運用童話故事的特點,立足于童話本身,傳達其本身想要傳達的內(nèi)容,然后找準關鍵詞,層層推進,最后通過品讀表演,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現(xiàn)能力,用豐富有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童話故事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三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領略中華文化魅力的同時,提升自己的語言文字水平。
參考文獻:
[1]陳瑛.小學語文童話教學閱讀淺析[J].新課程,2011(6).
[2]朱國忠.童話教學需要啟用“童話思維”:蘇教版小學童話教學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2011(7-8).
[3]侯甜.基于兒童本位的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策略[J].教育觀察,2018(6).
[4]張小花.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策略分析[J].吉首大學學報,2017(6).
[5]陶炫文.小學語文教材中童話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10).
[6]支冬芬.小學低年段童話教學策略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6).
[7]吳建荔.遵循文體特征,關注兒童心理,優(yōu)化教學策略:小學童話閱讀教學淺議[J].新課程研究,2018(110).
[8]聶榮才.也談童話教學的價值:以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童話教學單元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5(12):52-53.
[9]倪莉.言語實踐:行進在兒童與科普童話之間:以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航天飛機》教學為例[J].教育視界,2016(14).
[10]王娟.童真童趣童言:部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童話教學的三個關鍵點[J].小學語文,2017:42.
[11]楊波.童話可以這樣學:以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為例談教材解讀和實踐[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