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婧
曹禺《雷雨》中的繁漪和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這兩位悲劇女主人公是叛逆女性的典型,她們就像是中俄土壤中生長出的兩朵互相交纏的奇葩,各有不同卻又相似,相似又有不同。本文從安娜和繁漪這兩位叛逆女性所處的時代、命運的悲劇以及人物的形象三方面對兩位女性典型進行比較研究。
一、時代比較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作品反映了俄國在農(nóng)奴制度改革后經(jīng)濟生活上的矛盾現(xiàn)象?!独子辍肥侵袊鴳騽〈髱煵茇畡?chuàng)作的話劇,此劇以1925年前后的中國社會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chǎn)階級家庭的悲劇。在歷史長河中,人們不難發(fā)現(xiàn),每一段動蕩不安、新舊交替的轉折時期都是悲劇頻出的時期,安娜和繁漪這兩位叛逆女性正是在特殊的時代誕生的悲劇典型。
(一)安娜
安娜,處于19世紀70年代的俄國。這一時期的俄國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1867年的農(nóng)奴制改革,社會制度開始由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轉型。此時的資本主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人們的精神面貌、思想以及社會道德觀念開始煥然一新,年輕的一代在歷史前進的浪潮之下開始覺醒起來,他們要求打破壓抑人性的陳規(guī)舊俗的禁錮,要求個性解放、戀愛自由、婚姻自主,要求洗去沉疴,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態(tài)生活在新時代。但是,農(nóng)奴改革并沒有改變封建專制政權的階級實質,舊貴族依舊掌握著國家政權,專制、法律、教會以及社會輿論這些封建勢力依舊根深蒂固,是微弱的資本主義暫時無法撼動的大山。大量的封建勢力殘余和有所發(fā)展的資本主義相互矛盾,俄國形成了復雜的、新的社會形態(tài)。
當時的上流社會,男女各自豢養(yǎng)情人的事司空見慣,安娜卻希望她的婚外情變得合法化,已經(jīng)覺醒的她企圖反抗,但有三座大山壓制著安娜,使她無法脫身。首先是以卡列寧為代表的官僚集團,他們用法律與專制來迫害思想覺醒的先進分子。其次是以老太婆莉濟婭為首的教會集團,他們用宗教力量來壓迫安娜。最后是以特培茜為主的社交集團,她們向安娜關閉了社交界的大門,使得安娜無人可談,無處容身,陷入了空前的孤立。這三座大山封鎖了安娜所有的退路,安娜公然爭取愛情、爭取人權、爭取獨立、爭取平等的呼喊是微弱的,她孤立無援,所有的抗爭無異于以卵擊石。上流社會的殘酷迫害正是安娜走上絕路的本因,是安娜悲劇的根源。
(二)繁漪
繁漪,處于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這一時期,民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政策,廢除纏足、蓄辮等陋習,發(fā)展資本主義,隨著“五四”運動爆發(fā),民主科學的思想深入人心,資產(chǎn)階級新青年,尤其是那些先進的知識分子、有識志士,不斷地追求、深索和傳播新思想;然而,資本主義經(jīng)歷“短暫春天”后,在中國的嘗試慘遭失敗,此時的帝國主義勢力和中國本土封建勢力相互勾連。正如毛澤東所說,中國正處在“一種惶惶不可終日的局面之下”。
在當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百姓外受壓迫內(nèi)受剝削,尤其是中國婦女深受封建禮教的荼毒,深受傳統(tǒng)婚姻道德觀念的束縛,自由的戀愛和婚姻是絕對不被允許的,依舊是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夫教子,三從四德。在這樣一個滿是壓迫的社會中,女性幾乎呼吸不到一口自由的空氣,但在“五四”運動新思潮的影響下,女性開始覺醒自由意識,繁漪便是其中典型。作為舊時代的新女性,繁漪渴望愛情,她要求自由,她要求做一個獨立的人真正活著,為此她想盡辦法去反抗。雖然繁漪從未放棄掙扎,她的反抗就像雷雨一樣激烈,但是在以周樸園為代表的封建大家長的專制和壓迫下,繁漪的反抗又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她勢單力薄,孑孓獨行在抗爭的道路上,直至走向她的悲慘結局。
安娜和繁漪都是她們所處特殊時代的叛逆典型。作為有知識、有文化、有涵養(yǎng)的美麗女性,她們都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都致力于擺脫不合理、不幸的婚姻。她們都以婚外戀的形式無畏地同封建婚姻道德觀念進行斗爭,勇敢地追求幸福,同樣受到社會的排擠與打擊。封建勢力的殘害最終使這兩位叛逆女性迎來悲劇結局,這是時代造成的不幸,但她們的反抗精神又是后世女性所值得學習的。
二、悲劇比較
(一)婚姻不幸
與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開篇寫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相悖,安娜與繁漪的家庭是如此相似,相似的不幸,相似的煎熬,相似的悲劇。17歲應該是什么樣的呢?17歲,很多人還在幻想著談一場甜甜的戀愛,還在因為作業(yè)太多而小聲抱怨……17歲應該是青春洋溢、多姿多彩的。安娜的17歲,父母雙亡的她在姑母的一手包辦下沒有選擇地嫁給了37歲的卡列寧。對于這個37歲的省長,別人會說:“呀!37歲就是省長了,真是年輕有為??!”可對于安娜來說,相差20歲的丈夫真是太老了,他長著一對招風耳,肥頭大腦,活脫脫的就是俄國版的豬八戒,可他又不像豬八戒那般憐香惜玉??袑幰靶牟?,一心想著往上爬,安娜于他而言只是一個工具人。安娜也曾努力地去愛這個家庭,然而卡列寧對此是毫不在意和關心的。就這樣,安娜被束縛在這段毫無感情的婚姻里整整8年,盡管生活富足優(yōu)渥,吃穿不愁,精神卻飽受摧殘和壓抑。
和安娜一樣,繁漪17歲就被騙嫁給冷酷資本家周樸園,做他的第二任妻子,周公館的女主人,兩人同樣有20歲的年齡差距。正所謂“商人重利輕別離”,周樸園對繁漪是毫無感情的,他把繁漪當作一個美麗的花瓶、一個物件、一個附屬品。他不喜歡繁漪身上的野性,他借用封建禮教,把繁漪禁錮在冰冷陰暗、充滿壓抑的周公館里。夫妻不像夫妻,倒像是不死不休的仇敵。就這樣繁漪在這冰冷徹骨的婚姻中煎熬了18年。
在這相似的、不幸的婚姻里,過大的年齡差距和不平等的夫妻關系扼殺了安娜和繁漪少女的天真,她們眼中的光芒幾乎要熄滅了,可這還不是最令人絕望的。
(二)癡心錯付
安娜在無愛的婚姻中麻木地過了八年,一次舞會上,渥倫斯基出現(xiàn)了,他對安娜一見鐘情,他英俊瀟灑、風流倜儻,他就像一團火一樣,不顧一切地撲向安娜。毋庸置疑,飽受壓抑的安娜對此毫無抵抗之力,她墜入愛河了。安娜再也不想自欺欺人地活著了,她想要真摯的愛情,她想要真實而溫暖的生活,她公開向整個上流社會表示她愛沃倫斯基,她再也無法忍受她的丈夫,她憎惡她的丈夫。安娜堅定而勇敢地反抗社會,只為和沃倫斯基在一起??墒?,所謂一見鐘情也不過是見色起意,當安娜年華老去,沃倫斯基便記不起當初對安娜的愛戀,同時他又惺惺作態(tài),竭力裝作沒有忘恩負義,這帶給安娜無盡痛苦。
和安娜一樣,繁漪泡在苦水里煎熬了多年,純樸的繼子周萍就像一束光出現(xiàn)在繁漪暗淡的生命余輝里。繁漪冰冷的心火熱了起來,她不顧倫理和道德,和繼子相愛、偷情,她因此感到自己終于是個真正活著的、獨立的個體。然而,周萍身上終究流著周樸園的血,一樣的虛偽、自私、卑鄙。他的卑劣藏在俊美的皮囊之下,迷了繁漪的眼和心,很快周萍便變了心。
沃倫斯基并不真正了解安娜的精神世界,最終抵擋不住上流社會的紙醉金迷,去追求功名利祿;至于周萍此人,剝?nèi)ニ利惖耐庖?,可以看到他空虛的靈魂和骨子里的自私、卑鄙和怯弱,他終究頂不住封建禮教的道德壓力,準備和四鳳私奔逃離繁漪。正所謂曾經(jīng)擁有比從未得到更令人絕望,安娜與繁漪就此陷入更深層次的悲哀與絕望的境地。
(三)一死一瘋
安娜與繁漪曾有過家庭,卻沒有愛情,曾有過丈夫,卻沒有愛人。不幸的婚姻和更加不幸的愛情終于磨滅了安娜和繁漪心中的光。安娜穿著黑色長裙,一步一步堅定地走向了鐵軌,讓呼嘯而過的火車結束了自己無望的愛情和生命,這段為道德和世間所不容的婚外情最后的結果由安娜獨自承擔,留下了無限感傷。繁漪用盡了各種辦法想要留住自己和周萍之間虛幻的愛情,但最終在兒子周沖觸電而亡、周萍飲彈自盡的打擊下,患上了精神分裂。倔強、執(zhí)著的天性不允許安娜和繁漪向她們厭惡并反抗過的一切低頭,即便夢醒了、追求的一切都像泡沫般破碎了,她們也固執(zhí)地走下去,撞了南墻亦不回頭。
安娜與繁漪的悲劇相似又有不同,安娜在大環(huán)境逼迫下走向絕境,曾有過生活的希望,但最終難逃被毀滅的厄運,繁漪則在絕望中竭力地掙扎。她們的悲劇層層深入,冰冷婚姻中的絕望再到深層次的得到愛又失去愛的絕望高度催化了這兩位叛逆女性的悲劇,發(fā)出那特殊時代下的哀音。
三、形象比較
安娜出身極為高貴,是柳立克王室的后代,是一位美麗迷人的貴族小姐。由于從小父母雙亡,安娜寄居在姑母家里,所以安娜的性格里帶有一些傳統(tǒng)的溫順。因為資本主義新思潮的影響,安娜追求個性解放,渴望愛情,是一位新時代的新式女性。繁漪是大家閨秀出身,她聰明、美麗、鮮活、憧憬愛情?!拔逅摹边\動后,繁漪受過一點新式教育,能詩會畫,讀《西廂記》,也讀《新青年》,在思想上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是一位舊時代的新女性。
17歲,安娜嫁給了比她大20歲的省長卡列寧,成為一位官僚太太;而繁漪被大她20歲的冷酷資本家周樸園騙娶,成為周樸園的第二任妻子。安娜在這段包辦婚姻上并沒有選擇,婚后的安娜選擇去試著愛卡列寧,但顯然是徒勞無功的。盡管如此,安娜仍然壓抑著內(nèi)心的痛苦,同卡列寧過了8年苦悶虛偽的生活,還生了個兒子謝廖沙。從這里可以看出安娜性格上的堅韌以及她的負責。在丈夫卡列寧心里,安娜是一個美麗的花瓶,兩人的婚姻是神的安排,而在兒子謝廖沙眼中,安娜是世界上最好的母親。在這段不幸的婚姻里,安娜是一位對家庭負責、盡力維系家庭的賢妻,是一位疼愛、關心兒子的偉大母親,同時很不幸地是丈夫用來顯擺的花瓶。和安娜一樣,繁漪也在18年的冰冷婚姻里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并且生下一個兒子周沖。對于兒子周沖來說,繁漪是一個有趣的、充滿新思想的母親;當然,對于自私無情的周樸園來說,繁漪是個“不稱職”的工具人。顯而易見,面對丈夫的冷漠無情和壓抑的婚姻,安娜和繁漪這兩位叛逆典型采取的反抗是有差異的。在沃倫斯基出現(xiàn)前,安娜一直都是保持沉默、獨自美麗的,像一枝“凌寒獨自開”的臘梅;繁漪則不然,她性格剛烈,她不愛周樸園,更不愿意受周樸園的嚴酷管束,她就像是濃烈似火的紅玫瑰,總是高傲冷漠地反抗周樸園的威壓,反過來逼得周樸園低頭,卻又不屑于他的低頭。
在冰冷的婚姻中,安娜和繁漪都是美麗而孤獨的女人,寂寞了太久,因而在遇到所謂真愛時,極盡叛逆,反抗男權社會下的婚姻體系中的不公。初遇沃倫斯基時,安娜剛剛結婚8年,除了沒有愛情的滋潤,還沒有受過什么磨難。首次出場,安娜穿著樸素的黑衣,一頭卷發(fā)松松地披著,臉蛋依舊生機勃勃,眼睛里藏著的一絲壓抑,為她增添了一縷輕淡的憂郁氣質,十分迷人,她的嘴角總是噙著一抹微笑,舉手投足間盡顯優(yōu)雅迷人。宴會上,沃倫斯基對安娜一見傾心,足以證明安娜出眾的風采。面對沃倫斯基的熱情追求,起初,安娜不忍鐘情于沃倫斯基的吉提(安娜嫂子的妹妹)痛苦而返回家中,可見她的善良。但沃倫斯基的堅持不懈終究讓安娜有所動搖,而她對沃倫斯基的一些關心表現(xiàn)被丈夫卡列寧指責不檢點,這使得安娜對不幸婚姻的忍耐到了極限。安娜離開了家庭,在上流社會公開自己的婚外情,正大光明又坦蕩地追求愛情和自由,公然地反抗社會的腐朽。安娜在愛情和兒子阿廖沙之間游移,她的反抗微弱而猶豫,在后來發(fā)現(xiàn)愛情的虛偽后,決絕地自殺,獨自吞下了所有苦果,可謂是悲劇式的反抗。再看繁漪,劇本中首次出場,曹禺就毫不吝惜對她的外貌描寫。繁漪一看就是個“果敢陰鶩”的女人,穿著一身鑲著灰銀色的花邊的黑色旗袍,眉眼間透著深深的憂郁以及失望后的痛苦和怨恨,因為被逼喝了多年的苦藥,她是文弱而哀靜的,但她身上仍然帶著原始的野性和狂熱。與安娜不同,繁漪已經(jīng)飽受十八年的精神折磨,壓抑得有多久,爆發(fā)的時候就有多激烈,她將繼子周萍視作精神寄托,兩人不倫的婚外情是繁漪狠狠打在周樸園臉上的一記耳光。繁漪是可悲而可憐,瘋狂又可怕的,周萍的變心成了壓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她當著周公館眾人的面,無所顧忌地揭露了深埋在歲月中的所有罪惡,讓周家家破人亡,自己也在兒子和周萍的死亡打擊下瘋了。繁漪的叛逆是鐫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里的,表現(xiàn)為雷雨般的性格。
綜上所述,安娜與繁漪都是美麗而極具反抗精神的女性,只是遭受的磨難層次不同,反抗的方式也是同中有異,都以婚外情的方式進行反抗但最終反抗失敗,安娜的反抗范圍更大,繁漪的反抗更深刻而激烈。安娜和繁漪大膽地追求愛情和幸福,掙脫封建制度的囚籠釋放自我,激烈地反抗虛偽的上層社會和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v然這兩位叛逆女性的反抗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的瞬間絢爛,最終免不了失敗的結局,她們也不惜一切,燃燒生命去解放個性,安娜和繁漪身上體現(xiàn)了對自由和美好的向往,體現(xiàn)了婦女的覺醒與奮斗,體現(xiàn)了柔弱女性的偉大生命力。
面對悲慘的命運,有一些人選擇苦苦的熬著,心里想著熬著熬著就過去了,屈從于不公的命運;有一些人甚至思想守舊尚未覺醒,蒙昧而渾渾噩噩地過了痛苦的一生;有一些人在清醒的思想和腐朽的社會中痛苦掙扎,卻沒有勇氣去反抗;但總有一些安娜式和繁漪式的叛逆女性,在苦難中磨礪,不屈服于命運,像一個斗士一樣對苦難進行抗爭,感染并激勵了后世一代一代的女性??v觀當今社會,踏入婚姻的墳墓后,有相當數(shù)量的女性依附于男人,她們當中有多少能夠幸福一生呢?最終結局往往是被厭棄甚至是拋棄。面對命運無情的捉弄,人往往是怯懦、無力、渺小的。安娜和繁漪在婚姻中的困獸之斗驚心動魄,展現(xiàn)出崇高的悲劇之美,她們身上不屈的力量、叛逆的精神、思想的覺醒為女性解放與女權主義注入了新的生機。
(浙江樹人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