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娟
【摘 ? 要】 本研究以2016.3-2019.3月中國氣象局提供的自動氣象站融合降水數(shù)據為參考,利用4種評估指標分析了不同氣候區(qū)視角下傳感器反演降水誤差特征。
【關鍵詞】 GPM;誤差特征;衛(wèi)星降水產品;小時降水
中圖分類號:TP212.1 ? ? ? ? 文獻識別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1073(2020)10-0053-54
[Abstract] This study takes the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fusion precipitation data provided by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in March 2016.3-2019.3 as a reference, and analyzes the error characteristics of sensor inversion precipi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t climatic regions by using four evaluation indexes.
[Key words] GPM; error characteristics; satellite precipitation products; hourly precipitation
1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日前,獲取高精度的降水產品是衛(wèi)星降水領域研究的前沿和熱點問題。雖然前人在衛(wèi)星降水產品評估,傳感器誤差溯源和誤差訂正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具體的研究中仍存在諸多理論和方法問題亟待完善。下面將從衛(wèi)星降水評估,誤差溯源等角度詳細闡述相關的研究進展,存在的問題以及需要解決的潛在問題。衛(wèi)星降水的傳感器誤差溯源
由于傳統(tǒng)衛(wèi)星降水在產品層面的評估研究大大限制了誤差訂正的有效性,國內外研究學者開始把目光聚焦在從傳感器層面上評估分析衛(wèi)星降水反演的誤差特性。Tan et al (2016) ?提出了一種識別IMERG降水產品在傳感器層面上的誤差構成方法。該方法根據反演系統(tǒng)中的衛(wèi)星標識符信息,以格網為單位按系統(tǒng)在不同時間使用不同的傳感器進行IMERG數(shù)據的劃分。然后利用地面站點觀測資料對來源不同傳感器的數(shù)據進行評估研究,分離出不同傳感器的誤差。研究肯定了被動微波傳感器在降水反演中的可靠性,且morph算法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IR數(shù)據的誤差較大,相關的研究表明,通過對衛(wèi)星降水的傳感器誤差溯源,可以為衛(wèi)星降水反演誤差訂正提供最基礎的一手資料(Chen et al., 2019) 。
2 ?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
2.1 ?中國大陸氣候區(qū)的劃分
根據中國大陸1961-2010年的降水數(shù)據,按年平均降水將中國大陸劃分為四個氣候區(qū),即濕潤區(qū),半濕潤區(qū),半干旱區(qū)和干旱區(qū)。
2.2 ?衛(wèi)星降水反演在不同氣候區(qū)的誤差特征
在不同氣候區(qū)中分別用4種指標評價11種傳感器的誤差,分析傳感器誤差特征。
3 ?數(shù)據與方法
3.1 ?數(shù)據
3.1.1 地面參考降水數(shù)據 ?本論文選擇中國氣象局研發(fā)的中國地面與CMORPH融合逐小時降水產品(1.0版)作為地面參考數(shù)據(時間跨度為:2016.3-2019.3),數(shù)據覆蓋中國大陸地區(qū),分辨率達到逐小時0.1°×0.1°,數(shù)據誤差低,是國內乃至國際上最好的高分辨率降水觀測資料。
3.1.2 衛(wèi)星降水數(shù)據 ?GSMap是由日本航宇局負責研發(fā)的高分辨率全球降水產品,該系列產品包括近實時產品GSMap_NRT;微博紅外融合產品GSMap_MVK以及采用CPC全球雨量站點、地形和氣候等信息校正后的GSMap_MVK產品,其主要特征參數(shù)如下:
GPM-GSMap的微波數(shù)據來源于GPM星座中11顆衛(wèi)星上搭載的被動微波傳感器,類型包括:GMI、TMI(2015年后已停止工作)、AMSR2、SSMIS、AMSU-/MHS。
3.2 ?衛(wèi)星降水傳感器數(shù)據源識別方法
本文借鑒Tan等(2016)針對IMERG提出的衛(wèi)星降水誤差源識別方法,在此基礎上,將同種微波傳感器的誤差進一步按其來源的衛(wèi)星不同進行分類,實現(xiàn)所有單個傳感器的誤差溯源[1]。
具體方法如下,GPM星座群所有衛(wèi)星的掃描信息被存儲在“衛(wèi)星掃描信息標識符”文件中,與其降水數(shù)據一樣,可從其網站上下載獲取。在標識符文件中,利用變量標識了GPM-GSMap小時尺度網格降水數(shù)據值的衛(wèi)星和傳感器來源,據此可以實現(xiàn)傳感器誤差源識別的目的。
3.3 ?誤差分析方法
本文借鑒Zhu et al (2018) ?提出的降雨事件劃分方法,以0.1mm/h降雨強度作為劃分降雨和非降雨時間的閾值,將降雨事件劃分為以下4種:命中(Hit)事件表示衛(wèi)星和地面都觀測到了降雨;漏報(Miss)事件表示地面觀測到了降雨而衛(wèi)星沒有;誤報(False)事件表示衛(wèi)星觀測到了降雨而地面沒有觀測到;零(Nonevent)事件表示地面和衛(wèi)星都沒有檢測到降雨。
利用命中率(HR)、誤報率(FR)、漏報率(MR)、零事件率(NR)等4項指標評價傳感器對降雨事件的探測能力,公式如下:
HR=H/(H+M+F+N)×100% ? ? ? ?(1)
FR=F/(H+M+F+N)×100% ? ? ? ? (2)
MR=M/(H+M+F+N)×100% ? ? ? (3)
3.4 ?研究區(qū)
中國大陸地區(qū)幅員遼闊,地形復雜,氣候類型多樣。本文根據中國大陸的1961-2010年的年平均降水計算,通過年平均降水量將中國大陸劃分為四個氣候區(qū),分別是濕潤區(qū)(年平均降水量大于800mm/yr),半濕潤區(qū)(年平均降水量介于400-800mm/yr),半干旱區(qū)(年平均降水量介于200-400mm/yr)和干旱區(qū)(年平均降水量小于200mm/yr)。
4 ?結果分析
圖所示為11種傳感器在中國大陸4個氣候區(qū)(濕潤區(qū)Humid、半濕潤區(qū)Semi-humid、半干旱區(qū)Semi-arid、干旱區(qū)Arid)對四種事件(命中、漏報、誤報、零事件)的探測能力。顯然,各種傳感器在濕潤區(qū)的命中率比其它三個氣候區(qū)高得多,與此同時,誤報率和漏報率也非常高。所有傳感器在濕潤區(qū)、半濕潤區(qū)的誤報率相近,但命中率和漏報率卻相差很大。從濕潤區(qū)、半濕潤區(qū)、半干旱區(qū)到干旱區(qū),各種傳感器的命中率明顯大幅降低,DMSP-F19搭載的SSMIS傳感器在除濕潤區(qū)之外的其它三個氣候區(qū)則幾乎沒有命中率。在半干旱區(qū)和半濕潤區(qū)中,其它10種傳感器的漏報率在兩個氣候區(qū)表現(xiàn)一致,除DMSP-F19攜帶的SSMIS傳感器外(0.3%、0.4%),在兩個氣候區(qū)均維持在2.2±0.2%范圍內。
在濕潤區(qū),NOAA-18攜帶的AMSU-/MHS命中率達到最高(5.9%),DMSP-F19搭載的SSMIS傳感器則達到最低(3%),而與其搭載同種傳感器的DMSP-F16、DMSP-F18卻達到了5.2%、5.3%的較高命中率,不過誤報率高于DMSP-F19的1.6%-2.0%,較之與其命中率相近的IR、MetOp-A和MetOp-B 上搭載的AMSU-/MHS傳感器,在誤報事件上表現(xiàn)更好。在漏報事件中,DMSP-F19攜帶的SSMIS傳感器占最高(6.4%),MetOp-B攜帶的AMSU-/MHS傳感器最低,為5.1%。
在半濕潤區(qū),各種傳感器的命中率都在2.5±0.2%范圍內,其中NOAA-18攜帶的AMSU-/MHS同樣為最高(3.0%),各種傳感器保持近似的漏報率,均在2.2±0.2%范圍內,其中DMSP-F17攜帶的SSMIS為 最低命中率(2.3%)和誤報率(2.7%),總體上,DMSP-F18攜帶的SSMIS傳感器、GPM的主觀測衛(wèi)星上的GMI、FCOM-W1上的AMSR2傳感器表現(xiàn)最好,在保持最高命中率的同時,保持較低的誤報率。
在半干旱區(qū),注意到DMSP-F18上攜帶的SSMIS傳感器的命中率幾乎落到最低(在濕潤區(qū)和半濕潤區(qū)其命中率均在前列),且NOAA-18上攜帶的AMSU-/MHS在命中捕捉上仍表現(xiàn)最佳。
在干旱區(qū),所有傳感器的命中率都比較低(<1%),其中MetOp-A上攜帶的AMSU-/MHS傳感器的命中率最高,但其誤報率也最高(2.9%),而NOAA-19攜帶的AMSU-/MHS及GPM主觀測衛(wèi)星上的GMI則能在保持相對較高命中率(0.5%)的同時保持較低的誤報率(2.2%左右)。
5 ?總結
在濕潤區(qū)中,4個不同衛(wèi)星上的AMSU-/MHS傳感器均擁有較高的命中能力,但在誤報事件中同樣都擁有很高的占比,漏報率整體偏低,且隨命中率降低而降低,綜合來看,傳感器AMSU-/MHS性能較穩(wěn)定;從濕潤區(qū)到半濕潤區(qū),隨著降雨量的減少,SSMIS傳感器對降水的命中率發(fā)生不同程度的降低,且4個不同衛(wèi)星上的SSMIS傳感器命中率差異較大,但其在誤報事件中表現(xiàn)普遍較好;GPM主觀測衛(wèi)星上的GMI在干旱區(qū)誤報率低,但命中率有待進一步提高;IR在四個氣候區(qū)都表現(xiàn)出較好的探測能力,但其受誤報和漏報影響,導致整體優(yōu)勢不明顯。
參考文獻:
[1] 張寶貴,杜建雙,李衛(wèi)敏,包玉龍,孫麗華.秦皇島降水酸堿性 ? ? ? 及其對環(huán)境的影響[J].中國環(huán)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9,29 ? ? ? ? (06),73-77.
(編輯:赫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