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旭紅
2019年,無錫市錫劇院創(chuàng)排演出大型原創(chuàng)錫劇《惠山泥人》,以此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本劇也一舉入選2019 年度國家藝術(shù)基金資助項目?!痘萆侥嗳恕肥锥葘ⅰ板a劇”與“惠山泥人”兩大“最無錫”的文化元素在舞臺上結(jié)合,具有濃郁的無錫味道。
承蒙本劇總導演中國戲曲導演學會名譽會長、著名導演黃在敏老師和國家一級導演李杰老師的選擇與信任,我有幸在這部戲中擔任“阿蓮嫂”一角,這個角色與我以往塑造的各種角色有著很大的不同,是一個介于老旦與彩旦之間的角色?!痘萆侥嗳恕分v述了一個發(fā)生在民國時期背景下的故事,惠山泥塑藝人自發(fā)成立泥塑公會,定下“傳內(nèi)不傳外”的行規(guī)。泥塑公會會長吳淞山發(fā)現(xiàn)伙計王天成偷學絕技,決定送官治罪,以儆效尤。養(yǎng)女吳巧珍前來阻攔,聲稱是她傳授技藝。吳淞山顏面掃地,將吳巧珍與王天成趕出家門,約法三章,不準再回惠山,不準再用吳家技法捏泥人,并且當眾留下罰像。離開惠山后,王天成與吳巧珍在太湖邊成家,生下兒子阿興。十年后,因生存維艱,王天成欲捏泥人出售,吳巧珍竭力反對,王天成負氣出門學藝,不幸江上遇難。中元節(jié),吳淞山與吳巧珍分別放水燈,祭奠故人,憶起當年吳淞山收養(yǎng)幼年巧珍,二十年父女情深,如今阻隔深深鴻溝,想到吳淞山孤身一人,絕技無傳,吳巧珍毅然決定將兒子阿興送去學徒。吳巧珍艱難地來到昔日家中,父女重逢,感慨萬千,吳巧珍一片摯誠,終于打動吳淞山,留下了阿興。而王天成當年落水獲救,苦學技藝,藝成而歸,欲與吳淞山一決高下,以雪當年之恥……
阿蓮嫂住在惠山腳下,是吳淞山的鄰居,人物接近彩旦,是典型的民間底層婦女,性格鮮明,富有個性,樸實善良,大大咧咧,多嘴多舌又心直口快,為人講義氣,對他人十分關(guān)心,是個“熱心腸”,和吳淞山的女兒吳巧珍有著深厚的情誼,是她的“好閨蜜”。
角色安排給我后,我感覺肩上有些沉甸甸的壓力,如何演好阿蓮嫂這個人物之對我是一個新的考驗與挑戰(zhàn)。我一遍又一遍地研讀劇本,認真揣摩角色的定位與分析、唱腔的把控,在黃導、李導的的悉心指導下,阿蓮嫂這個人物在我心中的形象越來越清晰,與我的距離越靠越近,我逐漸走進了她的精神世界,把握了她的心路歷程和軌跡。我竭盡所能,將自己融入到了角色中。第一場,吳淞山要把王天成送官論罪,阿蓮嫂知道事態(tài)的嚴重性,馬上打破僵局前去勸阻。這是我的第一次出場,要把舞臺上的圍觀群眾和臺下觀眾的視線統(tǒng)統(tǒng)都集中到我一個人身上,因此鑼鼓點一停,“喲——”我邊走邊大聲吆喝,先聲奪人,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全場鴉雀無聲,聽我一個人快速爆口說話,所以口齒一定要清楚,動作幅度要大,這里的表演要講究如何把觀眾吸引過來,如何出場,臺詞的念白高低,動作大小的編排,我都進行了反復細致的思考和研究,拿捏最適合的程度來呈現(xiàn),讓這個生活在社會低層的人物的個性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一下子打破化解舞臺上的僵局。
第二場,十年已過,在太湖邊上,阿蓮嫂順路去看巧珍,她十分喜愛巧珍的兒子小阿興,與小孩子嬉笑逗樂、頻頻互動,這里我的動作以現(xiàn)代舞蹈和戲曲相融合的形式,一舉手一投足詼諧有趣,念白幽默生動,富有生活韻味,整個場景洋溢著輕松歡快的氣氛,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xiāng)風情。阿蓮嫂念白:“唉,作孽呀!當年為了這芝麻綠豆大的事,攪得又是風來又是雨。好好一個家,落得個七零八散的……”,這里,我把握住念白的節(jié)奏,將阿蓮嫂對巧珍發(fā)自內(nèi)心的關(guān)心愛護展現(xiàn)出來。阿蓮嫂與王阿興對唱“惠山泥人花色歌”,一句句娓娓道來,老幼之間毫無年齡隔閡。巧珍回來后,阿蓮嫂將惠山黑泥帶給她,這里作者通過阿蓮嫂之口,交代了吳老爺?shù)那闆r,“吳老爺自從趕走了阿成,他便遣散了所有的伙計,前幾年,兒子阿生又病逝了……吳老爺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性情也越發(fā)的古怪了!前天夜里去給他送夜飯,看到他跪在祖宗像前,痛哭流涕,聲聲自責……想不到風光無限的吳老爺,竟落到這般凄涼境地”。阿蓮嫂是個熱心人,她所說的都是巧珍心心念念一直記掛惦記的。阿蓮嫂始終關(guān)心著吳老爺和吳巧珍,為父女的分開感到不舍和心痛。當巧珍聽到老爺每況愈下說“身后無人,祖業(yè)難守……(落淚、傷懷)爹爹,阿蓮嫂,我想回……”時,阿蓮嫂急忙勸巧珍“阿珍,你不要瞎動心思!一家人好容易安定下來,莫再節(jié)外生枝了!且不說老頭子太僵,也要為阿成想想……”,阿蓮嫂為了巧珍、天成的小家庭考慮,又極力勸說巧珍不要回去,看到天成回家,連忙先走,讓夫妻倆好好說話。阿蓮嫂是個粗中有細、體貼入微、豁達善良的人,我通過對人物性格的準確把握,將阿蓮嫂塑造得有血有肉。
第五場中,阿蓮嫂知道阿珍帶了兒子要回家,趕緊去把消息告訴吳老爺,從內(nèi)心希望吳老爺不要生氣,不要再把吳巧珍趕出家門。誰知到了吳老爺家,老爺對她愛理不理,知道老爺是拉不下臉面、放不下架子,阿蓮嫂便一直想盡辦法逗著吳老爺開心,一心想勸住老爺把女兒留下來,把吳老爺和巧珍的距離拉近,就像從前那樣父女情深。這里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展現(xiàn)阿蓮嫂的誠樸與善良。她念到“哎喲,十幾年了,吳老爺您還是放不下喲!”她唱到“阿珍她是你一手撫養(yǎng)大,也是你吳家的閨女人人夸。勸你老將事事非非全放下,莫再提當年陳芝麻。退一步,裝裝傻,笑一笑,霜雪化,莫再犯倔莫找茬,打開院門將她歡歡喜喜迎進家?!边@段唱,我唱念并舉,苦口婆心相勸,每一句都唱到了吳老爺?shù)男目采希攨抢蠣斃幌旅孀訒r,阿蓮嫂念到“走就走?;钤撃惚伬湓?,活該你吃不著夜飯,當年阿珍那么好的姑娘,給你趕走了,如果阿珍在你身邊,你還能冰鍋、你還會冷灶?你老自己再好好想想!”氣咻咻地下了,但她的話重重地敲打在吳老爺心中,是他思想上的一次震動,為吳老爺接受巧珍回來“推波助瀾”,推動了劇情的發(fā)展。
現(xiàn)代戲用戲曲中的彩旦演繹人物,就像做泥人一樣,要不斷打磨,一套一套的工序糅合在一起,才能成為一個好的作品,才能創(chuàng)作出一個好的人物形象。我演出的雖然都是配角,戲份不多,但角色無大小,小角色有小角色的精彩,配角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一言一行都渲染著戲中的氛圍。小角色大文章,一行一語總關(guān)情。要揣摩人物心態(tài),努力融入角色中去,讓小角色鮮活生動起來,一句臺詞一個動作細細琢磨,取舍之間讓人物靈動起來。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董偉看完戲,握著我手高興地說:“阿蓮嫂,觀眾的掌聲就是對你最大的肯定”。演出中贏得觀眾的喝彩與認可,對一個演員是最大的鼓勵。
一把黑泥,捏個泥人,笑對苦難的人生。這是多么美好的祝福,正所謂脫胎換骨、洗心革面,開啟人生新篇章。用鄉(xiāng)音舒鄉(xiāng)情,歌頌贊美普通百姓,這一切都凝聚在了這臺傳奇的《惠山泥人》故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