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小淮劇《喜鵲》有感"/>
■崇蓉
日前,筆者在前往建湖縣小劇場審看節(jié)目時,有幸受邀觀看了由劇作家徐寧、孫智宏創(chuàng)作的小淮戲《喜鵲》,深為其豐富的劇情所感染。地道樸實的風格,一波三折的劇情,唯美流暢的唱腔,完美精準的呈現,都讓這出農村題材的小戲展現了別樣的風采。劇中所反映的問題具有鮮明的警示性,折射出了深刻的時代內涵。坐在劇場內,筆者一邊看著劇情,一邊禁不住一次次熱淚盈眶。如今筆者也是為人妻為人母,對照劇中反映的問題,看著演員全身心投入的表演,筆者的心在拷問,情在思索,原來天地之大,真的是母愛無痕、孝在人間。劇情中所揭示的話題是對每一位做子女者心靈的拷問,也是給現代社會中的人們出的一份考卷。面對這張考卷,就看我們怎樣去回答,該怎樣去做好。
小淮戲《喜鵲》由建湖縣文化館、建湖縣淮劇團演出,是一個讓人心酸的故事。成家后的女兒從鄉(xiāng)下接來年老體弱、并患有嚴重健忘癥的母親。母親自三年前患病后,整天丟三拉四,前言不搭后語,曾經的事情也已全然記不清楚。而就是這樣一位老人,對嬰兒卻有一份特別的疼愛,時不時會主動搶著抱外孫女。看著迷迷糊糊,時醒時癡的老母親,女兒是一百個不放心把自己的心頭肉交到這患病的外婆手中。
初夏來臨,室外綠蔭遍地,庭院里樹上的鳥兒吱吱喳喳叫個不停,觸動了母親的心靈深處。她三步并作兩步跑到門口,仰望樹上鳴叫的鳥兒,問自己的女兒,那是什么在叫?女兒回答:喜鵲。又問,女兒又答:喜鵲。母親似懂非懂,再一次的大聲問女兒。這一下惹起了女兒的極度不耐煩,劈頭蓋臉地數落母親——喜鵲,難道這你都不知道,真的沒勁!面對女兒的訓斥,老母唯唯惹惹,不敢出聲,似乎像一個做錯事情、闖下大禍的無知孩童,默默躲到一邊暗自流淚。
過了一會,母親好像突然清醒了過來,在女兒家的書櫥內不停地翻找,竟然高興地手舞足蹈。原來母親找到一張舊時涂鴉的兒童繪畫,只見上面歪歪斜斜的畫著一排排似鳥非鳥,黑黑團團的圖形。母親問女兒,你認識這些小黑團團嗎?媽媽當年就是在院子里看到樹上飛來飛去的喜鵲,用這極不工整的畫教導你,一遍遍用手指著樹上的鳥兒讓你懂得,飛鳥與這畫上的黑團很像,叫喜鵲;媽媽為了哄著你睡覺,就是這樣不厭其煩的一聲聲呼喚,一句句反復,讓懷中的嬰兒在母親的博大愛心中安然入睡。
母愛這個遙遠而又古老的話題,伴著日月,守著時光。女兒一天天地長大,從睡籃中醒來,在甜蜜中陶醉;從伢伢學語到蹣跚學步,再到背著書包聆聽鄉(xiāng)里故事中一天天成長。而今女兒已經出嫁、并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昔日的雛燕展翅高飛,有了下一代。而此時的外婆,曾經的母親卻又一次在喜鵲的呼喚聲中失去了記憶。這也許是歲月的輪回,時光的轉換,但其中卻留下多少值得人們思考的話題啊!
隨著老年社會的來臨,人口老年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日本,70歲以上的人群已經達到總人口的26%。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不斷改善,人們吃要健康、住要寬敞、穿要漂亮時尚的新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加上全社會強大的醫(yī)療保險衛(wèi)生體系,讓我國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的人均壽命都普遍延長,這是全社會進步的表現。在社會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社會問題,特別是如何面對老年社會快速來臨,我們的政策實施、思想觀念、保障措施都要有所適應。一方面,在農村生活的老年人不愿意離開故土,寧可守住曾經的三分自由地。在鄉(xiāng)村振興中,不少新農村建設讓昔日的分散居家面貌得到改觀,但依然有零星分散的居戶寧可守舊,也不愿喬遷。舍不得搬出老房子的多半是戀舊的老人。另一方面,一批隨著子女進城的老人從過去以農為主的家園、長期守望的土地來到城市,住進了高樓。這看似享福的條件,這些世代靠種田為生的老人卻不一定習慣,有的老人甚至產生嚴重的不適應癥。作為子女后輩,應當設身處地地為老人著想,去體諒他們的心理習慣,不能一味指責,繼而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慣,把老人的不適應當成累贅。正如小淮戲《喜鵲》中所揭示的話題一樣,當年的老母為了呼喚女兒,可以不計時間、不厭其煩、千百遍地哄著孩子。隨著時光的流逝,當年的母親失去了記憶,我們難道不該為他們多想一想,多關愛一些嗎?這是人間的真愛,這是割不斷的親情,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更應當充滿孝道之心,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用我們的細心、愛心、真心去關愛年長一輩,不能因他們漸漸老去就心生厭惡,要用一腔博大真愛去關愛所有老人,讓他們共享改革開放的幸福生活,歡度美好人生的晚年。
在老年化社會快速到來的當下,我們需要做什么呢?小淮劇《喜鵲》中的女兒看到母親手中拿著的圖畫時,她的心靈被震撼了,第一次真誠地留下了眼淚。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是個寶。媽媽告訴女兒,即使在生活極其艱難的歲月里,為了不讓自己女兒受苦受累,她寧可省吃儉用,含辛茹苦,也要傾注全部心血,把所有的愛都無私的給女兒。那聲聲呼喚,真的是真情無價!這是多么崇高偉大的人間大愛??!女兒嶓然醒悟后的自責劇情,演員用了一段催人淚下、纏綿委婉的淮悲大調進行演唱。隨著淮劇曲調旋律的跌宕起伏,人們的思緒也在劇烈的變化,由此及彼、觸動靈魂,觀眾紛紛為之感慨落淚。是的,在快速發(fā)展的社會里,我們每一位為人子女者都該好好深思,我們的孝道做得怎樣?對得起養(yǎng)育自己成長的老人嗎?
一出小戲,能夠警醒局外人。一個道理,帶來多少新思考。筆者想,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今天,我們首先要從法理上大力倡導尊老愛幼這一傳統美德,尊敬老人要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要通過各種宣傳輿論,為敬老、尊老、愛老營造強烈的氛圍;其次是加大尊敬老年人的法律的執(zhí)法力度,讓中華傳統美德世代相傳,生生不息、源遠流長;再次是在全社會進行反思與回望,從我們現有的法律法規(guī),到社會的各個服務層面,繼而深入到每個家庭,涉及到每一位社會成員,進行社會大檢查,對老年社會問題進行一次全面審視。愿有更多的年輕人能像劇中的女兒一樣,在呼喚中深思、醒悟,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形成關愛老人的風氣,讓尊敬老人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讓傳統美德永駐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