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江蘇省淮劇藝術展演月獲獎劇目概評"/>
■曹瀛
又見金秋,相約鹽城。第八屆江蘇省淮劇藝術展演月在淮劇的故鄉(xiāng)成功舉行。它是江蘇省唯一的地方戲曲劇種展演活動,也是我國淮劇界層次最高的藝術盛會。這次活動由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鹽城市人民政府主辦,鹽城市、淮安市、揚州市、泰州市文廣旅局共同承辦。來自全國15 個淮劇院團展演20 臺代表作品,其中現(xiàn)實題材12臺,古裝戲7臺,經(jīng)典折子戲1場。展演月線下觀眾近萬人,線上觀看人次達1526.8萬。這些劇目題材內(nèi)容廣泛,藝術流派紛呈,是4年來淮劇優(yōu)秀創(chuàng)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是眾多表演藝術家施展藝術才華的平臺。本屆組委會對參評的14 臺劇目進行了公平公正的評審。鹽城市淮劇團《送你過江》、阜寧縣淮劇團《十品半村官》獲特別獎,江蘇省淮劇團《小城》、建湖縣淮劇團《谷家大事》、泰州市淮劇團《大喇叭開始廣播啦》、漣水縣淮劇團《村里來了花喜鵲》、濱??h淮劇團《首烏花開》、寶應縣淮劇團《浪起寶應湖》獲優(yōu)秀劇目獎。這些劇目的藝術特色是:
衡量一個劇作家的成就,就看能否為戲劇畫廊提供新的人物?!耙粋€人的實質(zhì),不在于他向你顯露的那一面,而在于他所不能向你顯露的那一面。”紀伯倫的這段話,確為深入腠理之談。
淮劇《小城》是江蘇省淮劇團“靈魂三部曲”之二,也是榮獲第十五屆文華大獎《小鎮(zhèn)》的姊妹篇,經(jīng)過三年時間的不斷打磨,仍秉承著淮劇《小鎮(zhèn)》的創(chuàng)作優(yōu)勢,敢于對人性進行深度的大膽的剖析,善于通過種種藝術手段來揭示人內(nèi)心的奧秘。在劇作家的筆下,首先,戲劇情節(jié)的基礎是人物心靈的矛盾和撞擊,通過肖悅華知曉兒子周曉宇肇事逃逸這一事件,將人物置身于親情、人情、法律的漩渦中。其次,戲劇人物典型是“靈魂的歷史”,在刻畫肖悅華內(nèi)心矛盾與痛苦抉擇的同時,將眼睛的黑暗和內(nèi)心的黑暗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肖悅華曾經(jīng)迷惘時的掙扎,悔悟后的覺醒。再次,作品的環(huán)境是人物內(nèi)心具象化的環(huán)境,兩場拆紗布,前場是一場夢境,暗喻著真相石沉大海;后場是手術成功,預示著真相水落石出;景同意別,獨具匠心,凸現(xiàn)了夢的比喻、象征、假托、想象、聯(lián)想、寓言的內(nèi)涵。夢境的設計有助于在人物對立的兩極保持必要的張力,有助于對矛盾聳然對峙的消融,有助于對矛盾雙方互斥界限的超越;于是,人性的精靈就在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之間姍姍走來,精彩地呈現(xiàn)主人公的整個心理沖突過程。觀眾在被感動的同時叩問自己,當個人私利與社會法則發(fā)生沖突時,能否做出正確的選擇?能否“走過黑暗,走向光明”?觀眾關心《小城》人物“內(nèi)在的心靈性的東西”,就是想通過戲劇了解別人的心靈和情感,喚起自己過去也曾有過的切身體驗。這樣,觀眾的內(nèi)心生活便在看戲過程中得到了活躍,感受到一種“動情的樂趣”。這也就是亞里士多德《詩學》中所講的“卡塔西斯”作用,即在觀眾情感上產(chǎn)生或凈化,或渲泄,或平衡,或升華的審美效果?!缎〕恰肪褪峭ㄟ^對人的深層心理的開掘找到了隱秘而共通的靈魂,使許多人在潛意識領域獲得感應,它便在榮格的意義上實現(xiàn)了黑格爾提出的“普遍性意蘊”。正是因為《小城》在人物“不能向你顯露的那一面”執(zhí)著追求與探索,才有其獨特的審美、獨特的品位和獨特的價值。
大千世界無處不充滿著矛盾。生活以它的復雜性考驗著每個深入思考的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尤其如此。唯有及時反映社會生活和時代面貌的真實,才是戲劇生存的價值。當我們看到場內(nèi)不超過50%上座率、體溫檢測、間隔就座等措施以及舞臺上正在演出的現(xiàn)代淮劇《谷家大事》時,讓人身臨其境,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擊節(jié)稱嘆。一是“新”,“要表達新的時代意識,何不去從時代生活和人生體驗中生成新的戲劇故事呢?”一則捐米的新聞,激發(fā)了劇作家的靈感與思考。“疫情”面前,所有的中國人都是當事者,人與人之間忽然擁有了共同的目標、共同的話題、共同的命運抗爭。有些事情會被放大,比如大家的同仇敵愾之心,戰(zhàn)勝病毒的強烈愿望;有些事情則會被縮小,比如個人之間的恩怨糾葛、情愛纏綿。這一大一小之間,就形成了戲劇張力。因為看起來小的情感其實一點都不小,城市的勇氣正是這些人與人之間的寶貴情感羈絆匯聚而成的。思想的火花點燃了生活的干柴,創(chuàng)作激情便燃燒起來了。在這激情的火焰中,劇作家看到了未來作品的藍圖。二是“真”,劇作家陳明深有感觸地說:“我是飽含真情地講述了‘建湖故事和建湖人的精神和品格’,同時向在這次抗疫中平平凡凡的人們獻上一份敬意!”一句句真情實感、樸實無華的語言,讓人感受劇作家“恨不銜仙草,飛向望江樓”的赤子之心;一件件撼人心魄、報國大義的凡人小事,讓人感動全國人民“披甲持戈,向死而生”的抗疫壯舉;一個個鮮活生動、光彩照人的藝術形象,讓人感激一批批逆行者“許生命一抹曙色,許大地一片春光”的莊嚴承諾。三是“深”,極限困境下的守望相助是我們共同的主題,對倫理關愛的書寫彰顯出人性的光芒。通過里下河地區(qū)的普通農(nóng)民,抒發(fā)了在大疫面前所應有的民族擔當與博大情懷,詮釋了家庭中再大的事也是小事,國家再小的事也是大事,沒有國那有家的深刻內(nèi)涵。國之魂魄,民族大義,善義之舉,感動天地,它是將普通人的愛國之情化為民族精神的時代剪影和集中升華的形象展示。劇作家真切地體會到這群普通人的真實與偉大,“小人物”是中華民族精神之源。
戲劇是人類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它就象一面鏡子一樣,將我們的時代、社會、生活如實地反映出來。對于農(nóng)村題材而言,好的戲劇就是在內(nèi)容上為農(nóng)民立傳,在人物上為農(nóng)民塑像,在思想上為鄉(xiāng)土鑄魂,在敘事上力求創(chuàng)新,在意義上為時代存真、為國家分憂等。在這次8臺獲獎戲中,4臺反映“三農(nóng)”題材,其中有3臺扶貧戲。全新的創(chuàng)作視野和表達方式反映出多元、現(xiàn)實、質(zhì)樸的農(nóng)村風貌,激發(fā)了充沛的創(chuàng)作熱情,也使觀眾得到審美滿足。
《十品半村官》濃墨重彩地塑造了村民主理財組長牛什么堅持原則、不徇私情的人物形象,全劇圍繞鄉(xiāng)干部的一張私人消費發(fā)票,究竟該不該報銷?能不能蓋章?展開了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的矛盾沖突,通過“選舉”、“討印”、“刨樹”、“偷蓋”、“訴情”等情節(jié)設計,揭示了一個農(nóng)村常見的沉重而又棘手的村民主理財“誰來管村官”的深刻主題。作為中心道具的小小公章,在主人公牛什么手上卻有千斤重,那就是一顆良心、一份責任、一個擔當,他終于在鄉(xiāng)情、人情、親情面前經(jīng)受了考驗?!拔医信J裁?,當官十品半。頂牛角,踢牛蹄,使牛勁,唱牛歌。當官究竟牛什么,答案兒就藏在你的心窩窩……”一首富有寓意、耐人尋味的主題歌在觀眾心中蕩漾,讓人物在笑聲中肯定,性格在笑聲中展現(xiàn),情感在笑聲中和美,思想在笑聲中升華。
《大喇叭開始廣播啦》是以真人真事為題材,生動地講述了老黨員徐田生幫助村民扶貧脫困的先進事跡。全劇以修路為主線,展現(xiàn)了他踐行“管好村官家屬”、“懲治公款吃喝”、“禁賭倡導文明”、“扶貧不忘扶志”、“助殘重塑公仆”等平凡之中的不平凡舉措;“村頭一只大喇叭”不僅是貫穿全劇的重要道具,更是一種歲月的積淀,一種時代的象征,一種情感的投射;生活氣息與村莊風情盎然,人物真實與藝術塑造相融,專家肯定與觀眾叫好認同。這部作品是帶有明確的地標性,袒露著主人公“不為利、不為名、不為功”的高尚情操,也融注著時代所賦予的一種“為農(nóng)民服務”的強烈自信。從真人真事到戲劇人物,是創(chuàng)作者結合自身生活體驗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創(chuàng)造出的具有鮮明個性,又能反映社會需求、揭示社會本質(zhì)的某些方面的藝術形象。
《村里來了花喜鵲》從文化的視角,詼諧幽默地講述了一則文化扶貧的動人故事,著力塑造了一個獨特情趣、獨特性格的女文化站干部的人物形象?;ㄏ铲o受命回到了老家喜鵲村扶貧,面對鎮(zhèn)政府的大拆遷,引起了她深深的思考和憂慮:新農(nóng)村未必全要新,老村落未必全已老。當村落農(nóng)家被鋼筋水泥物化、鄉(xiāng)土文脈被時尚異化時,戲劇提出了十分敏感的話題:“新農(nóng)村新在哪里?”它告訴人們一個樸素的道理:“現(xiàn)代化進程的騰飛不能以消耗農(nóng)村的傳統(tǒng)文化為代價?!庇谑?,花喜鵲憑著文化人的職業(yè)敏感和精神擔當,挖掘“淮海鑼鼓”,保護百年村落,建起農(nóng)家戲臺,開辟鄉(xiāng)土旅游……經(jīng)過主人公不懈的努力,終于留住了鄉(xiāng)貌,留住了鄉(xiāng)韻,留住了鄉(xiāng)風,留住了鄉(xiāng)情。全劇用鮮明的特色文化和濃郁的鄉(xiāng)土鄉(xiāng)愁,讓人感受不一樣的“最美的村莊”。
《首烏花開》彰顯了苦盡甘來、破繭成蝶的戲劇內(nèi)涵。詩人信奉的是詩歌里的真理,而大淤村的農(nóng)民信奉的卻是自己的皮肉血淚熬出來的信條:扶貧脫困,眼見為實!當新書記推廣種植何首烏時,立即遭到村民的反對和抵制。現(xiàn)實意味濃烈的戲劇情節(jié)對農(nóng)村扶貧重新定義:扶貧不是戰(zhàn)勝保守思想或改造自然環(huán)境就能成功的,而是在一次次挫折和失敗中頑強求生,最終才能柳暗花明。該劇圍繞“真扶貧、扶真貧”的時代主題,描摹了一幅至真至純的生動畫卷,既有賞心悅目的舞臺呈現(xiàn),又有引人入勝的戲劇情境;既塑造了扶貧帶頭人于思禾真抓實干、勇于擔當?shù)娜宋镄蜗?又體現(xiàn)了主人公與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zhì)、精神脈絡。它具有深刻的主題思想和豐富的現(xiàn)實意義,能夠真正觸及農(nóng)民的精神世界,表現(xiàn)和訴說農(nóng)民疾苦和生存壓力,同時它能夠釋放一種不服輸、不怕苦、積極奮斗的正能量,也向觀眾傳遞了強烈的真善美的人格魅力。
戲劇對歷史最大的功能是使它接近一個時代的靈魂,從而使它觸及情感的源泉與喚起民族的記憶。70 年前的渡江戰(zhàn)役,歷時42天,是繼晉滅吳、隋滅陳、宋滅南唐之戰(zhàn)后,中國戰(zhàn)爭史上第四次大規(guī)模的渡江作戰(zhàn)?;磩 端湍氵^江》的創(chuàng)意,來源于渡江戰(zhàn)役中一張著名的照片《我送親人過大江》。畫面記錄了一個江南小姑娘搖櫓劃槳,護送解放軍戰(zhàn)士渡江作戰(zhàn)的場景?!端湍氵^江》以蘆荻港女村長江常秀和渡江部隊教導員郭逸夫的命運宕蕩為主線,通過一條船、一條江、一場戰(zhàn)役,完美呈現(xiàn)渡江軍民堅定革命信仰和普通俗情世理之間的人性撞擊。其藝術特色,一是人物形象的獨特性,江常秀既熱心支前、追求幸福,又委曲求全、隱忍負重;郭逸夫既錚錚鐵骨、矢志不渝,又書生氣足、耿直較真;江更富勤勞善良、性情清澈,又愁眉不展、忐忑難安;江老大既疾惡如仇,剛正不阿,又獨斷專行、狡黠世故;他們在渡江戰(zhàn)疫大背景下,各自展現(xiàn)出大愛大恨、大是大非的人性一面。全劇在弘揚革命理想信念的同時,不忘注入普通人的情感與思想,拓寬了該類題材戲劇作品切入生活的視角,增添了人物形象的立體感。二是人物情感的真實性,江常秀與郭逸夫相愛,郭逸夫去找江老大理論“童養(yǎng)媳”問題,江老大的藏船與逼婚,江常秀的左右為難、無奈成婚,江更富敬重姐姐心有所愛,終于說出父親藏船的秘密,都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第四場,江常秀為郭逸夫引線縫補一幕,難以名狀的痛楚,從男女主人公的身上彌散開來,充盈著整個舞臺。兩人之間的心靈交流如泣如訴,牽動著觀眾的心弦。劇中呈現(xiàn)的一波三折是在情感的糾纏和流淌中自然生發(fā)、逐步升華的,向我們呈現(xiàn)了渡江英雄的精神境界。三是主題思想的深刻性,最后一場,在炮彈飛嘯的爆炸聲中,在江面帆船的沖天火光中,郭逸夫繃帶上的血如旗幟般的展開。只有江水知道,他明亮的眼睛,沉淀著最莊嚴的愛情;只有江堤知道,他堅實的雙肩,支撐過最神圣的責任;只有江月知道,他掏出血染的識字本默默地交到江常秀的手上,這一細節(jié)讓人震撼,催人淚下。我們從“為人民服務”識字本上,看到了一個輝煌、一個偉大、一個崇高、一個燦爛、一個太陽一樣的永恒??梢?,真實的歷史精神就是人民的意志和民族精神在特定的歷史時代的凝鑄與體現(xiàn)。
淮劇《浪起寶應湖》的演出宛若晨風拂面,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它引發(fā)了觀眾的興趣與熱議,一是故事性。寶應湖中的湖心島因地理優(yōu)勢獨特隱蔽,抗戰(zhàn)期間,一度成為新四軍戰(zhàn)地醫(yī)院。新四軍東進、北上后,曾有湖匪經(jīng)常出沒,便是劇中“回春堂”設置的事實依據(jù)。以“一點紅”為首的俠義“湖匪”與反動政府周旋、劫富濟貧,后來投奔解放軍。劇作家從一個審美眼光、人性張揚的角度,切入紅色基因,渲染地域風情,編創(chuàng)了一個“自我覺醒”的感人故事,滿足了觀眾的欣賞期待,取得了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戲劇效果。二是傳奇性。劇中女主人公陳雨荷誤入匪窩,如何自保生存,進而掌握自己的命運。她的傳奇性更多地得益于解放軍偵察員順子的明護暗保,得益于“大當家”孫天佑不凡人生經(jīng)歷的“性本善”,得益于這幫“湖匪”善良質(zhì)樸的農(nóng)民底色沒有泯滅,得益于父輩普濟藥行慈善好施、廣結人緣的好名聲、好口碑;許多看似“巧合”,卻也順理成章。所以,各種“絕處逢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件,構成了這戲“驚險奇特、不同凡俗的”的傳奇性特色。三是藝術性。主人公陳雨荷由柔弱女子到“一點紅”的蛻變;孫天佑從江湖郎中到舍生取義的善舉;順子沉穩(wěn)睿智的果敢;陸大有粗狂豪放的血性;張如寶陰險狡詐的嘴臉和李善長喪家之犬的瘋狂,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人各有貌、獨具一格”的舞臺眾生相。二度呈現(xiàn),淮劇酣暢淋漓的唱腔特色,收觀賞性于熱烈掌聲之中。景色體現(xiàn)地域特征,溢美地域風情;人物造型逼真,形神兼?zhèn)洌辉黾佑^賞性的同時,也提升了戲的藝術性。四是思想性。土匪是社會制度畸變和民不聊生的產(chǎn)物。該劇審美觀照“湖匪”在人生絕境中欲望的狂野與絕望以及他們棄暗投明的現(xiàn)實狀態(tài),進行了精微細致的描繪和審思。全劇通過題材選擇的故事性、情節(jié)設置的傳奇性、人物塑造的藝術性,借以演繹“解放”的主題。其思想性就在演出與觀賞的過程中潤物無聲地表達出來,以求達到戲的“真實、含蓄、自然、從容”的美學品位,其蘊涵不僅激活了我們的血液,更是喚起了我們民族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