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心
摘要:預習是學生學習活動中重要的起始環(huán)節(jié),通過參與教學活動前的自主預習,往往能夠使學生對需要學習的教學內容建立起初步的認知,為后續(xù)的學習活動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促成學生深度學習的重要保障。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通過設置預習任務、鼓勵預習嘗試、提供預習環(huán)節(jié)等具體培養(yǎng)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方法、預習信心以及預習習慣,協(xié)調好多方面的因素使學生具備良好的預習能力,促成預習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預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在小學數學學習活動中通過學生預習活動的自主開展,往往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憑借預習中對教學內容建立起的認知基礎,使教學內容以更具象化的形式展示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的數學學習事半功倍。然而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可以發(fā)現,受以往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大部分小學學生并未掌握良好的預習能力,這使得小學學生難以高效地開展預習環(huán)節(jié),不能為后續(xù)的教學參與提供認知基礎,極大地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為此,教師應該積極地尋找合理的教育策略對課堂中的預習環(huán)節(jié)進行設計,以此利用課堂時間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輔助下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能力,為后續(xù)脫離教師的預習活動奠定基礎。
一、設置預習任務,培養(yǎng)預習方法
培養(yǎng)學生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預習能力的第一步,只有使學生掌握科學的預習方法,學生才能夠憑借正確的方法與預習流程投入到預習活動之中,以較高的效率完成預習任務。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方法,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職能,并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指導下將課堂任務條例的設置作為自身引導職能的媒介,使得學生能夠在蘊含了預習方法的任務形式下完成預習,并通過直觀的體驗實踐積累經驗,進而形成良好的預習方法。
例如在《買文具》一課的教學實踐之中,為了使小學學生對小數乘法建立起更加具體的初步認知,并在這一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預習方法,筆者即在課堂中按照正確的預習方法設置了相應的預習任務。在課程之中,學生跟隨筆者布置的任務,由對教材中圖文情境的生活化聯(lián)系思考,到比較小數和整數乘法之間存在的異同點,學生以科學的預習方法建立起了對小數乘法這一知識概念更加具體化的認知。并且通過學生的實際任務完成操作,學生能夠更加直接地感受教師所引導的預習流程,不同于抽象的方法理論教學,這一任務的直觀操作往往能夠使學生更加快速地掌握具體的預習方法,為預習能力的提升打下能力方面的基礎。
二、鼓勵預習嘗試,培養(yǎng)預習信心
信心是來源于學生主觀心理層次的內容,在預習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預習信心的養(yǎng)成,能夠使學生在主觀能動性的作用下更加積極地投入到預習活動之中,并且在自信心的依托下以更加活躍的思維思考問題,建立起更加深入、具體的預習基礎。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信心,教師應該善于運用鼓勵教學法,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鼓勵下積極地、大膽地嘗試預習,并在教師的鼓勵式評價之下認識自身預習嘗試的可取之處,進而形成良好的預習信心。
例如在《不確定性》這一課的教學實踐之中,筆者即在教學前鼓勵學生對教材中的內容展開自主的預習活動,并鼓勵學生嘗試性地做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踐,使其能夠更加立體地感知“不確定性”這一概念。在開放的預習環(huán)節(jié)之中,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之下敢于自主地開展相關的實踐探究,并以活躍的思維展開了多元化的課堂實踐。在學生的嘗試性實踐之后,筆者對其所進行的實踐進行了鼓勵性的評價,對其中可取之處進行了表揚,使學生認識到自身嘗試性實踐的積極意義,這使學生的預習自信心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并為后續(xù)學生預習活動的參與提供了極大的主觀動力,為其預習能力的進階注入了極大的動力。
三、提供預習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預習習慣
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是培養(yǎng)學生預習能力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項,只有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才能使其在未來的學習活動中自發(fā)地開展預習活動,進而使預習真正地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實踐之中發(fā)揮出預習的積極意義。為了使其預習習慣形成,教師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在課堂中保持預習環(huán)節(jié)的開展與運作,使學生能夠在課堂的預習活動參與中切實形成預習習慣。
筆者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即注重在課堂中設置預習環(huán)節(jié),通過課堂中的設計使學生能夠切實地參與到預習過程中,進而在持久性的參與中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例如在《生活中的負數》一課的學習中,筆者即在課程伊始使學生開展預習活動,在預習活動所提供的空間中,學生能夠切實地利用以往所學習到的預習方法并以良好的預習信心投入到預習實踐之中,以此切實地開展預習活動,深化學生的預習體驗,使其形成良好的預習記憶,促成預習習慣的形成。這一習慣的養(yǎng)成,是學生預習能力長久提高的必要保障。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利用課堂時間引導學生預習能力的養(yǎng)成,教師應該以層層遞進的方式為學生做好多種因素的協(xié)調工作,從多個角度不斷豐富其對預習活動的認知,使其真正地形成預習能力并進一步得到發(fā)展,這將為學生未來的自主預習開展打下堅實的能力基礎,為學生數學深度學習的實現提供強勁的推進力量。
參考文獻:
[1]藍海鵬.小學生數學預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數學版,2017(23).
[2]劉安理.如何培養(yǎng)初中生的數學預習能力[J].引文版:教育科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