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譚盾:夢回敦煌,聽鐘鳴鼓磐

    2020-11-12 07:20:06張雅晶
    財經(jīng) 2020年21期
    關(guān)鍵詞:譚盾敦煌創(chuàng)作

    張雅晶

    中國文化脈絡源遠流長,如何將穿越千年的古老韻律與時下風潮進行有機結(jié)合,又不失內(nèi)心最純粹的音樂追求,是國內(nèi)許多當代作曲家始終在追尋的一個目標。而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在《敦煌·慈悲頌》(以下簡稱《慈悲頌》)中便出色地完成了這一使命。

    譚盾耗時六年完成的巨作《慈悲頌》,聚合了西方交響樂、東方古樂器、吟唱方式和敦煌佛教文化,以跨越時空的音樂語言,重現(xiàn)東方文明的魅力。與前幾年的偏抽象風格不同,這是一個能令所有人與之產(chǎn)生心靈撞擊和共鳴的音樂故事,讓敦煌壁畫通過音符傳遞出了人生哲思。

    《慈悲頌》過去兩年已在海內(nèi)外上演了十幾場,本月初終于登上了北京舞臺。這場音樂會的特殊性不僅在于是一場“抗疫醫(yī)務工作者慰問專場”,請了數(shù)百名曾奔赴抗疫前線的“戰(zhàn)士”前來聆聽,而且成為全國劇院上座率限制提升至75%后的首場大型演出之一,臺下的觀眾座無虛席。這種久違了的歡騰,令指揮臺上的譚盾倍感興奮,長達十幾分鐘響徹大廳的掌聲,讓所有人感受到后疫情時期劇院生活一次真正的回歸。

    這也正是“慰問專場”的意義。時下正常生活的回歸,是這些醫(yī)務人員的心血與汗水換來的。而譚盾的《慈悲頌》中傳遞出的主題——大愛與生命、善良與感恩、信仰與慈悲,正是對千千萬萬抗疫英雄的至高禮贊,將每一顆感恩的心化作音符,匯聚成生命的頌歌。

    音樂無法被囚禁

    今年夏天,我有幸在譚盾的上海工作室見到了他本人。工作室位于一棟老洋房,夾雜于高樓大廈間,那曾經(jīng)是一位老藝術(shù)家的舊居。典型的兩層紅磚小樓,兩邊的樓門里還住著幾位老人,有一種鬧市隱居之感,散發(fā)著濃濃的老上海懷舊氣息。

    會客廳布置簡潔,很有“譚盾”風:做工精致的中式紅木桌椅擺在中間,墻上掛著圓形或汽車形狀的五線樂譜,一組編鐘、兩架鋼琴靠墻而立。其中一架鋼琴由譚盾親手改造而成,彩色的琴鍵連接著電腦程序,可實現(xiàn)自動彈奏,鐵籠代替木板圈住了琴身的機械部分。后來譚盾特意解釋說,這臺獨一無二的藝術(shù)品有著特別的寓意:“一切都可被禁錮,唯獨音樂無法被囚禁?!?/p>

    那天上海的天氣悶熱,陽光刺眼,譚盾穿著標志性的黑襯衣白褲子,推著一輛老式自行車出現(xiàn)在我面前。笑容燦爛地握了握手,如老朋友般開了幾句玩笑,就坐,開始娓娓道來他與《慈悲頌》、與音樂之間的人生故事。

    說起《慈悲頌》的創(chuàng)作初衷,要追溯到2013年譚盾去敦煌參觀莫高窟的一段經(jīng)歷。他在那里遇見了時任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她問譚盾,能否用音樂重塑敦煌,把帶不走的壁畫變成聲音,讓千里之外的人們共享這一古老文明。這一想法令譚盾興奮至極,答應了她,其與敦煌的淵源也由此開始。

    古老的敦煌壁畫中記載了4000多件樂器、3000多名樂伎,以及500多個古樂隊。壁畫上繪制的樂隊,比西方400年前巴洛克時期形成的交響樂團,還要早上千年。

    這些人類早期的藝術(shù)和智慧,亟須現(xiàn)代人去還原并重新創(chuàng)作,傳遞給下一代、傳遞給全世界。對于譚盾,這就是他的使命。

    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自己

    創(chuàng)作之初,他閱讀了很多佛教書籍,跑遍全世界的博物館搜羅敦煌古譜,然而,思想負擔越重,前行的阻力越大,浩瀚的敦煌世界令他有些手足無措。有一天,譚盾帶著費城交響樂團來到湖南演《女書》,偶遇佛門泰斗星云大師。奇妙的緣分,令譚盾激動不已,立刻前去請大師指點迷津。

    星云大師聽完譚盾的苦惱后,緩緩說道:“雖然藝術(shù)的創(chuàng)作要獨立和與眾不同,才能在歷史留下痕跡,但是寫《慈悲頌》,你一定要從普羅眾生、從人性的角度出發(fā),把話講清,把音寫明?!?/p>

    譚盾有如醍醐灌頂,立刻把之前寫好的兩幕復雜深奧的樂章撕毀,重新開始。

    如何從敦煌壁畫數(shù)不盡的故事中挑選出可做成音樂的部分,又成了譚盾另一個需要攻克的難題。最后,是小時候外婆給自己講故事的記憶,給予了他靈感。他將老人們講過的如何為人處世的道理,帶回敦煌,按圖索驥去尋找對應的壁畫。

    再次回到敦煌后,他突然發(fā)現(xiàn),這些流落于民間、即將被遺忘了的故事,早已印刻在敦煌石窟中。于是,《慈悲頌》中的菩提樹、九色鹿、千手千眼、禪園、心經(jīng)、涅槃的六幕音樂故事便誕生了。

    《慈悲頌》的創(chuàng)作仿佛令譚盾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自己。他決定離開一條沒有魚和生命的哲學河流,回到孕育著中華文明的大江大河,順著時代潮流游到老百姓心中。

    第五幕《心經(jīng)》里有一段非常震撼的傳統(tǒng)民歌唱法——女哭腔,如泣如訴,凄美悲愴,極富感染力。譚盾說,他的歌詞靈感來自于玉樹藏區(qū)的一座寺廟,常住的200個尼姑,每天清晨對著太陽“哭頌”,歌聲響徹廣袤天際,來擁抱佛陀給予的嶄新一天。

    其中有一句“相愛只為離別”,令人回味無窮。譚盾解釋說這是在從生命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愛情。也是這句詞,讓原生態(tài)歌手龔琳娜聽到后無法自拔,力求登上今年8月份的《慈悲頌》上海首演舞臺。

    演唱中,她注入了自己獨有的唱法和對角色的理解,與這個角色的原唱歌手譚維維風格相異。這引起了觀看音樂會直播的兩路粉絲在網(wǎng)上熱烈討論。

    我也很好奇譚盾是否也將兩人進行了比較。他中肯地評價說兩人的唱法各有千秋,都有很強烈的個人風格:龔琳娜融合了戲曲的唱法,而譚維維采用了藏族西域的唱腔。又因為兩位演唱家的再創(chuàng)作,使他欣喜地發(fā)現(xiàn),原來這個角色的可塑性非常強。

    “滲透”式創(chuàng)作

    譚盾其實一直在探索不同的音樂風格,為電影和手游配樂,寫歌劇、交響樂以及充滿抽象概念的樂曲。在他的作品中,總能找到各種音樂流派的影子,西方古典樂、中國戲曲、民族、流行和搖滾,以及不同物理形式的碰撞。

    比如今年7月舉辦的“譚盾音藥周”,便是將中藥與音樂的理念搭配在一起,為疫情期間的人們帶來一場心靈與身體的療養(yǎng)之旅。

    有人說這是一種混搭,但譚盾更愿意稱自己的創(chuàng)作方式為“滲透”。只有在深入了解各類文化、學科和不同的世界觀,并找到共通之處后,才能融合、編織成一個完整的音樂新篇章。

    對他來說,這是一種1+1=1的理念,宇宙萬物皆可通過“滲透”融為一體。

    譚盾的這種革新精神,令人“又愛又恨”,愛者愛其從不墨守成規(guī),恨者恨其顛覆傳統(tǒng)。無論愛恨,他的音樂中永遠有一條中國傳統(tǒng)音樂元素的主線。無論是喜聞樂見的《臥虎藏龍》電影配樂,還是深奧玄妙的《金木水土火》視聽音詩,這都是他在探索如何把古老的中華文明,以年輕人能接納的方式、以世界聽得懂的語言,繼續(xù)傳承開來。

    對于他而言,古典音樂是開啟世界音樂的鑰匙,連接中外古今的橋梁,而巴赫作為古典音樂之父,其作品中穩(wěn)定的音律和浪漫情愫,在譚盾的“滲透”創(chuàng)作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

    他的巴赫情結(jié),在二十幾歲去中央音樂學院學習時就已人盡皆知。老師曾開玩笑地問他:“你一個從湖南鄉(xiāng)下來的愣頭青年,為什么對巴赫這么著迷?”譚盾很嚴肅地回答道:“我相信我是巴赫轉(zhuǎn)世,有一天要成為像他一樣的大師。”

    他甚至為自己起了一個外號,叫“B盾”,就是因為自己崇拜的古典作曲家,包括貝多芬、勃拉姆斯、巴托克,都以字母B打頭。

    譚盾的這種“異想天開”的孩童心態(tài)一直保留至今,他對音樂持續(xù)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對自我的不斷突破,其實是一種本能的驅(qū)使。這也就解釋了為何他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越來越能吸引到年輕人的關(guān)注。

    他為當今國內(nèi)最火的手游《王者榮耀》創(chuàng)作的角色定制音樂,將五虎上將“仁義忠威勇”的精神內(nèi)核以敦煌壁畫上的五件古樂器呈現(xiàn)出來,使他不僅在游戲中聽到了年輕人的聲音,同時也把遺落在歷史長河中的中國聲韻復原給了年輕人。

    譚盾感恩于自己一生中碰到了很多好老師,而年輕時在美國留學期間師從的周文中老先生對其影響深遠。周文中被稱為第一位在西方獲認可的華人作曲家,一生致力于東西音樂的融合,作品充滿了中國詩詞、繪畫和傳統(tǒng)哲學的意境與內(nèi)涵。

    譚盾的“滲透”理念由此培育而來,從周老先生身上學到的大格局,讓其開始了對不同文化、時空、風格的對位探索。

    對于未來的計劃,譚盾說除了《慈悲頌》將繼續(xù)在全國上演,“音藥周“也會在明年全面奏響,將會舉辦藏醫(yī)與藏樂、蒙醫(yī)與蒙樂、漢醫(yī)與漢樂、傣醫(yī)與傣樂四場音樂會,在“滲透”“跨界”的道路上繼續(xù)前行。

    (編輯:臧博)

    猜你喜歡
    譚盾敦煌創(chuàng)作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創(chuàng)作之星
    創(chuàng)作(2020年3期)2020-06-28 05:52:44
    圓的意味——解析譚盾之《圓》
    樂府新聲(2019年2期)2019-11-29 07:34:02
    亮麗的敦煌
    當代陜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2
    絕世敦煌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18
    《一墻之隔》創(chuàng)作談
    譚盾兩部“非歌劇”的歌劇——《霸王別姬》與《馬太受難曲》
    歌劇(2017年3期)2017-05-17 04:06:18
    如何演繹譚盾《八幅水彩畫的回憶》
    樂府新聲(2016年4期)2016-06-22 13:03:13
    創(chuàng)作心得
    小說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
    天长市| 玉田县| 手游| 新河县| 柳州市| 惠水县| 潞西市| 宜兰县| 高州市| 宁晋县| 博兴县| 合水县| 河东区| 时尚| 夏河县| 涿鹿县| 台州市| 温州市| 衢州市| 宜黄县| 修文县| 双城市| 定安县| 馆陶县| 邢台县| 巴楚县| 左云县| 麻城市| 萍乡市| 镇宁| 阳西县| 平江县| 济源市| 上犹县| 策勒县| 京山县| 牡丹江市| 赤城县| 双牌县| 兴国县| 神农架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