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萬州響水學校
庚子鼠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給每一個世人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國家號召待在家、不出門、不聚會、勤通風。同時在這場戰(zhàn)爭中也涌現出許許多多的英雄,作為抗疫英雄是不該被遺忘的。在德育教學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感,學生應該牢記英雄,以英雄為榜樣。
在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內心由于受到疫情的干擾,出現了焦慮和恐懼,而且對自己的行為監(jiān)控能力不強,所以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要對學生內心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并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規(guī)范,這樣才能提高他們的道德水準。
學生由于對于疫情的理解不夠全面,所以就造成了他們內心的恐懼,作為學校我們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就必須要對學生進行疫情知識的全面普及,然后讓每一個學生知道如何去防控疫情,而且在疫情防控期間自己應該做些什么。
學生由于自律意識不夠,所以他們對自己行為的監(jiān)控能力也不強,這樣我們就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guī)范,讓他們能夠對自己行為進行認識,這樣才能提高德育效果。
英雄的事跡是我們一直傳誦的,在此次疫情中出現的英雄可以借助我們語文的課堂傳誦,被每一個所熟記,抗擊疫情的這幾個月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影響,他們在自己的平凡崗位上做出了許多不平凡的事跡,作為教師我們首先要講英雄,看一看英雄是怎樣做的,面對國家危難的時候他們的選擇是什么,然后看一看這么多英雄他們生活的環(huán)境以及面對的社會背景,這樣才能讓學生對英雄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臨危受命的鐘南山、國家傳染病學專家李蘭娟、第一個發(fā)現冠狀病毒的醫(yī)生李文亮以及許許多多為此次疫情提供后勤保障工作的人,他們都是我們內心的英雄。
當學生聽完了老師的講解就需要讓學談一談自己的感受,談感受的過程實際上的對英雄的一個再認過程,在談感受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個模板,按照模板來說,這樣有利于學生語言的組織,從他們的工作性質、面對國家危難時候的選擇、走向戰(zhàn)場的狀態(tài)以及工作的狀態(tài)等。目的就是要學生對英雄有一個整體而又全面的認識,在談論英雄的過程中讓自己的內心也受到一番洗禮。
既然對英雄有了全面的認識我們就讓學生來寫一寫英雄,鍛煉一下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在寫的過程看一看學生對素材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對英雄的看法,這樣的寫也是為學生儲備素材,寫一寫要記得更牢,這樣在面對同類寫作的時候才有的放矢,才能在寫作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而且寫的時候也是思考的過程,能夠將自己內心的情感流露的更加細致。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蘊含著豐富的自我教育思想,幾百年來已成為廣受推崇的人生哲學。儒學是一個捍衛(wèi)自我教育發(fā)展理念的代表性學派,在《禮記》中已經有一個經典的論述,“欲齊其家者,先修齊身”。儒家特別重視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認為它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成長和發(fā)展的手段??鬃印獋ゴ蟮恼軐W家,一生致力于提升個人修養(yǎng)“見思齊焉,見不而內自省也”。他非常清楚地闡述了生命發(fā)展的各個階段。再者,“慎獨”學說已成為儒家典型的“自律”觀念,要求個體在不受他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在言行上多加尊重和謹慎。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自律”雖然沒有明確的定義,但將身體實踐納入其中,體現了對自律精神和人的主體性的極大推崇,是對人性完美和卓越的追求,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自律精神。
在疫情期間我們讓學生明白更多的疫情知識,這樣他們對于疫情有了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這樣才能提高他們對疾病防治的了解,才能有助于他們自律能力的養(yǎng)成。
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多元化的價值觀也在傳播,并打動著社會主體的心靈。因此,要使社會主體始終意識到自身的發(fā)展,就必須增強自我調節(jié)意識,加強對社會成員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作用于人的精神領域,關系到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實踐活動,是發(fā)展社會成員三重視野的實踐活動。自我調節(jié)作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最有效手段,不僅為自我教育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論途徑,而且闡明了自我認識在社會主體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在終身學習的時代背景下,終身教育一方面以社區(qū)為背景,以個人能力建設為主體,主要是“更加自覺、更加有效地參與教育思想政治活動教育自己”,另一方面積極倡導道德價值觀,如社會主義者扎根在個人自身內在發(fā)展需要促進自我調節(jié)。
在疫情期間我們要讓學生知道奮戰(zhàn)在一線的醫(yī)護工作人員是多么的辛苦,自己的自律就是在為國家作貢獻,也是體諒前線的工作人員,這樣學生的思想意識提高了,與之對應的自律能力也在提高。
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的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人文情懷,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學生情感的體驗,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看到身邊的故事、身邊的人,這些人和事情能夠陶冶他們的情操,幫助他們提高情感上的共鳴,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保障學生道德品質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