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西鄉(xiāng)塘區(qū)永寧小學
生命教育作為一種著眼于生命意義的價值教育,其目標在于鼓勵人不斷發(fā)現(xiàn)自身生命價值,并逐步實現(xiàn)人生意義。語文課程不僅承載著傳遞知識的任務,而且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因此,生命教育在小學語文教育滲透具有良好的可行性。然而,生命教育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現(xiàn)狀不容樂觀,限制了生命教育作用的發(fā)揮,因此,針對生命教育滲透現(xiàn)狀進行研究并加以優(yōu)化和改進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作為生命教育的實施者,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良好的生命教育素養(yǎng),才能有效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的價值。然而,就目前而言,小學語文教師對生命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對生命安全教育的認識停留在珍愛生命或安全教育層面,無法起到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生命教育深層次含義的能力。同時,生命教育教學缺乏專業(yè)性現(xiàn)象突出,部分教師認為生命教育是品德課程的內容,與語文教學無關,進而影響了生命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由于部分教師對生命教育內涵認識不足,為了增強課堂教學效率,大多采用說教的方式開展生命教育,僅以教師講授為主,缺乏與學生的溝通與互動,未能引發(fā)學生思考,造成學生參與度不足,這樣的課堂看似滲透了生命教育,但實際是低效、形式化的課堂,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生命意識。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內容設計應以學生為中心,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然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深入研究學生的需求的情況下僅根據(jù)自己對生命教育的理念開展教學,忽視了學生來自于不同生活背景與內心體驗的實際情況,導致生命教育缺乏針對性。
小學語文教師是生命教育的實施者,其教育觀念直接影響著生命教育滲透效果,因此,要實現(xiàn)生命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必須從教師教育理念入手,構建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和教師群體聯(lián)動培訓機制,開展有組織、有計劃地生命教育活動,豐富教師生命教育知識,提升教師生命素養(yǎng),不斷增強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實施生命教育的關鍵途徑,強化生命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應從課前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方法和課后教學反思入手。
(1)精心設計,突出生命教育主題
實現(xiàn)生命教育與語文課程的有效滲透,教師應重點突出生命教育主題,充分利用教學材料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從熱愛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保護生命和實現(xiàn)人生價值等方面分析教材內容,緊扣生命教育內涵。例如,在《淺水洼里小魚》教學時,教師應從小男孩尊重淺水洼中的小魚生命的角度,引導學生熱愛生命和尊重生命,實現(xiàn)語文教學與生命教育的深度融合。
(2)課堂教學方法優(yōu)化
語文課堂是生命教育與語文教學結合的關鍵,為了提升教學質量,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教師應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生命教育滲透方法,通過情感感悟、反復品讀與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悟生命的意義,借助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等方式改善生命教育過于深奧的客觀問題,以實際案例幫助學生快速理解、討論、吸收其中的內涵,從而提高學生對生命教育的認識,促進學生生命素養(yǎng)的提升。
(3)加強課后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客觀評價教學效果和持續(xù)改進的重要措施,在課堂教學后,教師應結合課堂師生互動情況進行客觀評價,并不斷分析其中的不足與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改進的針對性,促進生命教育與語文教學的良性互動。
在語文課程中滲透生命教育,教師應從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和綜合實踐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講解教材作品作者寫作的歷史背景及人生經歷,從而幫助學生快速理解生命教育的內涵,例如,在《灰掠鳥》一課中,教師可以從主人公愛鳥、護鳥的角度分析愛護生命的意義,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生命教育的認同;在寫作教學方面,教師應精心設計寫作題目,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實際生活中體悟生命的意義。
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轉變教學思想,自發(fā)地參加生命教育培訓,提高自身生命素養(yǎng),將生命教育貫穿到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同時,教師應加強生命教育課程設計,優(yōu)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不斷反思和改進課堂教學效果,促進生命教育與語文教育的良性互動,激發(fā)學生生命意識,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