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涪陵區(qū)李渡街道李渡小學校
在學校乃至全社會開展感恩教育,是解決當代青年感恩危機的有效途徑,也是學校擺脫德育實效性現(xiàn)狀的出路。加強學校德育,讓我們從感恩教育開始。作為一種道德教育思想,感恩意識是個人認知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個人素養(yǎng)和能力的基本條件和要求。在小學,利用小學德育課程提高學生的感恩意識,是提高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恩教育策略。
在感恩意識培養(yǎng)過程中,小學生應明確自己在校園和生活中的權利和義務,增強感恩意識,建立自己的認知系統(tǒng),在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向學生灌輸感恩意識。在學生提問過程中,應建立平等的話語體系,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共同討論問題,幫助學生培養(yǎng)自己的個性思維和個體意識,增強換位思考的能力。增強學生對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感恩意識。例如,由于現(xiàn)代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許多家長對孩子比較縱容,許多學生不做家務活,也沒有意識到做家務的父母的辛苦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給予學生充分的理解,逐步引導學生了解做家務的重要性,加強對家庭的感恩。在這樣的德育環(huán)境中,學生的個性和情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釋放,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從家庭的角度更深層次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角色,提高了對感恩的理解。因此,在小學教育中,道德教育是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感恩意識的重要載體和平臺。
為了使“感恩”活動卓有成效,學校的“班主任工作室”多次組織了相關的主題活動。在班級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平臺上,參與者從安排、宣傳方式、活動形式、活動內容、評價方式等方面對感恩教育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感恩教育活動中,學校建立了“感恩”教育領導班子,加強了指導和活動過程的監(jiān)督。班級教師集中討論每一次“感恩”運動的交流經驗和分享資源。為給我校德育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我校感恩德育教育如下:開展全方位“感恩”教育宣傳;喚醒孩子的“感恩”意識;感恩教育與日常禮儀教育相結合。
為了充分利用道德教育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我們可以構建生命課堂,講述道德教育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然后通過理論指導,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提高學生的情緒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思維。讓他們對身邊事物心懷感激。在傳統(tǒng)的小學道德教育教學過程,教學效果不理想,很多學生有一定的抵觸情緒。課程因為小學道德教育的內容是與現(xiàn)實生活不符、學生缺乏認同感的教學內容,孩子們沒辦法深刻認識德育課程的含義。因此,在德育實踐中,小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多樣化的教材,優(yōu)化于內外,讓學生深入課堂系統(tǒng),提高課堂教學內容的接受度,提高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效果,例如,教師應該教學生感恩自然,教育學生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好習慣。但當從簡單的理論來教育,小學生產生有教育的效果幾乎為零。因此,教師應從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入手,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社會生活的重要成員,承擔節(jié)約用水的責任。如果每個人都不重視水資源的保護,最終的罪惡將由他們自己承擔。這樣,教學知識就能更好地進入頭腦,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應該說,感恩的環(huán)境無處不在,如養(yǎng)育子女、教師的教導、朋友的幫助、大自然的恩賜、國家的繁榮和社會的進步。這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關鍵是要抓住學生,引導他們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觀察。讓他們感覺并知道“恩典”的存在,并明白所有這些事情都不是自然發(fā)生的。在道德教育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延伸和拓展教學內容要有效的與日常生活實踐相結合,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生活,增強自己的感恩意識,定位自己的作用,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改造不同人生角色,提高自我修養(yǎng),成為合格公民。例如,在旅游時,我們應該努力成為文明的游客。坐公交車時,要為老年人和孕婦做一個好少年。在公共場所,我們應該是文明的公民,沒有噪音,只有公共場所的秩序。
傳統(tǒng)小學德育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缺乏實踐,這也是制約和促進學生感恩的瓶頸。在開展小學德育教育,我們可以采用實踐教學方法,讓學生獨立思考,如何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并且鼓勵他們去實踐,得到他人的積極評價之后并給這些積極的意見反饋到課堂,加強課堂教學效果和提高學生的感恩意識。此外,我們還可以逐步建立一個感恩的環(huán)境,通過學校教育逐步滲透和啟發(fā)的感激之情,如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傳統(tǒng)美德教育、思想品德等學科,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思想,將感恩教育融入教學材料;集體活動如運動會、文化節(jié)的開展,讓感恩教育滲透在特殊的紀念日,積極開展社區(qū)活動和先進典型人物的講座報告,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并教育學生正確意識到感恩的重要性。
總之,當前的社會轉型對學校德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也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實施感恩教育是回歸生活、回歸實踐、回歸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徑。作為一種道德教育思想,感恩意識是個人認知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個人素養(yǎng)和能力的基本條件和要求。在小學,利用德育課程提高小學生的感恩意識是提高小學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學校要始終堅持感恩教育,提高學生良好的道德教育。學生的道德品質是知識、情感、意義和行為的統(tǒng)一。萬事要以善為前提,善是動力,也是關鍵,更是善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