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西鄉(xiāng)塘區(qū)永寧小學
語文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對于學生初步形成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產(chǎn)生重要影響。語文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向?qū)W生傳授知識,更是要對學生的生命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理念滲透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導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提升生命質(zhì)量、實現(xiàn)生命價值。如何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好地滲透生命教育理念已經(jīng)成為我們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問題。
生命理念教育是一項意義重大的教育活動,其開展基礎是語文教師要對生命理念教育有全面的認識,能夠充分理解生命教育的實質(zhì)和內(nèi)涵,進而幫助學生了解生命,珍愛生命。然而目前有部分語文教師片面地認為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是心理健康課的教學內(nèi)容,還有部分教師錯誤地將生命教育理解為生死教育。如果教師對生命教育理念的認識不深刻,學生則很難在課堂中真正接受到生命教育的陶冶與感染。
目前有很多小學教師為了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更傾向于采用直接說理的方式向?qū)W生進行生命教育。教師在講臺上開門見山,大講特講,學生只是機械性地聽,并沒有互動和思考的過程。這種單一的教育模式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消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氛圍也會死氣沉沉。這樣一節(jié)滲透生命教育的語文課效率低下,效果較差,并不能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對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不同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成長背景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進行生命教育時要有針對性,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目前有很多教師在語文課中進行生命教育滲透時存在脫離實際情況的問題,教師往往一概而論,僅憑借教師自己對生命教育內(nèi)容的理解進行教學。然而,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內(nèi)心體驗,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可見“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并不符合當前要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育理念。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加強教師對生命教育的認識和理解對學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學校相關部門應該組織教師進行全面地培養(yǎng)和學習,不斷優(yōu)化師資配置,加強對學生的生命教育。例如,可以邀請相關專家學者來校進行講座培訓,培養(yǎng)教師的生命素養(yǎng)及生命教育意識,引導教師在思想和行動上真切地感受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同時,還可以定期舉行教學情境比賽,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幫助教師在實踐中加強生命教育意識,提升生命教育水平。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言傳身教的過程,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身教比言傳更加重要。因此,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生命素養(yǎng),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陶冶學生情操。而反思則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助教師自我成長和提高。在反思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更好地感悟生命,體會生命的智慧。同時還可以給予學生啟迪和幫助,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
生命情感需要交流,需要心與心的對話。學生和教師進行交流溝通,才能夠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使學生懂得尊重熱愛生命。師生之間平等地進行生命對話可以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教師的關注與信任,進而使學生敞開心扉,對教師形成穩(wěn)定的情感寄托,從而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需要注意的是,在師生進行生命對話時,教師一定要走下權(quán)威的講臺,營造良好和諧的交流氛圍,鼓勵學生直抒胸臆。在教學中遇到適合的生命話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通過討論來了解學生內(nèi)心的聲音。例如,在學習語文四年級下冊的《生命的藥方》時,可以組織學生分別體驗一次盲人或者聾啞人的生活,站在殘疾人的角度交流感受,使學生體會到很多殘疾人都可以樂觀積極的生活,作為一個健康人更加應該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只有讓學生從生命的本質(zhì)上來感受生命才能實現(xiàn)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教育和生命內(nèi)蘊感受。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滲透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生命教育的意義不僅是向?qū)W生傳授生命知識及生存技能等,更是要引導學生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因此教師要不斷提升生命教育意識,豐富教學形式,促進小學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理念的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