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河
【摘要】“教育4.0時代”是個非常嶄新的概念,大概創(chuàng)立于2015年,它是指以互聯網為信息載體及傳遞管道,以智能終端與移動智能終端為人機交互界面,以滿足學習者心智體驗及促進其心智發(fā)展為目標,以他組織(權威組織)結合自組織(學習社群)為組織形式的教育形態(tài)。教育專家認為,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社會現象,每當人類文明躍上一個新臺階,與之相應,這個時代的教育也必將發(fā)生重大飛躍——教育目標、教學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將發(fā)生相應的改變。當這三大核心要素都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就可宣布一個教育新時代的到來。教育專家認為,隨著互聯網及智能終端設備的迅猛發(fā)展,人類文明從“機器工業(yè)文明”時代跨入“信息智能文明”時代,教育也即將從3.0時代邁進4.0時代。由于知識與技術的更新速度不斷加快,“智本”將代替“知本”,“學力”將重于“學歷”,教育目標正從“傳遞知識”走向“發(fā)展心智”。信息的主要載體及傳播工具由書籍讓渡給互聯網及智能終端或移動智能終端。綜上所述可知,教育4.0正在敲開我們時代的大門。學生們學會主動獲取知識,學會從實際生活中獲取知識,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會如何創(chuàng)造新知識,這些都比單純獲取課本中現成的、有限的知識更加重要。
【關鍵詞】教育4.0時代? ?傳統教育? ?更新升級
【中圖分類號】G6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0-005-01
Pad走進課堂輔助教學的教學手段在幾年前其實就已經推廣了,在《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fā)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況且當今這個網絡高度發(fā)達,智能化設備高度普及的時代,對學生的發(fā)展要求也不只局限于課本的知識,不論從學生發(fā)展還是教師的提升,教育都應當與時俱進,讓師生共同體會科技帶來的多種便利和高效。
一、 尖子生培養(yǎng)的有力工具
尖子生要具備的素質有強烈的成就動機、超前的學習意識、過硬的心理素質、堅韌的鉆研精神和敏捷的思維能力。如何能把這一門學科學好學精,則是關乎科學規(guī)律的問題,必須有專業(yè)的老師按照科學規(guī)律來指導。2020年起名高校招生開展了全新的模式——“強基計劃”,即強化基礎學科計劃,這對于高中學生擁有更扎實的基礎知識,要讓學生透徹的理解知識的重點要點,真正將課本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和素養(yǎng)。pad就可以承擔起快捷高效的學習工具,夯實基礎,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二、教師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通過平板電腦進行交互式的課堂交流、測試、實時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掌握。課堂呈現的效果要明顯的優(yōu)于傳統的教學。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掌握也要優(yōu)于傳統的提問作業(yè)等等方式。效率更高,數據更準確。
三、學生成長的時代要求
我們的日常傳統教學很難對學生提供除課本外的知識的拓展和能力的培養(yǎng)。往往局限于應試教育的框架,局限于唯分數論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忽略學生學習能力的獲取,忽略課本外知識的補充。而基于地域差異,資源的短缺等種種原因,學生也難以從自身出發(fā)去主動獲得這些步入高校的必要素質。pad進課堂可以打破這個僵局,讓學生也開始接觸更多的教育資源,接觸新的學習方式。在夯實基礎的前提下,化被動接受為主動汲取,利用海量的資源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
四、實際教學中的優(yōu)勢應用
1.習題測試功能,提升分層教學
首先,在習題測試和講解上,輔助以系列的教輔軟件就可以線上實時關注學生的作業(yè)或者測試情況,并且智能的有針對性對學生的答題情況生成詳細的統計數據,方便教師分類整合后針對性講解。
2.實時資源共享
教師傳統授課過程中如果需要給學生分享一些習題或者圖片或者視頻等資源,往往受到很多限制,課時緊張怕影響教學進程,下載資源困難,教室里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操作復雜等等許多障礙,學生端也常因為沒有電子設備需要借用家長的手機或者外面的電腦等等原因導致在教學過程中許多優(yōu)秀的資源很難達到實時的共享。
3.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率
Pad進入課堂帶來的全新體驗和高效操作將大幅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課堂的互動性,讓學生更加樂于參與各項教學活動,并且可以做到全員參與課堂活動,教師也可以實時觀測到全體學生的參與情況,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學。
五、針對不同學科特點pad的優(yōu)勢
1.語文、英語、政治、歷史等文字類較多的學科,大量的圖片和視頻信息資源將優(yōu)于原本課本的文字表述,原本教師課上授課的白板投屏也將轉換為直接可以全員pad觀看,學生自己可以掌握進度,不懂得還可以反復觀看。學生還可以利用pad強大的繪圖功能,利用pad在電子教材做筆記和批注,多種顏色和筆觸的選擇,將帶給孩子全新的筆記體驗。當然,也更加方便日后的查看。英語單詞在pad中可以下載多種app幫助學生系統規(guī)律的進行單詞的記憶。
2.生物、物理、化學等實驗類較多的學科在使用pad教學的過程中體現了更多的優(yōu)勢,原本的一些實驗操作,學生可能只能進行部分操作甚至只能集體觀看教師講臺操作或者看白板視頻。現在,可以利用pad中的一些應用進行反復詳細的觀看,并且可以進行模擬的3D實驗操作,降低了實驗的危險性,也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學生可以每人擁有一個電子版的實驗臺,隨時進行各類實驗操作。
3.數學、地理等學科同樣有許多針對性的應用。數學學科中的一些幾何問題,立體圖形問題,也同樣可以利用pad進行更加直觀的演示,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數學中數形結合的重要思維。還有一些簡單的計算也可以利用智能的應用自行訓練,做題后系統會自動校對答案,方便學生進行計算的訓練。
4.藝術類課程和技術類課程將真正的走進每一個學生,pad強大的繪圖功能讓孩子們不用再面對缺少繪畫材料的限制,隨時可以開始藝術創(chuàng)作。
5.信息技術課程也將與時俱進,在原本的電腦課程的基礎上增加各種軟件的操作教學,比如圖片的處理,視頻的剪輯,一些常見軟件的使用方法的教學等等。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電子設備的操作技能。
6.體育健康類課程同樣也可以通過pad進行輔助,應用市場中多種多樣運動健康類軟件可以幫住學生養(yǎng)成更加良好的健康習慣。
總而言之,pad是一個我們走向智能化數字化教學的媒介和工具,需要我們進行更多的開發(fā)和有效得利用。應用市場中多種多樣的pad給教學帶來的更多的可能性,給學生帶來更新奇的學習體驗。對傳統教學進行又一次的升級更新。相信只要良好得使用,有篩選的進行網絡資源的共享,我們的教學質量和學生能力都將得到大幅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