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文華 張彩紅
(四會市人民醫(yī)院 廣東 四會 526200)
抗菌藥物通常來說指的是具有抑菌或者是殺菌活性的藥物,臨床上常見的包括各種抗生素、咪唑類、喹諾酮類、磺胺類、硝基咪唑類等化學合成藥物等[1]??咕愃幬镌谂R床應用中具有廣泛性,能夠對患者發(fā)生感染的概率進行降低,能夠提升臨床療效,但抗菌類藥物的不合理應用也可能會給患者臨床治療的順利展開形成阻礙,嚴重情況下還會對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產生威脅[2]。
選取本院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200 例患者開展本次試驗研究,將2018 年10 月—2019 年2 月期間未應用循證藥學干預的100 例患者劃分為參照組,將2019 年2 月—10 月期間應用循證藥學干預的100 例患者劃分為研究組。參照組有男60 例,女40 例,平均年齡為(47.65±5.21)歲;研究組有男62 例,女38 例,平均年齡為(47.12±5.76)歲。兩組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在抗菌藥物的應用中展開循證藥學干預,具體內容有:以《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3]為依據,查找和分析相關臨床資料,結合本院的實際情況對抗菌類藥物的合理應用制定科學化的規(guī)范化的管理規(guī)范。對西藥用藥相關科室和相關部門的人員展開培訓,由專業(yè)性強、經驗豐富的醫(yī)護人員組建成專家組團隊。在應用抗菌藥物之前,需要對處方進行嚴格的審查,需要對用法用量進行核查,對患者服用藥物后的實際狀態(tài)進行關注,對風險進行嚴格把控。定期對本院的抗菌藥物展開抽檢,相關部門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藥物的管理措施進行調整。對抗菌藥物的來源進行把控。定期對每一位抗菌藥物管理人員和相關醫(yī)護人員展開培訓,明確每一個人員的職責。
評估兩組患者的抗菌藥物應用效果,對兩組患者抗菌藥物使用、合理用藥和菌檢或藥敏例數進行觀察和記錄,對各項所占比例進行對比。
數據分析取SPSS19.0 軟件,行χ2檢驗,用%描述計數資料,當P <0.05 時代表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參照組抗菌藥物使用比例相比,研究組偏低且組間差異顯著(P <0.05),與參照組合理用藥比例和菌檢或藥敏比例相比,研究組均偏高且組間差異顯著(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抗菌藥物應用情況對比(%)
隨著醫(yī)學事業(yè)的發(fā)展,藥物不合理應用現象越來越嚴重,不僅對患者臨床治療工作產生極大的阻礙,更是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會使病菌的耐藥性提升,進而給滅菌殺菌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在現階段的抗菌藥物應用過程中,不合理應用現象具有多樣性,主要包括無適應證用藥、用藥檔次過高、溶媒選擇不當、不合理聯用、用法和用量不合理、用藥療程過長等,給患者臨床治療工作的展開形成了阻礙[4]。循證藥學干預是一種新型的藥物管理模式,該模式以相關臨床實驗研究資料為基礎,對相關文獻進行查閱、整合和分析,根據本院的實際情況,展開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和預見性的護理策略,以此來促進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5]。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的抗菌藥物使用比例、合理用藥比例和菌檢或藥敏比例均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P <0.05)。說明循證藥學干預的應用有利于優(yōu)化抗菌藥物的實際應用情況。
綜上所述,循證藥學干預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情況,對于提升患者臨床療效具有積極意義,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