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陽
(海豐縣彭湃紀念醫(yī)院 廣東 汕尾 516400)
上呼呼吸道感染是小兒常見的疾病,其中大部分為病毒感染,臨床表現(xiàn)以噴嚏、咽痛流涕等癥狀為主[1]。如不及時治療,隨著病情惡化易引發(fā)不良結(jié)局,威脅患兒身心健康。以往臨床主要采用利巴韋林等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長期以往出現(xiàn)耐藥性,副作用較多。近年來小兒豉翹清熱顆粒逐漸應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取得了良好療效。本文將對在小兒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中應用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的效果展開探討,詳細報道如下。
將2019 年3 月—12 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 例小兒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納入研究,隨機設為兩個組別。對照組(60 例)男34 例,女26 例;年齡4 個月~3 歲,平均年齡(2.01±0.35)歲。實驗組(60 例)男32 例,女28 例;年齡6 個月~3 歲,平均年齡(1.96±0.31)歲。對比基本信息兩組患兒差異不顯著(P >0.05),存在可比性。
給予對照組利巴韋林顆粒,每次口服10mg,每天3 次。
給予觀察組小兒豉翹清熱顆粒,6 個月~1 歲每次1 ~2g,1 ~3 歲每次2 ~3g,4 ~6 歲每次3 ~4g;每天開水沖服3 次。
治療效果分為無效、有效、治愈三個標準,無效:咽痛、流涕等癥狀無好轉(zhuǎn)甚至加重;有效:咽痛、流涕等癥狀明顯改善,體溫正常;治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傆行?(治愈+有效)例數(shù)/總病例數(shù)×100%。記錄不良反應。
采用SPSS21.0 分析,計數(shù)資料經(jīng)χ2檢驗,以(%)表示,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實驗組顯著更高(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n(%)]
對照組2 例患者用藥后出現(xiàn)腹瀉,治療后腹瀉消失,未采取特殊處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3%;實驗組無一例患兒出現(xiàn)不良反應,兩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無顯著差異(P >0.05)。
小兒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對患兒生長發(fā)育造成極大威脅的一類疾病,由于小兒年齡較小,機體免疫力、抵抗力不足,疾病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2]。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主要為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利巴韋林屬于一種核苷類抗病毒藥,可以選擇性的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但是由于病毒變異、病毒多種多樣等因素影響,導致耐藥性不斷提高,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目標[3]。并且長時間用藥易造成不良癥狀,對心、腎等臟器形成損害,降低血紅蛋白、中性粒細胞水平,導致病情的加重。
我國傳統(tǒng)中醫(yī)對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深入研究,將其歸類于“感冒”的范疇,認為疾病的發(fā)生主要是外邪侵入機體所致,治療原則應以清熱解毒為主[4]。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屬于中成藥的一類,藥物成分包含淡豆豉、連翹、梔子、赤芍、薄荷、荊芥等。其中淡豆豉、連翹、荊芥、薄荷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同時淡豆豉可起到宣泄郁熱的效果,連翹起到清心、止痛、消腫的效果,赤芍起到?jīng)鲅男ЧVT藥合用具有清熱導滯、疏風解表的作用,從而起到清熱解毒、清心肺的效果。可有效減輕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咽喉腫痛、流涕、鼻塞等癥狀,并且不良反應較少,具有顯著療效。
從本次研究結(jié)果看出,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0.00%,實驗組高于對照組。韓登高等[5]學者在68 例小兒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中分別采取利巴韋林顆粒和小兒豉翹清熱顆粒治療,結(jié)果顯示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利巴韋林顆粒組,和本研究結(jié)果一致。進一步表明了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對小兒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在不良反應情況上,兩組患者差異較小,均無嚴重不良反應,表明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小兒豉翹清熱顆粒應用于小兒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患兒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治療效果明明顯,具有良好的安全保障,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