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喜
【摘要】新課改后各地初中數(shù)學的教學方式已逐步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轉變?yōu)樾碌慕虒W模式即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的課堂教學模式.其中“翻轉課堂”就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泰微課”作為一種把碎片化學習內(nèi)容過程以整體化的方式呈現(xiàn)的新型教學模式,它與“翻轉課堂”結合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效率.
【關鍵詞】“泰微課”;“翻轉課堂”;應用研究
新課標要求“數(shù)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nèi)容的整合”,微課作為一種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產(chǎn)物,如今在數(shù)學課堂中應用廣泛.新課改后各地初中數(shù)學的教學方式已逐步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轉變?yōu)樾碌慕虒W模式即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的課堂教學模式.其中“翻轉課堂”就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它將微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而學生也可以利用教師提供的精美微視頻完成學習任務與課后練習任務,讓課堂內(nèi)外成為了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翻轉課堂”與“泰微課”
“翻轉課堂”原意指的就是將知識傳授的過程和知識內(nèi)化的過程進行反轉.在翻轉課堂中主要通過簡短的視頻,精簡的課件,少量的針對性練習,和課后的反思總結等資源,讓學生在課堂外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堂內(nèi)將自己的問題進行解析討論.這種“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通過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個性化學習,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培養(yǎng)自身的能力.這里要特別說明的,我這里所說的“翻轉課堂”是廣義的,“翻轉”不僅僅是指課內(nèi)學習與課外自主學習的翻轉,也包括課堂內(nèi)學習路徑的“翻轉”,我認為只要結構發(fā)生變化就是“翻轉”,因此具有新課標理念的現(xiàn)代教學課堂就是“翻轉課堂”.
“泰微課”是泰州中小學微課程的簡稱,是泰州市基于微視頻學習資源促進中小學學生數(shù)字化學習的一項信息化應用項目. “泰微課”包含了10萬個微視頻和30萬條微測試,覆蓋基礎教育各學段、各學科.“泰微課”通過簡短的視頻,將“碎片化”的知識內(nèi)容以全新的視角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重點、難點、疑點和易錯點等.“泰微課”憑借其“短小精悍,具有趣味性、實效性”的特點,成為教育領域中的“大事件”.不可置否,“泰微課應用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jīng)_破了以往授課中的局限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打造高效課堂的有力法寶.
二、“泰微課”應用于“翻轉課堂”的理論依據(jù)
(一)泰微課與翻轉課堂都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而生的一種教與學的方式,都強調(diào)生與生、師與生、師與師之間的相互合作、共同探究.翻轉課堂并非否定教師的講,相反是要求教師在課前花大量時間研究學情與教材(這項工作泰微課已提供了有力保障),課堂上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同伴,以項目學習為探究主線,師生間進行著高程度學習投入、高質(zhì)量思維互動、高層次情感體驗,學生獲得了“魚”,更學會了捕“魚”之法,體驗了取“魚”之樂.
(二)美國學者的格蘭特·威金斯和杰伊·麥克泰格的“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UbD)”解釋了逆向設計的基本原理.同時,這一理論認為教材以及與之配套的微課是一種資源,而不是教學大綱和教學技術.泰微課作為一種資源和工具,能夠助力翻轉課堂教學,符合“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UbD)”的理念.
三、“泰微課”應用于“翻轉課堂”的策略
(一)“泰微課導入務必巧妙有效
課堂以何種方法開頭,往往決定了整個課堂的氛圍.因此應注重“泰微課”導入的方法,在導入時力求創(chuàng)新,用豐富多樣的方法,打造高效課堂.
(二)“泰微課”內(nèi)容必須精彩有針對性
首先,優(yōu)質(zhì)精彩的微視頻是教學質(zhì)量的有力保障.“泰微課”內(nèi)容要精彩.教師要善于把握教學內(nèi)容中的重難點,并在微課中,以提問、練習等手段,幫助學生鞏固現(xiàn)有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重難點知識.
四、“泰微課”在初中數(shù)學“翻轉課堂”中的運用實踐
(一)數(shù)學概念教學
概念的引入是數(shù)學概念教學的必經(jīng)環(huán)節(jié),通過這一過程使學生明確:“為什么引入這一概念”以及“將如何建立這一概念”,從而使學生明確活動目的,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取有關知識,為建立概念的復雜智力活動做好心理準備.因此,在引入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他們理解數(shù)學概念的各種情境,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讓他們逐漸養(yǎng)成主動探究的習慣.例如圓周角第一課時的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體現(xiàn)圓周角概念定義的必要性就顯得特別重要.而如下泰微課資源正好滿足了這一要求:視頻中的老師畫一圓心角∠AOB,保持弧AB不變,慢慢移動頂點O到圓周,讓學生感覺越接近圓周,角的大小變化就會越小,再讓角的頂點在圓周上移動,由學生猜想角的大小是否變化,再借助幾何畫板的測量功能得到角的度數(shù)的不變性,從而引進圓周角的概念.教師結合示意圖和類比圓心角的定義,引導學生得出圓周角的定義.
(二)典型例題教學
在典型例題的教學中,教師借助泰微課能夠順暢地加強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引導.例如針對“絕對值的幾何意義”的典型例題來說,“點A 在數(shù)軸上表示的數(shù)是 -2 ,點B 表示的數(shù)的絕對值是4 ,問AB的距離是多少?”有很多學生看到題目后,立即答出6這一個答案,而忽略了另一答案2,而視頻教學可以很好地利用數(shù)軸來幫助學生理解絕對值的意義.再如“因動點產(chǎn)生的相切問題”這一典型例題教學,利用“泰微課”這一資源可以很好地通過動感體驗,理解題意.
例題:如圖1,PQ為圓O的直徑,點B在線段PQ的延長線上,OQ=QB=1,動點A在圓O的上半圓上運動(包含P、Q兩點),以線段AB為邊向上作等邊三角形ABC.
(1)當線段AB所在的直線與圓O相切時,求△ABC的面積(如圖1);
(2)設∠AOB= ,當線段AB與圓O只有一個公共點(即A點)時,求 的范圍(如圖2,直接寫出答案);
(3)當線段AB與圓O有兩個公共點A、M時,如果AO⊥PM于點N,求CM的長(如圖3).
講解時先讓學生觀看“泰微課”中“因動點產(chǎn)生的相切問題”的視頻:操作者拖動點A在圓上運動,當點A在直線AB與圓的切點的右側(包括切點)時,線段AB與圓有一個交點.還可以體驗到,當AO⊥PM時,NO、MQ是中位線,此時等腰三角形AOM的高MN是確定的.
綜上所示,“泰微課”作為一種把碎片化學習內(nèi)容過程以整體化的方式呈現(xiàn)的新型教學模式,它與翻轉課堂結合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效率.當然,對于“泰微課”運用于“翻轉課堂”,我們應該也有理性地思考.并非所有的課堂都要有“微課”,試圖借助泰微課為支撐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來改變基礎教育現(xiàn)有教學方式,打造高效課堂并非易事.中山大學現(xiàn)代教育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王竹立曾撰寫博文:“微課是為在線學習而生的,在課堂上作為輔助教師教學的資源或手段也是可以的,但要指望它改變教學模式,恐怕不大可能”當然這些觀點只能在實踐應用中去驗證與改良.
教育的內(nèi)核是人,是難以捉摸千變?nèi)f化的人.任何一種先進的教育方式與技術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不過泰微課應用于翻轉課堂,實踐已見成效,必將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所影響,甚至是一場“靜悄悄地革命”.
參考文獻: [1] 安福杰.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以《教育統(tǒng)計學》為例[J],才智.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