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其果
一口氣認真讀完了《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這本書,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感觸頗多?!逗⒆?,你的情緒我在乎》這本書是由美國學者約翰.戈特曼和韓國的崔成愛、趙碧所著,李桂花譯的。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兒童情緒管理訓練手冊,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jié)合理論與實踐告訴我們?nèi)绾螌τH愛的寶貝進行情緒管理訓練,除對家長非常有用外,對教師,尤其對小學教師也是非常必要的。
《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這本書有五大塊,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四板塊中的和孩子交流的情緒管理訓練五階段,我也認為是其精華所在。如果能熟練掌握其技巧并運用,不單能讓自已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而且也能引導學生會成為一個情商高的孩子。
具體來說這本書在如下方面給予了我啟迪。
首先,給予了我反思的能力。
有一次上課,我在板書時,有兩位孩子突然扭成一團,只因孩子甲“懟”了孩子乙一句,孩子乙就對孩子甲大打出手,誰也不認錯,直到我走到他們身旁把他們分開。當時的想法是:這些孩子怎么那么不友善,那么好斗呢?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就按照平時兩者批評的方式,利用老師的威嚴勉強解決了當時的問題,但看孩子甲的情緒,還是有點不服氣。直到看完《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這本書,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已當時的處理方式確實不是很恰當,似乎“偏心了”。這本書還在其它方面帶給了我反思,一個老師只有在不斷地反思中才能成長、才能進步、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次經(jīng)歷也使我深深地認識到一個老師身上的責任,只有用恰當?shù)姆椒ㄌ幚砗⒆娱g的問題,才不會在孩子的心中留下陰影,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其次,給予了我工作的技巧。
大家都知道,在工作中,作為一個老師應(yīng)加強情緒管理,助力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究竟如何來做到這點呢?這本書教給了我技巧和方法,這讓我受益匪淺。
一、細心覺察并了解孩子的情緒。
通過孩子的動作、語言、神情,發(fā)現(xiàn)他們當時的精神狀態(tài),關(guān)注孩子行為之中潛伏的各種色彩的情緒、難以理解的情緒和尚不成熟的孩子的“情緒天氣一覽表”,發(fā)現(xiàn)他們當時的情緒狀態(tài)。比如,孩子鬧情緒時,“啪”地關(guān)上門,可以說:“孩子,看樣子你好像不開心”,“我們把心中的感受用天氣繪制出來怎么樣?”我們只有對孩子的情緒了解了,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
二、及時捕捉細膩微小的瞬間。
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很多家長或老師會不知所措,甚至受其影響,出現(xiàn)大吼大叫,發(fā)脾氣的現(xiàn)象。而《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這本書的明智的做法是未等到這種矛盾激化時,就要進行情緒管理訓練。如同戈特曼博士所說:“情緒信息管理能力訓練最好在情緒沒發(fā)生的瞬間可以進行,尤其是表達出強烈的情緒時,正是情緒管理訓練的最好時機?!敝灰粜?,從孩子的表情、語氣和肢體語言中,完全可以捕捉到苗頭。一旦捕捉到征兆,就要及時詢問孩子:“你現(xiàn)在的心情怎么樣?可以跟我說說嗎?”然后進入情緒管理訓練的第三階段。
三、感受并聆聽孩子的表達和想法。
我們在感受孩子的情緒,觀察孩子的情緒并充分肯定孩子的情感管理時,所要做的是耐心地傾聽孩子具體發(fā)生了什么事?孩子當時內(nèi)心的情緒感受是什么?有一天放學后,如孩子一進家門就開始抱怨太多的作業(yè),于是流露出生氣的情緒,把鞋亂丟,摔門躲進窩屋里,家長發(fā)現(xiàn)了孩子不開心的情緒。那么家長就需要問“是什么事情讓我家的寶貝這么不開心呢?”孩子回答:“今天的作業(yè)多得離譜,那么多的作業(yè),我可真不想做?!奔议L可以這樣回答:“今天的作業(yè)確實比平時留得多,你下周要參加考試。難怪老師留了這么多作業(yè)。”(重復(fù)孩子的話,讓孩子能夠感受到家長是個認真傾聽者,并能理解孩子)
四、鼓勵幫助孩子勇于表達。
鼓勵和幫助孩子勇于表達自已的情緒,而不是通過摔東西罵人等方式發(fā)泄情緒。如果孩子用自已的語言來表達情緒會更容易、更能快速地解決問題,因此,我們要盡可能地幫助引導孩子,讓他們能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果老師在做學生工作時孩子能表達當時的情緒,我們的工作就容易得多。正如文中所舉的例子承遠和民奎兩個孩子引一件小事抱在一起扭打起來。這時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在做孩子工作時就要將孩子敘述的情況與他們當時的感受聯(lián)系在一起并整理出來,理解孩子們當時的感受,更客觀地表達情緒,知道了他們此時的心情。
五、培養(yǎng)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環(huán)節(jié),是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如果這一階段進展不順利,那就不要硬來,而應(yīng)果斷地返回第三階段,踏踏實實地把該階段的情緒認同工作做好,這個階段大致可分為五個步驟:1.劃界。2.定標。3.求法。4.驗證。5.協(xié)助。這個過程看似復(fù)雜,但認真去做了就水到渠成了?,F(xiàn)實生活中,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常常迫不及待地幫助孩子選擇一條捷徑,因此會在不知不覺中大人思考和判斷強加給自己的孩子。我們必須時刻牢記,任何時候,問題的主體不是我們,而是孩子自己,我們只能鼓勵孩子想出解決方案,把它們一一列出來,然后共同探討哪些方案可行,哪些方案不可行。
總之,情緒管理訓練以真誠為前提,只有當你真正付諸努力去解讀孩子的內(nèi)心時,孩子才有可能敞開心扉,學會自已調(diào)節(jié)情緒,尋求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