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啟蒙的辯證法》是一部對法蘭克福學派,以及整個“西方馬克思主義”產生重大影響的著作,全書的主題就是對近代以來啟蒙思想的反思與批判。本文主要梳理了兩種截然對立的“啟蒙”思想:肯定“啟蒙”與否定“啟蒙”,肯定“啟蒙”是指在最一般的意義上是樹立人性自主、擺脫自然恐懼、脫離宗教束縛,實現人的多重解放;否定“啟蒙”是對啟蒙精神的反思與批判,對啟蒙精神的反思、批判、解構并不意味著啟蒙的結束,恰恰相反,它旨在重構人的現代性,幫助人走出現實生存困境。
關鍵詞:《啟蒙的辯證法》;啟蒙;啟蒙精神
啟蒙本來是想啟迪人心,擺脫愚昧狀態(tài),實現人的自由,為了淪落到被哲學家批判的地步?帶著這個疑問,認真通讀《啟蒙的辯證法》,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學習認識。在著作中,阿多諾和霍克海默首先討論了“啟蒙”的基本概念,無論是康德、培根,還是后續(xù)的法蘭克福學派學者,對“啟蒙”都做出了符合時代精神的解讀,霍克海默和阿多諾也開始反思批判啟蒙,通過現實和歷史的雙重分析,認為啟蒙具有極權主義性質。
一、啟蒙運動:一種崇尚啟蒙的人文精神
一直以來,“啟蒙”在西方語境中都是一個現代化的話語,意指“18世紀發(fā)生的對傳統(tǒng)權威和偏見尤其是對宗教質疑,強調普遍的人類進步思想,個人主義傾向,科學上的經驗方法的哲學運動、智力運動和精神態(tài)度”①法國是歐洲啟蒙運動的中心。啟蒙是什么?通常而言,“啟蒙”是一種敢于運用自己理性的個人態(tài)度,啟蒙不相信,也不崇拜任何權威,啟蒙相信個體自由,相信自我判斷。培根是“經驗哲學的始祖”,他闡明了啟蒙運動的目的。因為培根堅信知識就是力量,他曾說:“知識總是傲岸不屈的”,“人的理智與事物的本質是協(xié)調的”,“人的理智能戰(zhàn)勝迷信,控制自然”。啟蒙運動的核心就是恢復人的世界、人的時代、人的精神。
在《答復這個問題“:什么是啟蒙運動?”》中,康德給出了“啟蒙”的基本概念,并進行了理論闡釋,即“啟蒙就是人類擺脫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經過別人的引導就不能運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經別人的引導就缺乏運用理智的決心與勇氣,那么這種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雹趽Q句話說,這種不敢運用自己理性的“不成熟”狀態(tài)不是與生俱來的,不是自然界給我們的,而是個體不敢,是自己給自己的枷鎖。啟蒙就是讓人們敢于相信自我判斷,主動運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去判斷,從而獲得思想自由。啟蒙運動的進步之處正是在于對宗教世界、神話幻想的批判反思,人的理智可以戰(zhàn)勝宗教迷信。
但是,正是由于啟蒙的發(fā)展和作用,個人理性逐步演化成社會的工具理性,理性在社會生產領域獲得合法性,理性淪為一種工具,即理性創(chuàng)造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換言之,在資本主義私有制下,現代社會陷入一種現實困境之中,之所以會造成現實困境或者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社會困境,是因為啟蒙理性本身走向了對立面,啟蒙理性被資本主義制度所俘虜,理性與資本、啟蒙與權力陷入合謀了。比如說,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啟蒙理性臣服于工具理性,啟蒙理性被權力專制統(tǒng)治,啟蒙理性就是權力,或者啟蒙理性具有權力的性質,開始反過來奴役人、壓迫人、統(tǒng)治人,人性原本的光輝在啟蒙理性面前變得蕩然無存。當曾經這種啟蒙理性進步觀遭遇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哲學精神的拷問,啟蒙淪為神話,對啟蒙的解構就成為本書的核心主題。
二、《啟蒙的辯證法》:一種對啟蒙精神的批判反思
批判反思啟蒙就是對啟蒙精神的啟蒙,就是走向啟蒙的對立面。
當人們沉浸在啟蒙精神帶來的理性之中,理性已經偏離人們的控制,轉變?yōu)楣ぞ呃硇?,從而造成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啟蒙的辯證法》的主題就是論證:啟蒙運動的目的總是在于使人們擺脫恐怖,確立其統(tǒng)治權,但是被完全啟蒙了的世界卻處于福兮禍之所伏的境況中。換言之,啟蒙開始走向了一種“自我毀滅的啟蒙”。過去,啟蒙的目的就是反對神話、破除迷信,現在,啟蒙逐漸陷入神話迷信之中,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拜物教”就是其顯著的表現。過去,啟蒙教會人們開始逐漸運用自己的理智認知這個世界,現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啟蒙使得現實世界發(fā)生扭曲,啟蒙運動取消了個性,成為一種抽象的工具,啟蒙被異化了。比如,文化、藝術都成為了一種商品,成為資本階級獲取利潤的工具,這是文化或藝術的墮落,藝術家、文學家、音樂家...被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支配,文化喪失了人文精神,藝術喪失了美學功能,也就是說,文學、藝術背后的個體獨立性被消滅了。
更甚一步,啟蒙導致資本主義統(tǒng)治的合理化。啟蒙運動讓人學會運用自己的理智,獲得人的理性,增強人的能力。而現在呢?目前人類所表現出來“軟弱無力”,“并不只是統(tǒng)治者的策略的產物,而是‘啟蒙的邏輯結果”。正是由于啟蒙的存在,導致了資本主義統(tǒng)治的合理化,使人變得軟弱無能。在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中,啟蒙理性變得理所當然、變得合理性,這種合理性普遍存在著資本主義社會之中,啟蒙理性被普遍化、工具化了。這也就意味著啟蒙喪失了原本的批判精神和反思精神,啟蒙走向了極端、走向了權威。
啟蒙精神陷入了自我摧毀?;艨撕D桶⒍嘀Z把整個人類文明作為自己批判反思的對象,將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危機和“啟蒙”結合起來,突出強調資本主義社會中啟蒙的消極面到了巔峰,也是啟蒙程度最高的文明社會。不僅如此,他們還認為“啟蒙精神的自我摧毀”的必然結果就是法西斯主義的出現。啟蒙是與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相伴隨的,要重新開啟啟蒙,關鍵不在于維持過去,而是要保持歷史的開放性,從而讓過去的啟蒙得以繼續(xù)實現。所以,新的啟蒙既不是對未來持悲觀主義的看法,也不是對過去進行虛無主義的否定,而是要對歷史的未來保持樂觀、開放的態(tài)度,保持著“對完全是另一種東西的渴求”。所以,啟蒙與神話一樣,具有控制、壓迫人的一面,但是它也與神話一樣,具有成就人的一面。新的啟蒙就是要繼續(xù)釋放初次啟蒙中的潛力,將歷史向未來敞開,因而這是一種現代的歷史意識。
通過梳理分析《啟蒙的辯證法》的思想,觀照當前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可以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生產力,科學技術得到大量的發(fā)明和應用,但是科學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資產階級處于主導地位,追求最大化的利益,從而導致了生態(tài)危機等自然可見的破壞,也給人類的文明、人文精神造成了巨大創(chuàng)傷??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毫無疑問,科學技術給人們帶來巨大的進步和財富,我們對科學技術不能全盤否定,要積極地正視它,力圖對其長善救失,發(fā)揮科學技術最大作用并避免被控制、奴役,使其在促進社會的良性發(fā)展,人們實現自由地生產生活,掙脫現實的枷鎖。
總之,從霍克海默、阿多諾對啟蒙精神的分析批判中可以看出,揭露出啟蒙是不可阻擋的進步,同時,又是不可阻擋的倒退。由此可見,我們需要從過程論的角度看待啟蒙、思考啟蒙運動,我們這個時代尚處于啟蒙的時代,需要繼續(xù)啟蒙國民的思想,同時需要對啟蒙本身保持反思的過程,從而保證啟蒙的批判精神,只有這樣啟蒙才能不斷的為理論發(fā)展創(chuàng)新開辟道路。
參考文獻:
[1]?? 陶偉文“.啟蒙”概念東漸之失及其方法論批判[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2]?? 尤爾根?哈貝馬斯.現代性的哲學話語[M].曹衛(wèi)東,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
[3]?? 詹姆斯?施密特.啟蒙運動與現代性——18世紀與20世紀的對話[M].徐向東,盧華萍,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4]?? 張雙利.理性何以淪為權力的純粹工具?——論《啟蒙辯證法》對自我保存理性的批判[J].學術月刊,2014(3)。
[5]?? 劉森林.三種“辯證法”概念:從< 啟蒙辯證法> 到< 資本論>[J].哲學研究,2018(3)。
注釋:
①陶偉文“.啟蒙”概念東漸之失及其方法論批判[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②康德.歷史理性批判文集[M].何兆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23)??? 。
作者簡介:
趙思佳(1999年 8月 -),女。漢族,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