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義晗
摘 要:隨著日益高漲的全球文化的交流,人類語言不僅在社會與生活活動中有著獨特的全局性地位,也扮演者著重要的角色。然而,生物語言學的出現(xiàn)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全新視角去理解語言自身與生物之間的關系。 “‘生物語言學研究有助于對語言本質的揭示,促進了語言學進一步發(fā)展,也將有助于促進語言學家對人類語言生物機制及兒童語言習得機制的進一步了解?!保▍俏模莆镍P,2017)
關鍵詞:生物語言學;翻譯策略;專業(yè)術語
1967年倫內(nèi)伯格發(fā)表了他的重要著作Biological Foundation of Language
(《語言的生物學基礎》),在生物學和神經(jīng)生理學為理論基礎上,把兒童的語言發(fā)展看成是受發(fā)音器官和大腦等神經(jīng)機能制約的自然成熟過程。該書以生物學和神經(jīng)生物學作為理論基礎,全面介紹和探討了人類語言與生物發(fā)展的關系、語言習得“關鍵期”理論,該書語言平實、文本語言嚴謹,對于外語學習與翻譯實踐都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該書的翻譯與引進,還能幫助語言學習者更好地理解語言習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使之更了解自己的語言學習過程,從而提高語言學習的效率。書中有諸多的專業(yè)術語和長難句,譯者將對這些翻譯策略進行探究。
1 直譯加注法
源文本中,較多的專業(yè)術語,對非專業(yè)的讀者來說時一個挑戰(zhàn),所以需要用到“直譯加注”的翻譯策略?!爸弊g加注釋法,是在翻譯過程中,譯者經(jīng)常會遇到源語言文本文化內(nèi)涵豐富的詞語,簡單的直譯或者意譯不易于譯文讀者的理解,在這種場合下所采用的方法?!保ㄠ嵚曧w,鄭聲衡,2010:94)。
例:This results in a state clinically known as retrograde amnesia.
譯:這導致了臨床上稱為逆行性遺忘的狀態(tài)。
(注:逆行性遺忘指的是對意識喪失發(fā)生之前的事情和經(jīng)歷喪失記憶的一種精神病理狀態(tài)。)
分析:在例句中,“retrograde amnesia” 是一個精神醫(yī)學術語,在《精神醫(yī)學名詞》第一版中,把這個名詞翻譯為“逆行性遺忘”,定義為對意識喪失發(fā)生之前的事情和經(jīng)歷喪失記憶的一種精神病理狀態(tài)。根據(jù)上下文語境,上文只是說明了病變或者其他干擾會改變大腦的記憶狀態(tài),但是讀者可能并不明白這些把大腦的記憶狀態(tài)變成了何種狀態(tài)。在這里的“逆行性遺忘”指的是患者在腦部病變或接受藥物制劑、腦震蕩、電痙攣治療等干擾后后會忘記之前所發(fā)生的事情,也記不起當時那些不愉快經(jīng)歷。當讀者閱讀到此術語時會對它產(chǎn)生困惑,為了減輕讀者的困惑,故采用了直譯加注的方式,使讀者更明白此術語。
2 ?順譯法
“順序譯法,就是指按照原文的邏輯順序來進行翻譯?!保◤垙?,2019:9)文中有大量的長句,需要不同的翻譯策略。
例:The anatomical configuration makes it clear that vascular accidents cause lesions that can never be confined to the hypothetical cortical speech areas and that subcortical areas are invariably destroyed as well.
譯文:從解剖結構上可以清楚地看出,血管意外引起的病變決不能局限于假設的皮層言語區(qū),且皮層下區(qū)域也必然會遭到破壞。
分析:仔細分析例十五的英語原文以后,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包括了一個賓語成分的句子,其中,在第一個賓語從句中還出現(xiàn)了兩個同位語從句,且這兩個句子呈現(xiàn)出并列的關系。這兩個句子用以說明血管意外引起的病變所導致的后果,這種表達順序與漢語基本市一致的。因此在翻譯時,運用順譯法,按照原表達順序將兩個同位語從句依次翻譯出來。
3 ?調序法
“變序譯法就是根據(jù)句子結構、實際內(nèi)容“親疏遠近”關系,在形式方面作適當變通,結構上作適當調整的翻譯方法?!保ㄍ跽駠?,李艷林,2016:190)。英文句子的表達習慣同中文的不同,需要用到調序法。
例:The position advocated here is not so much an “antilocalizationist” one but an emphasis on individual variations on the one hand and on the possibility of bringing about similar symptoms by different lesions on the other.
譯文:這里所提倡的立場不是“反本地化主義者”,而是一方面強調個體差異,另一方面強調由不同病變引起類似癥狀的可能性。
分析:分析此例十七的原文結構可以看出,主語是 “position后跟一個分詞作主語的定語,起修飾定語的作用。后面出現(xiàn)轉折,主語為 “an emphasis”, 其后跟了介詞 “on”,以表達對...的意思,同時 “on individual variation” 和 “on the possibility…”是兩個并列成分,句末還有兩個副詞短語 “on the one hand”和“on the other hand”。根據(jù)漢語的邏輯思維習慣和表達順序,筆者采用了變序譯法,把修飾主語的定語提前,然后對“emphasis”這個單詞做了名變動的處理,使用了它的動詞詞,譯為強調。同時把“on the one hand”和“on the other hand”提前,更加突出了句子的邏輯層次。
4 ?結束語
《語言的生物基礎》這本書是生物語言學的權威代表作,其學術性專業(yè)性極強。文中大量地專業(yè)術語和長難句,譯者從“直譯加注”、逆譯法、順譯法去翻譯并探究。要真正做好翻譯,譯者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積累豐富的百科知識、重視英漢兩種語言轉換的意識、重視譯文的修改與審校工作。
參考文獻
[1] 吳文, 唐文鳳. 生物語言學[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7.
[2]王振國, 李艷林. 新英漢翻譯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張強. 論學術型文本的翻譯策略——以《放飛的大不列顛》英譯漢圖書翻譯項目為例[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9.
[4]鄭聲滔,鄭聲衡.從文化交流角度研究注釋法在翻譯中的使用場合[J]. 哈爾冰學院學報,2010,69(1):94-95.
[5]Eric H. Lenneberg.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M]. America:Willey, 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