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蘭
摘 要: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的學習策略和工具,運用它來輔助初中歷史教學,有利于學生建構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具有很強的運用價值。
關鍵詞:思維導圖;歷史教學;案例分析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具體化、形象化的方法。將其運用于初中歷史教學,能夠?qū)⒎爆?、冗雜的歷史知識整合化,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對學生學習掌握歷史知識具有重要意義。
一、思維導圖的含義
什么是思維導圖?它是一種將發(fā)散思維形象化的方法。其創(chuàng)始人東尼·博贊解釋道:“思維導圖是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互相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運用它輔助教學便捷而又有可操作性,這必將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思維導圖如何實際作用于歷史教學中
1.有利于學生建構歷史知識體系
初中歷史知識點是比較分散、零星的。而思維導圖可以把這些冗雜的知識點梳理編織成一張知識網(wǎng),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可視化。有助于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減輕記憶背誦的負擔,提高學習效率。
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
歷史思維導圖通常是有一個中心主題,分出若干個分支主題。分支主題再分出若干子主題,子主題下還可以有許許多多的子主題。這樣繪圖過程中,激發(fā)學生不斷思考、聯(lián)系,尋找更多的子主題。這個過程有利于刺激學生的大腦,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3.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思維導圖與以往的板書筆記相比,更加簡潔明了,生動有趣。思維導圖有樹狀圖、流程圖及氣泡圖等基本形式。學生在繪制過程中,有更多表達的自由。初中生年齡特征就是愛好繪圖、圖案創(chuàng)作等。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創(chuàng)造性繪制花朵狀、手掌狀等其他形式,可以說,學生學習、思考的熱情都被調(diào)動起來了。
4.有利于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作用
傳統(tǒng)教學往往以教師授課為主,學生被動接受。而采用思維導圖則能充分展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中,要不斷思考、概括、整合知識,由此,學生成為思維導圖的繪制者和識記應用者,發(fā)揮其主體作用。
三、根據(jù)歷史教材中的案例分析思維導圖的運用
下面就以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15課《探尋新航路》一課為例,說說如何在歷史課堂中具體運用思維導圖。
第一步:展示課標,明確關鍵詞。本課課標為:通過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初步感知新航路開辟對世界的影響。
根據(jù)課標,找出關鍵詞為開辟。由此讓學生進行思維發(fā)散,聯(lián)想到其他知識點。比如為什么要開辟,怎么開辟,開辟后帶來什么影響,等等。
之后引導學生關注本課的重點難點,本課重點是: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難點是探尋新航路的緣由和條件。
通過解讀課標,讓學生領會本課的教學主題:
(1)知識與能力:探尋新航路的緣由和條件,主要航海家、時間、路線等基本史實。初步感知新航路開辟對世界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①觀察地圖,說出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新航路的航行軌跡。
②通過課堂討論等活動,提高學生全面客觀評價重大歷史事件和相關歷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航海家們吃苦耐勞、敢為人先的精神。
第二步:整理知識點,梳理線索。本課以新航路開辟為中心主題,主要以事件的時間、原因、條件、經(jīng)過、結果以及影響等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根據(jù)這個思路梳理線索、疏通學習脈絡。
第三步:動手繪制思維導圖。以開辟為中心主題,分出4個分支主題。分別為原因、條件、經(jīng)過、影響。以這幾個分支主題進行思想發(fā)散:從原因聯(lián)想到經(jīng)濟根源、社會根源、精神動力和直接原因;從條件聯(lián)想到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從經(jīng)過延伸到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的航行;從影響延伸到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通過中心主題—分支主題—子主題的發(fā)散聯(lián)想,繪制本課思維導圖。
第四步:小組討論,對思維導圖進行補充和完善。在繪制完思維導圖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小組內(nèi)部相互展示各自的作品,相互借鑒和學習,對出現(xiàn)異議的地方進行討論和修改。教師不斷巡視,適時對小組制作的思維導圖進行指導和評價。
第五步:展示部分作品。在小組進行查缺補漏、修改訂正的基礎上,教師挑選一些繪圖比較精美的作品進行展示,并適當點評,發(fā)揮指導者的作用。而整個繪圖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
可以說,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的學習策略和工具,用圖形、線條、關鍵詞等,將歷史知識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個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整體。使知識點體系化、系統(tǒng)化、簡約化,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東尼·博贊(Tony Buzan).思維導圖系列叢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安春苗.思維導圖在歷史教學中的繪制及應用研究:以《鴉片戰(zhàn)爭》一課為案例[J].科教導刊,2017(3X):83-84,
[3]張倩利.思維導圖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信息周刊,2019(48):366.
[4]郝靜.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2018(32):200.
注: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課題《歷史課堂教學應用思維導圖的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