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英語語言教學凸顯的人文性、工具性,決定其在大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中的培育價值,在大學英語課程教育中,應關注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養(yǎng)成與培育,發(fā)揮大學英語文化育人效度,增強大學生聽說讀寫譯能力訓練,促進大學生在未來發(fā)展、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中更好運用英語知識。對此,本文立足于大學英語教學中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養(yǎng)成、培養(yǎng)價值,提出大學英語教學中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養(yǎng)成與培養(yǎng)策略。
關鍵詞:大學英語;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
1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與多元化文化視域下,促進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是我國大學英語教育的改革方向。語言是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語言的習得離不開文化的輔助。但在以往大學英語課程中,教學的實施較為關注大學生英語語言技能與英語語言知識的教育,輕視大學生語用文化、素養(yǎng)等的教育與培養(yǎng),未能發(fā)揮語言文化教育效度,使大學英語教學質量不高。新時期下,大學英語教學的開展,凸顯大學英語教學的教育性、語言性、文化性、人文性教育效度,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促進大學生未來良好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進程。
2基礎教育階段跨文化交際教學現狀
2.1? 英語教學中缺乏文化教學觀
在目前應試教育背景下,英語教師仍多要求學生背誦單詞、句型、課文,考試之前采用“題海戰(zhàn)術”,旨在提高學生的卷面分數,將學生視為簡單的記憶單詞和學習語法的工具,而不重視學生日趨成熟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力。這種固守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當今“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要求。雖然部分教師對于跨文化教學已有初步基礎的認識,但仍未能擺脫徹底的應試英語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仍不能避免以教授生詞、句型、語法為主,也就是指觀念還未能及時體現在真正的教學實踐中,未能將學生對文化知識的學習真正實施到位。因此,在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學中形成系統(tǒng)全面的跨文化教學觀迫在眉睫。
2.2? 傳統(tǒng)教育理念阻礙跨文化交際教學發(fā)展
在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中,學生與教師都秉承這樣的信念:只要將考試的內容掌握,就可以得高分,便達到了教學任務與學習目標。因此,在平時英語學習中,教師將詞匯、語法、閱讀及寫作等應試技巧反復講授,學生進行反復操練獲得卷面高分即可。然而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時代對英語學習的要求已不再停留于對表面語言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須透過現象看到語言和文化的內在關聯,以達到語言與文化的互通,徹底實現跨文化交際。學習英語就要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學會尊重并接受中西文化的差異,以此來深入貫徹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學習要求。
3大學英語教學中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價值
3.1? 激發(fā)大學生英語學科的學習熱情與興趣
以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養(yǎng)成與培育為導向開展的大學英語課程教育模式,需實現大學英語教學活動、教學形式、教學模式等的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這為大學生英語課程學習提供了新的教育環(huán)境,以此培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一方面,教師應遵從人才培養(yǎng)要求,優(yōu)化教育教學組織形式,本著一切為大學生能力、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原則,使大學生能夠在英語語言活動開展時主動、積極地融入英語教學活動中;另一方面,在大學英語凸顯文化育人教育過程中,針對英語知識、技能的傳遞,教師會在備課中挖掘相關的文化知識內容,將文化同英語單詞或者句型、語法知識一同傳遞給大學生,使大學生知曉知識文化的內容,諸如藝術內容、經濟內容、政治內容、風俗內容、禮儀內容等,帶動大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
3.2? 培養(yǎng)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大學英語教學作為一門語言類課程,語言類課程教學的宗旨是運用,通過具體場景的設定引領大學生融入場景中,感染大學生,帶動大學生的情感,使大學生通過環(huán)境效度運用英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將自身所想、所感進行表達,培育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同理,在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養(yǎng)成與培育過程中,通過文化的融入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引領大學生融入文化氛圍中感受文化氣息、魅力,拓寬大學生文化知識面,以此培養(yǎng)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4大學英語教學中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策略
4.1? 教師英語思維觀念的轉變
在大學英語課程教育實施中,英語教育工作者需提升自身教學能力、認知度,以新的英語教育思想觀念、語言教育思維,促進大學生跨文化思維、跨文化學習觀念的啟迪,彰顯英語教學有效性。首先,英語教師踐行素質教育理念,立足于大學英語教學層面,以大學英語教學開展的有效性促進人才培養(yǎng)。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不僅重視大學生知識教育,更要重視大學生能力、素養(yǎng)、思維教育,以此使大學生成為我國文化的傳承者、弘揚者,推進我國文化的發(fā)展。其次,教師應提升認知,深入知曉英語文化教育重要性,關注、重視大學生語言文化學習效度,提升自身跨文化思想及跨文化交際能力,以此優(yōu)化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形式,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最后,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在大學英語教學設計、內容更新等方面,本著一切以學生為主的思想觀念,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未來良好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進程。
4.2?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內容的豐厚
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養(yǎng)成,應關注大學英語教材內容,以文化為導向,豐厚大學英語教材內容。首先,在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立足于大學英語教材內容,重新編排教材內容,并進行刪減,增加相關的教育資源,刪減重復的教育內容。其次,在大學英語學科教學實施中,滲透文化內容,立足于英語單詞、語法、句型等知識,挖掘背后的文化內容,以文化為導向,豐盈英語課程知識內容,增強大學生學習興趣。最后,依托于網絡教育平臺,構建文化教育板塊,成為大學生文化學習的有力資源。例如:在網絡平臺中,根據英語課程知識,將相關的中西方文化納入其中,使大學生在自主學習或者是課前預習中,通過登錄平臺,知曉文化內容,拓寬大學生知識面,進而實現大學生有效性教學。
4.3? 大學英語學科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養(yǎng)成與培育中,以文化為導向,重視語言文化語境的創(chuàng)設。而大學英語文化語境的打造,需要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支撐,營造良好的大學英語交際氛圍,實現大學生英語語言合理運用模式。與此同時,推進英語學科教學方法的革新,突破傳統(tǒng)大學英語授課模式的沉悶性,為大學生提供輸出平臺,使大學生借助文化效度更好地運用語言表述自己,這為大學生聽說讀寫譯有效性鍛煉提供契機。因此,在大學英語學科中,以文化為導向,促進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育,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等,并且教師可以融會貫通地將這些教學方法一同運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
5結束語
綜上所述,英語教學是大學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在大學生素質養(yǎng)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以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養(yǎng)成為導向開展的大學英語教學,是對傳統(tǒng)大學英語教學的一種創(chuàng)新形式,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大學英語學科教學實施中,應轉變思想教育觀念,重視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優(yōu)化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內容、方法,進而促進大學生全面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燕.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職業(yè)學校英語教學中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4):61.
[2]吳永練.大學英語教學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體現與培養(yǎng)——以肇慶學院為例[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38(11):151-153.
[3]金莉.社交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英語教學中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32(9):83-84.
作者簡介:
李美宏(1975—),女,漢族,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人,內蒙古師范大學教育碩士,河套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