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茹 張戰(zhàn)勝
摘 要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知識進行可視化的工具,用于發(fā)散思維的組織和表征,被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個人學習空間是數(shù)字化學習逐漸普及的產物,論文在理清思維導圖和個人學習空間的特點和應用情況的基礎上,分析思維導圖在個人學習空間中的應用,探究思維導圖應用在個人學習空間的可能性與合理性。
關鍵詞 思維導圖 個人學習空間 知識可視化
中圖分類號:G424.6?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9.069
Abstract As a knowledge visualization tool, mind maps are used to organize and characterize divergent thinking, and are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Personal learning space is the product of the gradual popularization of digital learning.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mind maps and personal learning spaces,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s in personal learning spaces and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and rationality of mind mapping applications in personal learning spaces.
Keywords the mind map; personal learning space; knowledge visualization
個人學習空間(Personal Learning Space)是個人數(shù)字化學習環(huán)境的產物,可較好的滿足國家發(fā)展,個人學習和教學改革的需求。[1]個人學習空間由學習者自己去建構與管理,依賴于Web 2.0技術(Blog,Wiki,RSS等),學習者的身份從內容消耗者轉變成內容建設,從空間使用者拓展為空間管理者,從碎片化學習者轉向連通性學習。思維導圖是理清思考內容,把知識進行可視化的有效工具,那么在個人學空間中學習者的角色轉變過程中,思維導圖是否能夠對學習者進行支持,從而存進個人學習空間的有效構建,該問題需要理性思考與分析。
1思維導圖概述
1.1思維導圖的概念
英國心理學家Tony Buzan 1970年提出了思維導圖的概念。他對于思維導圖的認知是:在信息分類和劃分層級的基礎上,思維導圖從中心主題出發(fā),使用關鍵字和圖形按照某種關聯(lián)展開分支,并利用變化的圖形和色彩將發(fā)散的思維過程和結果可視化的工具。“大腦進行思考的語言是圖形和聯(lián)想”這是思維導圖這一概念形成的認知基礎。[2]
1.2思維導圖的特點與應用
1.2.1思維導圖的特點
依據(jù)Tony Buzan提出的觀點,思維導圖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使用圖形,使用關鍵字和使用色彩三個方面。圖形化的組織方式契合了人類大腦發(fā)散的思維形式,且相較于詞匯和語言來說,圖形更容易被大腦接受;繪制思維導圖時對色彩的使用非常重要。一個分支使用一種顏色來代表其共同關系。不同顏色的變化在刺激人視覺的同時,也使得記憶更為深刻。[3]
思維導圖在圖形化思維,信息組織和信息共享方面是有一種有效工具。使用者可以利用它發(fā)散思維,和其他人回顧之前的思考過程,加深理解與記憶。[4]
1.2.2思維導圖的應用
(1)思維導圖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應用。思維導圖以建構主義理論、教學支架理論、可視化理論等理論為依據(jù),在教育教學中,學習者使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可以實現(xiàn)依據(jù)個人思維習慣,積極主動的探索知識,實現(xiàn)有效學習;而且,思維導圖可以將學習者不同思維聯(lián)系起來,形成有關聯(lián)、可聯(lián)想的思維路徑,便于學習者在記憶時形成結構化的記憶效果,提高學習效率;最后,色彩與圖形結合的思維導圖,既可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使得學習者理清思考過程,進而促進學習者有效且自主的學習。[5]
(2)思維導圖在知識管理領域的應用。得利于信息、網(wǎng)絡和通信技術的發(fā)展,人們獲取知識的方式逐漸多樣化,但是由此產生的知識有效管理問題亟待解決的。思維導圖有助于思維發(fā)散,學習者在理清思路的同時,形成知識的遷移。使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管理具有探究價值。[6]
2個人學習空間概述
2.1個人學空間的概念與特征
祝智庭教授提出:“個人學習空間(PLS)是個人學習環(huán)境(PLE)與虛擬學習環(huán)境(VLE)的中部空間。”在個人學習空間中,學習者在把控學習進度,選擇學習內容方面具有較大的自主性。教師只是承擔引導與監(jiān)督的任務。學習者的學習是由他們自主管理控制的。
鐘紹春教授對個人學習空間的認知是:它是使用虛擬方式集成并運行在網(wǎng)絡空間的應用系統(tǒng)。學習者可以依據(jù)網(wǎng)絡,基于自身學習需求選擇合適的軟件和資源,從而得到個性化的學習服務。[7]
結合以上觀點,本文認為:個人學習空間以學生為中心,借助于網(wǎng)絡平臺為學習者提供海量學習資源,并且支持學習者按照需求自由選擇和組合資源,教師能夠提供指導的平臺。該平臺適用于正式與非正式學習。
由個人學習空間的概念可以得出其特征包括個性化、開放性和交互性。個性化指的是學習者能夠自主管理學習,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需求,學習特點與條件,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和學習工具。開放性主要指的是資源和系統(tǒng)的開放。交互性指的是學生和老師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可以互動,教師完全可以實現(xiàn)對學生的指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解決遇到的學習問題,同時學生之間通過討論,協(xié)作等方式互相學習,互相促進。
2.2個人學習空間的應用
個人學習空間在教育中的應用主要是為自主、協(xié)作、探究式學習提供平臺。個人學習空間內嵌了市場上常見的社交平臺,包括了微信、QQ、wiki等,這些網(wǎng)絡社交平臺為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個人學習空間不僅可以使用在非正式學習,還可以使用在正式學習。
我國教育界對“探究式學習”的共同認知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組織與學習相關的資料,并指導學生對這些材料中涉及的問題與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分析,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學習者最終掌握了知識,即認為他們進行了探究式學習。[8]個人學習空間為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建構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不僅是資源方面還是在工具方面,個人學習空間可給予學習者良好的學習體驗。
3思維導圖在個人學習空間中的應用分析
思維導圖最重要的一個功能是幫助學習者厘清自己的思路,而且厘清思路在探究式學習中是一種很重要的技能,由此可以發(fā)現(xiàn),思維導圖在個人學習空間是有可能成為輔助學習者進行學習的工具,探究思維導圖在個人學習空間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與現(xiàn)實意義。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敘述思維導圖在個人學習空間中具有一定實現(xiàn)意義。
3.1思維導圖在問題解決中的應用
問題解決,是指學習者從問題出發(fā),已解決問題為目的而進行的一系列認知活動,與學習者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問題解決的過程包括理解問題、描述問題、展示問題、解決問題、反思解決方案、交流解決方案六個階段。[9]
思維導圖的中心主題使用圖形與關鍵字的特點適合用于對問題的描述;從中心主題出發(fā)展開分支可幫助學習者對復雜問題分解,通過解決小問題逐漸求解出復雜問題。對整個解決問題的思維導圖進行觀察分析,能夠幫助學習者找出問題解決失敗是那一部分出現(xiàn)問題,節(jié)約學習時間與精力。進行交流解決方案時,觀察同伴解決問題的思維導圖可以對其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從而促進交流的有效進行。
3.2思維導圖在協(xié)作學習中的應用
協(xié)作學習是一種在共同的目標和激勵機制下,學習者以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為實現(xiàn)最有效的個人、小組或團隊學習成果而進行的合作、互助的活動。在協(xié)作學習中,小組或團隊的以共同的學習目標為導向,旨在學習過程中小組或團隊的每個學習者都能有所收獲,從而達到小組或團隊的最優(yōu)化學習效果。[10]
同伴之間的分工與合作是進行協(xié)作學習的基本操作,借助于思維導圖方便將復雜的任務進行分解,在協(xié)作學習中小組成員可以每人根據(jù)自己的特點與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部分任務進行求解。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問題解決,使得求解過程便于同伴之間的交流,學習者可以清晰地觀察到小組同伴的學習進度,并且方便利用小組成員的學習成果促進自身的學習。
3.3思維導圖在個人知識管理中的應用
個人知識管理針對的是已有知識,是對現(xiàn)有的顯性知識進行有效加工和萃取,并吸收為自身知識,即轉化為隱性知識,豐富個人知識量,創(chuàng)新知識結構。在個人知識管理中顯隱性知識之間的轉換有利于知識的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新。
日本學者野中郁次郎提出知識轉化是顯隱性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與變化。實現(xiàn)知識轉化需要“社會化、外化、連接化、內化“四個過程。思維導圖的特點包括了使用圖形和關鍵詞,使用者在進行繪制時,使用圖形和關鍵詞將自己的知識表示出來,就是一種有效的知識外化。知識的連接化是碎片化學習成功的關鍵核心環(huán)節(jié),是指將按照一定邏輯把所有學習者存儲在知識庫的顯性知識有序地重新組合,將知識碎片有效整合,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將思維導圖直接應用在記筆記、記憶、交流等學習活動中,這是一種處理知識與學習知識的有效方法,方便建立起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知識的連接化。
3.4思維導圖在評價中的應用
個人學習空間中的學習,教師只是輔助的角色,學習者是主體。因此學習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學習者需要較強的學習動機以及學習導向才能進行有效的學習。思維導圖可以記錄學習者的思考過程,教師或是學習同伴通過觀察思維導圖可以考察學習者的學習進度以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因此可以及時的給予幫助或施加壓力?;谒季S導圖的評價方式,減輕了評價者的認知負荷,是一種快速有效的評價方式。
4總結
思維導圖在個人學習空間中的應用主要體現(xiàn)在個人學習空間教與學活動中,其可視化的特點,降低了學習中的認知負荷,方便顯隱性知識的轉換。思維導圖可以記錄思維發(fā)散的特點使得其在探究式學習等學習模式中具有極大的優(yōu)勢,利于厘清思路,從而解決學習任務。不僅是對于學習者,同樣的,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也可以使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教師以學習者的角度利用思維導圖對知識點進行合理安排,學生可以通過總圖選擇進入知識點,逐漸強化知識結構、最終實現(xiàn)掌握知識和知識間關聯(lián)的目的。綜上所述,使用思維導圖能夠實現(xiàn)對知識的有效管理與組織,在強調培養(yǎng)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個人學習空間的設計理念下,學習者與教師都應該充分認識到思維導圖的作用,對其進行充分利用,實現(xiàn)有效的學習或教學。
參考文獻
[1] 郁曉華,張瑩淵,黃沁,祝智庭.基于CloudCard的個人學習空間云架構[J].中國電化教育,2016(07):11-21.
[2] 張艷霞.使用思維導圖支持探究性學習教學案例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
[3][5] 楊文舟.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5.
[4] 王翠萍,胡石,宋佳.思維導圖在閱讀活動中的應用探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1(14):66-70.
[6] 魏方田.思維導圖在個人知識管理中的應用[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9(06):81-83.
[7] 龐敬文.個人學習空間構建的模型及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6.
[8] 陳丹.探究式學習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9] 伍遠岳,謝偉琦.問題解決能力:內涵、結構及其培養(yǎng)[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3(04):48-51.
[10] 林軍來.基于Moodle平臺的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構建與實踐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