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的到來給愛國主義教育帶來諸多便利,同時也使得愛國主義教育面臨更多新的挑戰(zhàn)。文章針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現狀,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的角度出發(fā),分別從微觀系統(tǒng)的自我及家庭環(huán)境、中觀系統(tǒng)的社會環(huán)境、外觀系統(tǒng)的社會環(huán)境、宏觀系統(tǒng)的國家層面四個方面探究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策略。引導大學生理解和把握愛國主義的本質,自覺將個人理想融入到實現偉大夢想的奮斗中,肩負起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
關鍵詞:大學生;愛國主義;實施策略;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
一、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現狀
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熱愛祖國是新時代中國青年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yè)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當前愛國主義教育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和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受大環(huán)境影響,大學生信念感不強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日益加快,我國面臨著來自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不同挑戰(zhàn)。在這種新形勢下,大學生受到國外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出現“國家觀念淡化、民族認同弱化、文化價值觀消弭、愛國思想行為偏激等問題”[1],對比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對西方文化有著新鮮的探索欲,例如追捧圣誕節(jié)、萬圣節(jié)、愚人節(jié)等洋節(jié),熱衷程度甚至超過中國的某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受此大環(huán)境影響,“愛己”與“愛國”產生沖突矛盾,導致大學生愛國主義的信念感不強。
(二)由于時效性較差,愛國主義教育日?;y
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主要以學校的思想政治課程教育為主,而“高校的愛國教育相關講義及讀本內容更新滯后,案例不能與時俱進”[2]。除此之外老師的課程未能結合時學生關注的時事熱點和話題將愛國主義教育日?;?,仍然以久遠年代的典型愛國英雄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由此導致大部分學生對于此類課程保持著距離感。
(三)理想與現實存在距離感,大學生愛國主義理想缺乏實踐性
在“國家本位”下的愛國主義教育,在國家總體穩(wěn)定的前提下對絕大部分公民而言“產生遙不可及的距離感,公民在踐行愛國主義的過程中往往產生一種愛國情感,卻不知如何踐行”[3]。在舉國歡慶的重要時刻,例如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舉辦奧運會等體現我國大國形象的歷史性時刻,幾乎所有中國人都被愛國熱情點燃,滿懷著希望與期待,然而大部分的公民不知在現實中如何踐行,未能將愛國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缺乏現實行動做支撐?!叭绻麗蹏髁x僅停留在口號上、情感上,而沒有相應的、具體的愛國主義實際行動,澤大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就沒有任何意義,只是一句空談。”[4]當重要歷史時刻過去,愛國熱情也隨之散去,愛國也僅停留在口號層面。
(四)教育形式創(chuàng)新不夠,一些愛國主義教育流于形式
從實踐方面來說,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主要由各團支部和黨支部開展。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多以參觀革命基地、紅色紀念館、博物館等方式。對于某些缺乏紅色資源的學校,甚至會出現一年到紅色基地參觀數次的現象,由此使得大學生對愛國主義產生倦怠感,未能將愛國情懷升華為自己的深刻體會,也使得活動流于形式。
二、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的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策略
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強調人的心理是個體和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產物,該系統(tǒng)分為四個層次,從小到大分別是“微系統(tǒng)、中系統(tǒng)、外系統(tǒng)和宏系統(tǒng)”。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為我們理解人的心理問題提供了一個系統(tǒng)的視角,既要考慮到社會國家等大環(huán)境,也要從探究個人和家庭環(huán)境?;谏鷳B(tài)系統(tǒng)理論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策略進行探究,能更好地保證實施策略的全面性和可行性。
(一)微觀系統(tǒng)的自我環(huán)境:堅定理想信念
孫中山先生說,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樣愛國。新時代大學生必須要堅定理想信念,將愛國主義深耕厚植于心,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5]更為重要的是,愛國不是一個口號,要將愛國之心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
(二)中觀系統(tǒng)的家庭環(huán)境:成為堅定后盾
家庭教育在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學生最初的愛國主義情懷的形成與家庭教育密切相關,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比較而言,家庭教育具有特有的優(yōu)勢”。[6]愛國主義教育從娃娃開始抓起,然而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一味地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太注重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方面的教育。家長從小就要將愛國主義貫穿到平時教育的方方面面,讓愛國主義的種子在孩子的心理扎根,走出傳統(tǒng)家庭教育的誤區(qū)。家庭要對愛國主義是什么、如何愛國對孩子進行教育,并致力于將愛國情懷外化為日常的具體行動。比如帶孩子參觀紀念館、幫助鄰里等,這些活動都有益于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感。
(三)外觀系統(tǒng)的學校環(huán)境:放飛青春夢想
高校是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力量,是大學生進入社會之前的最后平臺,高??梢詮囊韵路矫鎸π聲r代大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高校要變革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式,以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讓學生更樂于接受。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新媒體形式不斷更新,其傳播內容、傳播方式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形式也要與時俱進,不能還是通過說教的方式,可以通過視頻、推文、電影、微電影等更多新媒體方式向學生宣傳新時代的英雄。
高校要著力于縮短大學生對愛國主義的距離感,將愛國主義教育日常化。對新時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不能仍然以久遠年代的典型愛國英雄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而是要讓學生接觸身邊的英雄、當代的英雄。如消防員、緝毒警察、新型肺炎中逆行的醫(yī)生、快遞小哥、志愿者等,讓他們將愛國主義和現實的身邊的榜樣這些具體人物聯系起來,從而讓愛國主義走進學生的心里,近距離地理解愛國主義,從而生發(fā)出愛國主義情懷。
(四)宏觀系統(tǒng)的社會和國家層面:實現偉大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要做好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就是要切實讓愛國主義走進大學生的心里,讓大學生在愛國主義的濃烈氛圍中堅定理想信念,放飛青春夢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國家應拿出實際的政策,讓愛國主義從娃娃開始抓起,在學前教育階段就要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一樣,義務教育階段及高中階段亦不能放松愛國主義教育,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另外專門開設愛國主義課程,讓愛國主義課程成為學生課程的一部分,由此將愛國主義教育化為每個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到大學階段,在進入社會之前的最后階段,學生的愛國情懷已經根植于心,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把大學生未來的學習工作生活與愛國聯系在一起,從而樹立終身愛國的信念。
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要“創(chuàng)新愛國主義教育方式和途徑,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發(fā)揮社會、學校、家庭和大學生自身的合力作用,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和輿論環(huán)境”[7]。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愛國的具體外化為修己之身、齊己之家,依托家庭為堅強后盾,堅定愛國主義信念。只有大家都具有家國情懷,人人都能做到知行合一,相信在每一個大學生、每一個家庭、每一所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水平將有效提高,中國的偉大復興之日將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 許宇穎.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教育研究[D].碩士論文,遼寧大學,2014:1.
[2] 李青梅.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培育和踐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03):157.
[3] 王俊.生態(tài)系統(tǒng)視角下愛國主義價值的實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0):207.
[4] 張欽.新時代大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路徑研究[J].改革與開放,2020(05):58.
[5]?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258.
[6] 劉磊,趙葵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家庭因素探析[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遼寧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03):69.
[7] 許琳.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教育研究[D].碩士論文,渤海大學,2016:26.
作者簡介:曾燕婷(1990- ),女,福建邵武人,碩士,福建江夏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