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 嫻,吳際軍
(1.四川護理職業(yè)學院,四川 德陽 618000;2.德陽市人民醫(yī)院,四川 德陽 618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我國常見的慢性病之一,作為一種身心疾病[1],反復發(fā)作和遷延不愈是其典型特點,嚴重影響了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和身心健康[2]。COPD常伴各種全身性疾病,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3],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喪失的情況下,醫(yī)療救助常依賴于家人或朋友的幫助,由于身體、經濟和情感等方面的原因,普遍存在擔心拖累他人的心理[4],這種感覺稱為自我感受負擔(Self-Perceived Burden,SPB)[5]。SPB 可引起患者焦慮、抑郁、痛苦等負性情感反應[6],使患者心理負擔過重,影響疾病治療過程。目前國內外對老年COPD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的研究較少,因此有必要調查了解我國老年COPD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現狀,分析其可能的影響因素,為臨床醫(yī)療和護理提供實踐依據,以體現優(yōu)質護理和人性化關懷理念,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6年6月至12月在綿陽市兩所三級甲等醫(yī)院住院且符合納入標準的160例老年COP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入選標準:(1)需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和中華醫(yī)學會關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規(guī)范,且明確診斷的患者;(2)年齡≥60歲;(3)意識清楚,生命體征穩(wěn)定;(4)經研究人員說明研究目的,自愿接受問卷調查。排除標準:(1)急危重癥患者;(2)有精神障礙或家族史患者;(3)合并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患者。剔除標準:(1)調查過程中因其他原因未完成調查者;(2)問卷填寫完整率<2/3者。
1.2.1 調查工具(1)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居住地、文化程度、職業(yè)狀態(tài)、婚姻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子女數、本次住院天數、經濟狀況、并發(fā)癥數量。(2)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由 Cousineau 等[5]于 2003年編制,用于測量慢性疾病患者SPB水平。該量表包括經濟負擔、身體負擔和情感負擔3個維度,條目數分別是2、3、5,共10個條目。量表采用Iikert 5級評分法,“從不”計1分,“偶爾”計2分,“有時候”計 3分,“經?!庇?4分,“總是”計 5分,除條目 8采用反向計分外,其余條目均為正向計分[7]。各條目相加得分為總分,得分越高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越嚴重。研究表明[8],中文版的該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較好,Cronbach’s α 系數 0.91。(3)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用于評價患者的焦慮水平。該量表共有14個條目,包括軀體性焦慮和精神性焦慮兩個維度,各7個條目。分值從0(無癥狀)到4(嚴重)不等,各條目相加得分為總分,得分越高患者的焦慮癥狀越嚴重,小于6分無焦慮,6~14分為可能焦慮,15~21分為肯定焦慮,22~29分為明顯焦慮,超過29分為嚴重焦慮。
1.2.2 調查方法 問卷由研究者向調查員培訓講解,采用現場發(fā)放并回收的方法,所有問卷發(fā)放前先向患者解釋本研究的目的,取得患者同意,由患者填寫;若因身體情況影響答題則由調查員閱讀解釋并代為填寫。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160份,回收有效問卷141份,有效率88.13%。
1.2.3 質量控制 所有參與調查的調查員均由有5年臨床經驗的呼吸內科護士擔任。調查前對調查員統(tǒng)一培訓,保證調查過程的統(tǒng)一。所有研究數據均由另外兩名研究者錄入核對。統(tǒng)計由一名未參與本研究的人員完成,以減少研究偏倚。
1.2.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進行描述;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和標準差描述。本研究中,自我感受負擔不服從正態(tài)分布,因此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Kruskal-Wallis H秩和檢驗比較特征不同患者的自我感受負擔狀況;采用Spearman秩相關分析自我感受負擔相關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歸分析自我感受負擔主要影響因素。檢驗水準α=0.05。
本研究中141例老年COPD患者年齡60~91歲,平均年齡(74.34±6.69)歲;其中男 81 例(57.4%),女 60 例(42.6%);漢族131例(92.9%),其他民族10例(7.1%);城鎮(zhèn)居住者94例(66.7%),農村居住者 47 例(33.3%);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 10例(7.1%),初中 22 例(15.6%),高中或中專 69 例(48.9%),大?;虮究?36例(25.5%),碩士及以上 4例(2.8%);職業(yè)狀態(tài):在職17 例(12.1%),離休 25 例(17.7%),退休 99 例(70.2%);此次住院天數少于 5天者 34例(24.1%),5~15天者 87例(61.7%),大于15天者20例(14.2%);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 000元5例(3.5%),1 000~1 999 元 63 例 (44.7%),2 000~2 999 元 65 例(46.1%),3 000~3 999元 7 例 (5.0%),4 000 元及以上 1 例(0.7%);婚姻狀況:未婚、離婚、喪偶和分居 47 例(33.3%),已婚94例(66.7%);無子女 1例(0.7%),有 1個孩子 27例(19.1%),有 2~3個孩子 101例(71.6%),有 3個以上孩子 12例(8.5%);經濟狀況:較好 117例(83.0%),不佳 24例(17.0%);至少有 1個并發(fā)癥者138例(97.9%)。
141例老年COPD患者SPBS得分10~42分,平均得分(27.96±6.04)分,其中經濟負擔維度(4.84±0.98)分,身體負擔維度(9.45±2.12)分,情感負擔維度(13.67±3.11)分。
老年 COPD 患者焦慮得分為(15.50±5.74)分,其中軀體性焦慮維度(7.39±2.69)分,精神性焦慮維度(8.11±3.19)分。采用Spearman秩相關檢驗分析得出,老年COPD患者焦慮水平狀況與其 SPBS 得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 1。
表1 不同特征老年COPD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單因素分析(n=141)
將不同特征老年COPD患者的SPBS得分進行比較,采用Spearman秩相關分析,老年COPD患者的年齡與SPBS得分具有相關性(P<0.01)。同時,不同特征患者的性別、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狀況、經濟狀況和并發(fā)癥數量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以Spearman秩相關分析和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項目作為自變量,老年COPD患者的SPBS得分為因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進入標準=0.05,剔除標準=0.10)。結果見表 2。
表2 老年COPD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n=141)
本研究中,老年 COPD 患者 SPBS 得分(27.96±6.04)分,中位數得分29.00,可見大部分老年COPD患者的SPB處于輕中度水平。依據武燕燕等[8]提出的評分標準,SPB輕度、中度、重度水平分別為 0~25 分、26~33 分、34~50 分,本研究中,72 例(51.1%)患者為輕度負擔,55 例(39.0%)患者為中度負擔,3例(2.1%)患者為重度負擔,其余11人沒有負擔。由此可知,大部分老年COPD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負擔。這與陳龑等[9]對 286 例老年 COPD 患者的研究,SPBS 得分為(21.65±9.28)分,大部分患者的SPB得分處于輕中水平相似。同時,在SPB 3個維度中,情感負擔維度得分最高,為(13.67±3.11)分,這可能與該維度條目數多于其他兩個維度有關,而且還與患者擔心自己成為親人的“包袱”,拖累親人,妨礙其在社會的發(fā)展有關[10]。
3.2.1 焦慮狀況 由Spearman秩相關分析得出,老年COPD患者焦慮總分與 SPB 程度呈正相關(r=0.888,P=0.000),即患者焦慮程度越重,其SPB越重,該結果與多項研究結果一致[11-12];表2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患者焦慮狀況是SPB主要影響因素(t=19.770,P=0.000),可解釋 SPBS 得分 81.5%的變異量。有研究表明[13],SPB可使臨終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使其生活質量顯著降低[14]。因此,臨床護理人員應重視患者心理狀態(tài)變化,警惕患者產生焦慮癥狀,及時予以引導調控,使其保持舒暢的心情,達到控制COPD病程進展、減輕SPB程度的目的。
3.2.2 年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年齡為60~91歲,平均年齡(74.34±6.69)歲,由表 1 Spearman 秩相關分析發(fā)現,患者的年齡與 SPB 呈正相關(r=0.781,P=0.000);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提示患者年齡為 SPB 主要影響因素(t=3.911,P=0.000),可解釋SPBS得分16.1%的變異量,即隨患者年齡增大,SPB程度也隨之增加。這與殷利等[15]提出的患者年齡對鼻咽癌放療患者SPB產生影響結果類似。此次研究納入的研究對象,60~70歲33例(23.4%),71~80 歲 77 例(54.6%),80 歲以上 31 例(22.0%),患者年齡集中在70歲左右,與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一致。隨患者年齡增大,其產生了自己“不重要”“不被需要”的消極情緒,加之罹患疾病住院治療使其生活質量顯著降低[16],產生擔憂、無助、害怕等負性情緒。
3.2.3 婚姻狀況 由表1單因素分析可知,患者的民族、文化程度、職業(yè)狀態(tài)、此次住院天數、子女數不同,SPBS得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我國人口基數龐大,民族、文化程度高低、是否在職、住院時間長短和子女的多少與醫(yī)療資源不足關系不大,使大多數人仍然處于“看病難”的負擔中。從表2可知,患者婚姻狀況是SPB主要影響因素之一(t=2.278,P=0.024),其原因可能是目前住院就醫(yī)仍以配偶為主要照顧者,而喪偶或離異老年人的照顧者多為子女或護工,缺少配偶的關懷,患者產生自己增加家庭負擔、擔心家庭經濟不足以支付醫(yī)療費用的情緒[17]。本研究中患者經濟負擔維度得分(4.84±0.98)分,表明患者的經濟負擔較重,這與殷利等[15]和余瑞等[18]的研究結果類似,這反映了當前雖然我國醫(yī)療政策較好、人民收入水平穩(wěn)步提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醫(yī)療負擔,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颊咭蛘疹櫿叩娜笔мD而擔憂經濟和疾病治療,因此護理人員應注重對患者和照顧者同時開展健康教育,一方面鼓勵患者減輕心理負擔,另一方面通過指導照顧者影響患者情緒[19]。
本研究提示,老年COPD患者普遍存在SPB,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老年COPD患者SPB水平,提升優(yōu)質護理水平,控制并發(fā)癥發(fā)生,緩解其焦慮狀況。另外,需明確患者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收入情況、居住地等均會影響自我感受負擔水平,所以應及時給予全方位、系統(tǒng)化、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防范自我感受負擔的發(fā)生發(fā)展。本研究調查的病例僅限于60歲及以上老年COPD患者,未涉及其他年齡段,對于青、中年COPD患者自我感受負擔水平是否有區(qū)別,還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