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韓洪偉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以及人們對新生活的不斷向往,我國農村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此同時,一個新的群體以及名詞誕生——“留守兒童”。網絡、新媒體等會對兒童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而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更容易受到誤導。因此,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學校是留守兒童成長學習的主要園地,因此學校要盡可能運用信息技術對留守兒童進行正確引導,重視對其的心理健康教育,讓留守兒童能夠正確使用信息技術,積極地進行學習。新型的多媒體技術是現(xiàn)代教學最好的輔助工具,不僅深受學生的喜愛,將其運用到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還會有更好的教學效果。在運用新媒體的時候,可以多展示一些貼近兒童生活的例子,根據(jù)兒童的喜好進行教學,這樣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正確引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
首先,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基本都是在學校,教師對于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目前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只是師生關系,沒有與學生成為平等的朋友關系,這樣會使學生很難敞開心扉,教師不容易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其次,因為教學任務,有的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傳授學生的學習內容較多,對于學生生活以及心理成長變化的關注相對比較少。兒童階段是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最為重要的時期,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最重要的時刻,需要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積極健康發(fā)展。
最后,有的留守兒童因為父母沒有陪伴在身邊,性格比較孤僻,不愿與人交流,缺乏自信心,這給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少數(shù)留守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敢大膽向教師提問,也不愿意與同學討論,這使得教師較難真正了解留守兒童的困惑。
第一,運用信息化的溝通媒介,與留守兒童成為好友。學校應該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情況,并且根據(jù)當下所存在的問題實施解決方案,關愛留守兒童的心靈。要想更好地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充分了解其內心世界的變化,只有了解了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才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其心理健康發(fā)展狀況,才能夠針對其問題進行更好的方案安排,從而有目的性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進行正確的引導。
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其在教學當中的應用范圍也在逐步擴大,并且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教師在進行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工作的過程中,可以運用網絡以及新媒體設備,大大提高教育效果。教師也可以利用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利用網絡軟件建立溝通群,讓學生可以通過該群訴說自己的心事等;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分析,及時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幫助學生的心理向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提升,幫助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同時,教師應該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變化,只有清楚地了解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成因,才能夠合理地制定解決方案。
第二,通過對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實現(xiàn)學校、家庭對留守兒童的信息共享。例如,筆者任教的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qū)實驗第一小學近兩年在校園網中設有留守兒童家校互動欄目,盡可能地利用學校大型課外活動激發(fā)留守兒童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組織留守兒童參與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體育活動,讓更多的留守兒童展示自己的風采。學校有專人將留守兒童活動成果以圖片、視頻、文字等形式上傳到留守兒童家?;訖谀?,讓家長及社會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思維與能力、情感與價值觀等,讓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成長經歷。另外,學校還開設留守博客、微信公眾號、學校校訊通等,讓家長知道學校的教育發(fā)展歷程、促進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舉措,強化家校之間的聯(lián)系溝通,共同探討留守兒童教育方法。
第三,運用網絡課程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造相應的咨詢空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關注學生的成長變化,特別是學生的心理成長。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是目前最為重要的話題,教師在教授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教育學生如何為人處事。部分農村留守兒童在沒有父母陪伴的情況下,容易自卑、沒有安全感、性格孤僻,教師在運用網絡課程進行心理健康授課的時候,可以將現(xiàn)代化的計算機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形成一種新型心理健康教學形式,開展網絡課程后,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查閱,同時教師可以利用相應的信息技術手段在線上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為學生提供一個屬于自己的心理咨詢空間。這樣,教師能夠及時地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并且制定心理健康教學方案,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
比如,一些留守兒童如果在學習生活過程中性格孤僻,不愿意與同學交流,教師就要多與其進行溝通,了解造成學生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么。在了解原因之后,教師要根據(jù)情況多給予學生一些關愛,鼓勵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積極主動地與人交流,并積極參與班級活動。同時,教師可以設立相應的網絡課程,讓學生能夠利用網絡技術查詢、了解相關知識,為學生提供屬于自己的健康咨詢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兒童好奇心強的特點,多利用新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在使用新的教學設備的時候,根據(jù)學生的興趣點進行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qū)實驗第一小學針對學校的21 名留守兒童,安排了專門的臨時家長,即安排21 名教師對他們進行學習指導和心理呵護,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為了讓他們在假期也感受到家庭溫暖,學校專門制定工作實施方案,建立留守兒童工作群,全面掌握這些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生活學習和健康情況。21 名教師擔負起留守兒童的臨時家長職責,保證每天通聯(lián)一次,每周開展幫扶情況一總結,掌握他們的身心健康狀態(tài),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上報,學校負責協(xié)調社區(qū)共同解決。對于留守兒童如何利用網絡上課學習,學校在這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受到貧困以及家中兄妹多等條件限制,網絡課程學習輔導對于個別留守兒童家庭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針對這些特殊情況,學校分別制定“一班一策,專人專策”分類管理的方案,保障網絡輔導不漏一人、不缺一課,經共同努力,參與學習的留守兒童達100%。秉持著“一個不能丟,一個不能少”的宗旨,學校密切關注留守孩子的心理、學習、生活,全方位呵護留守兒童,使他們快樂成長。
第四,建立相關的親情群,促進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交流溝通。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建立親情群,及時與家長、學生溝通互動,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給予學生相應的關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一些聊天軟件的應用非常的廣泛,故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網絡科學技術,為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提供一個平臺,促進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幫助一些不愿與人溝通交流的學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礙。引導其與人溝通,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比如,一些留守兒童因為童年沒有父母的陪伴,嚴重缺乏自信心,認為自己什么也做不好,也不敢去嘗試新的事物,所以不愿溝通交流。對此,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建立親情群,讓學生與家長之間及時溝通交流,分享自己的快樂,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多運用現(xiàn)代的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參與其中,鼓勵學生積極正確地使用新的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多鼓勵學生,教師的認可是對學生最大的鼓勵,對于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生需提出表揚,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讓其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農村留守兒童群體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最為重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能夠正確地利用新的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同時,要想充分解決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與學生成為好友,讓其能夠敞開心扉談論自身的需求,接著根據(jù)學生的需求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正確的引導,在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只有擁有足夠的自信心,學生才能夠在將來的學習、生活中勇于面對更大的挑戰(zhàn),以及承受更大困難的打擊,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才能夠勇敢向前而不是退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鼓勵是非常重要的,一句鼓勵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滿自信,也很可能成就一位優(yōu)秀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