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錢明
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不僅要讓知識教學的目標良好實現,還應從多角度和多層面鍛煉提升學生的學科能力。這首先需要教師積極調整與轉變教學思維,認識到應試教育的不足,深入了解素質教育這種更為科學和人性化的教學培養(yǎng)方式。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才會為學生打造更加開放多元的課堂氛圍,創(chuàng)設各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并且關注學生多種學科能力的訓練。這樣的學習過程更加有助于學生體驗課程學習的趣味性,能夠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學到更多有價值的知識內容。
從數學課程的教學特點出發(fā),教師首先應當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觀察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這是學生學好這門課程,并能夠處理各種實際問題的依托。進入初中階段后,幾何知識的內容增多,學習難度也在一點點提升,要想讓學生很好地掌握相關知識,教師不僅要夯實學生的理論根基,還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觀察分析能力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分辨出各種圖形的特點和差異,有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點性質的掌握。
比如在教學“相似三角形的性質”這部分內容時,雖然課本中已經對這個知識點做了細致準確的闡述,但僅僅從理論層面理解這一知識內容,學生還是容易產生一定程度的認知偏差。對此,教師可以給學生兩個相似三角形的圖片,讓他們觀察這兩個三角形具備哪些共同點。學生帶著教師的問題進行學習,就可以明白“相似三角形就是角度相同、大小不同的兩個三角形”。如此,他們就很容易理解教材中闡述的理論,不會死記硬背概念。在數學教學中,訓練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極為重要,這是讓學生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相應的知識內容,并且具備很好的問題分析解答能力的依托。
在數學課程的教學中,僅僅讓學生理解記憶相關的學習內容顯然是不夠的,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生知識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這會更有助于學生學科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從具體的教學內容出發(fā),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實踐探究的活動過程,以此為學生的知識應用提供嘗試的空間。這樣的活動方式更加輕松有趣,學生可以展開各種探究,加深對課本中知識原理的理解認識,提升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更加喜愛這門課程的學習。
以《平行四邊形》這節(jié)內容的教學為例,教師在開始上課前可以先對學生進行分組,在講完相關知識點后,再給學生布置小任務:判斷哪個圖形是平行四邊形。由于學生剛接觸這個知識,對平行四邊形的相關概念還不太了解,而小組合作正好可以彌補學生的知識空缺,能夠給學生提供交流討論的空間,讓學生就各種圖形做更細致深入的分析。這會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充分,學習的效率也會更高。
在數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思維的訓練極為重要。思維不僅是學生學科能力的重要構成,也是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大幅提升知識應用和實踐能力的依托。教師在課堂上要關注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鍛煉,要多創(chuàng)設一些開放有趣的討論活動,讓學生的思維得到良好發(fā)散。同時,教師可以從知識點出發(fā),設計各種開放的實踐探究活動,以此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認識,并且訓練學生的思維素養(yǎng)和思維品質。
比如,在學習《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的選用》這一節(jié)時,各種各樣的圖表出現在學生眼前,學生很容易覺得眼花繚亂,在還沒有充分熟悉各種圖表前,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學習認知障礙。這時教師不妨調整與轉變教學思維,將圖表轉換成敘事形式,讓學生根據圖表里的內容任意發(fā)揮,將其想象成一個故事,然后上臺分享,做各種個性化的設計與表達。這樣的活動方式能激發(fā)學生的表達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有了這個學習基礎后,教師再給學生具體分析解讀每種圖表的特性,學生理解起來會更為輕松,學習的障礙也會逐漸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