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摘 ?要】隨著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國家對于不同類型人才的需求國家對于教育方面人才培養(yǎng)傾向力度更高加強學校與家長共同教育,讓學生在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合作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一方面,小學老師可以了解不同學生的家庭情況。這樣教育可以更有針對性,另一方面,家長也能了解老師工作的不容易,以及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情況,這樣能夠及時配合,有力的增加聯(lián)系。讓學生在學校和家長之間能夠達到有利的了解。
【關鍵詞】家校教育;共同合作;管理策略
引言:
家校共育的關鍵就是讓家長和小學班主任能夠有效地配合。這里講的配合主要是包括對于學生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的一致性,避免家長和小學班主任產(chǎn)生太多的不同觀點。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家校共育的理想效果。推動小學生的各個方面穩(wěn)定發(fā)展,不過也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老師和家長配合起來難度增大,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加強學校,小學班主任與家長的合作。對于學生發(fā)展學校開展工作具有重大意義,但是在家校共育過程當中小學班主任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家校共育小學班主任存在的問題
1.小學班主任不同的教育水平
小學班主任不同的文化素質(zhì)。他們管理方面,不同班主任文化素質(zhì)直接關系到家長和學校共同教育孩子的問題,不過具體來看,很多班主任文化素質(zhì)較低,所以在和家長共同教育孩子的時候出現(xiàn)不理解家長的情況。所以對家校共育的相關理論比較不理解。進而在相應的管理策略上存在著不足之處。
2.不重視家校共育的實踐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關于家校共育的理論應該比較完善,但是在具體實際過程當中,卻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雖然很多班主任知道家長和學校共同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具體實踐過程當中,卻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二、家校共育家長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家校共育過程當中,家長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家長過分地相信學校對于學生的管理,如今兒在教育孩子過程當中,家長幾乎缺少投入,只有在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才會及時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沒有發(fā)揮家長應該發(fā)揮的作用。家長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進而在家庭教育過程當中,存在著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學習成績好。那什么都沒有關系,家長太忙,沒有時間配合老師的教育工作,只注重孩子外在的經(jīng)濟方面供給。卻忽視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三、家校共育小學班主任的管理策略
1.激發(fā)班主任家校共育的合作積極性
從學校方面來講,班主任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家校共育的過程當中,他們的合作意識與配合性直接關系到家校共育的成果問題,因此學校管理者應該重視起來并且應用合適的方式來激發(fā)班主任在家校共育方面的積極性,只有他們真正喜歡上和家長進行溝通,共同教育,那么其中的很多問題才能夠得到很好地解決。思想方法的改變可以有效地增強家校共育的實踐。例如:在小學一年級的家校共育管理策略當中,班主任可以定期開展家長和老師共同參與的三方游戲,例如到了周末,可以約上家長一起去戶外做一些鍛煉。這樣老師和家長可以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讓孩子充分和他們進行交流,也能夠了解孩子現(xiàn)階段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通過老師和家長共同配合,讓學生能夠在成長環(huán)境和認知心理方面得到有效的改進,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2.增加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效率
在小學班主任的指導下,應該怎樣讓家長和學校積極配合,必須就是班主任具備相應的教育素質(zhì)。另外,小學班主任應該根據(jù)不同的家庭情況,不同家長的具體情況,采取不一樣的交流方式。這樣下去才能達成更為理想的家校共育效果,例如:在一年級家長溝通中面對不同類型的家長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在和知識水平較高的家長溝通過程中,班主任應該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議。并將有用的方法用到孩子教育過程當中,面對過于寵溺孩子的家長時候,班主任則應該加強關注他們對孩子的正向教育。并且讓他能夠改變教育方式讓他們在正確的教育方式下,讓孩子積極成長。班主任應該加強關注他們對孩子的愛并且付出足夠多的耐心從家長的角度著手讓他們明白自己對于孩子如何進行正向教育。在于,家里條件不好的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是班主任要做好孩子的心理教育工作而且要和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方式給予他們更多的交流。在和脾氣不好的家長進行溝通時,要采取恰當?shù)?,穩(wěn)當?shù)姆绞剑苊夂退麄冊诤⒆佑袉栴}時發(fā)生沖突。因此面對不同類型的家長班主任應該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這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夠有效的解決問題讓學生能夠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情況下,都能夠得到有效地解決。
3.增加班主任家校共育的素質(zhì)
很多班主任具備一定的家校共育意識,但是他們?nèi)狈ο嚓P的專業(yè)知識,因此在具體操作過程當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面對這種情況,可以提升班主任家校共育的理論水平,聘請專業(yè)的人員來進行相關講座。讓小學班主任積極參加。同時也可以組織交流會,也讓老師們進行相互心得交流。
總而言之,在小學家校共育過程當中,為了更好地提高家校共育的效果,小學班主任應該不斷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學生家長主體更好的參與班主任的工作。與班主任進行積極配合,讓孩子的問題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解決。促進孩子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下學習讓孩子在小學階段就能夠積極向上,打造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翠花.家校合作在小學班主任日常管理中的運用研究[J].才智,2020(09)
[2]吳偉霞.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學班主任管理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2)
[3]劉鳳維. 在家校共育背景下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工作探索[J]. 好家長,2019(23):1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