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清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感受詩文的特色,并且體味作者對祖國壯麗河山的贊美之情、及其偉大的抱負。
2、理解寫景、抒情和議論的方法。
教學策略:
1、安排一課時。
2、借助直觀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引導學生賞析詩歌,提升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對寫作背景略作介紹,幫助學生把握主題。
教學過程:
課程導入:
欣賞視頻:沁園春·雪
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后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書法家。
朗讀詩文:教師可以領讀,學生跟讀。
課文翻譯: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一一對應地翻譯。
注釋學習:
【1】沁園春:詞牌名,又名“東仙”“壽星明”“洞庭春色”等。雙調,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韻;后段十二句,五平韻。
【2】惟余:只剩下。余:有版本作“馀”。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形容空曠無際。
【3】頓失:立刻失去。頓:頓時,立刻。滔滔:滾滾的波濤。
【4】原馳蠟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晉高原”。馳:有版本作“驅”。蠟象:白色的象。
【5】須:待、等到。
【6】“看紅裝”二句:紅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裝飾艷麗的美女裹著白色的外衣,格外嬌媚。紅裝:身著艷麗服飾的美女。一作銀裝。妖嬈(ráo):嬌艷嫵媚。
【7】競折腰:爭著為江山奔走效勞。折腰:傾倒,躬著腰侍候。
【8】“秦皇漢武”二句:是說秦皇漢武,功業(yè)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遜色。秦皇: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創(chuàng)業(yè)皇帝。漢武:漢武帝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略輸:稍差。文采:本指辭藻、才華。這里引申為文治。
【9】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統(tǒng)一大業(yè)的皇帝。宋祖:宋太祖趙匡胤,宋朝的創(chuàng)業(yè)皇帝。
【10】稍遜風騷:意近“略輸文采”。遜:差。風騷:本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后來泛指文章辭藻。
【11】天驕:漢時匈奴自稱為“天之驕子”,以后泛稱強盛的邊地民族。
【12】成吉思汗:元太祖鐵木真統(tǒng)一蒙古后的尊稱,意思是“強者之汗”。
【13】“只識”句:是說只以武功見長。識:知道,懂得。雕:一種鷹類的大型猛禽,善飛難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強的射手。
詩文賞析: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總寫北國雪景,把讀者引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不僅突出了詩人對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獨到優(yōu)雅,可以冠結全篇。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這句詩是對雪景的大筆鋪陳。
“望”字統(tǒng)領下文,直至“欲與天公試比高”句?!巴?,有登高遠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顯示了詩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那豪邁的意興。“望”字之下,展現(xiàn)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些最能反映北國風貌的雄偉景觀,也正是中國的形象。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運用了動態(tài)描寫,表現(xiàn)了活潑奔放的氣勢。加上“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句,表現(xiàn)“山”“原”與天相連,更有一種奮發(fā)的態(tài)勢和競爭的活力?!吧健薄霸倍际庆o物,寫它們“舞”“馳”,這化靜為動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飄飛中遠望山勢和丘陵綿延起伏,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更因詩人情感的躍動,使作者眼前的大自然也顯得生氣勃勃,生動活躍。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p>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寫的是虛景,與前十句寫眼前的實景形成對比,想像雪后晴日當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氣象。雪中的景象在蒼茫中顯得雄偉,雪后的景象則顯得嬌艷。“看”字與“望”字照應;“紅裝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裝,形容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的艷麗景象?!胺滞庋龐啤保澝赖募で橐缬谘员?。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可謂承上啟下,將全詞連接得天衣無縫?!敖饺绱硕鄫伞背猩希偫ㄉ掀膶懢?,對“北國風光”作總評;“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啟下,展開對歷代英雄的評論,抒發(fā)詩人的抱負。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以“惜”字總領七個句子,展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詩人于歷代帝王中舉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開一幅幅歷史畫卷,使評論得以具體形象地展開,如同翻閱一部千秋史冊,一一加以評說。一個“惜”字,定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基調,飽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詞極有分寸,“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并不是一概否定。對成吉思汗欲抑先揚,在起伏的文勢中不但有惋惜之極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識”二字而帶有嘲諷之意?!皬澒浯蟮瘛保浅魃竦乇憩F(xiàn)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畫龍點睛之妙。將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一筆帶過,轉向詩人所處的當今時代,點出全詞“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主題?!敖癯笔且粋€新的時代,新的時代需要新的風流人物來帶領。“今朝”的風流人物不負歷史的使命,超越于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將創(chuàng)造空前偉大的業(yè)績,是詩人堅定的自信和偉大的抱負。這震撼千古的結語,發(fā)出了超越歷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壯志。那一刻思接千載,那一刻洞悉未來,那一刻豪情萬丈,那一刻傲視古今。
通篇賞析:
《沁園春·雪》突出體現(xiàn)了毛澤東詞風的雄健、大氣。作為領袖毛澤東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負,與廣闊雄奇的北國雪景發(fā)生同構,作者目接“千里”“萬里”,“欲與天公試比高”;視通幾千年,指點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闊豪放、氣勢磅礴的風格。
全詞用字遣詞,設喻用典,明快有力,揮灑自如,辭義暢達,一瀉千里。全詞合律入韻,似無意而為之。雖屬舊體卻給讀者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單是從詞境中表達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達系統(tǒng)的詞語,鮮活生動,凝練通俗,易誦易唱易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