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琛
摘要:琵琶重奏,是琵琶演奏逐漸發(fā)展衍生出來的藝術形式。本文通過分析《三六》演奏,認為琵琶重奏的學習要點為“打開耳朵”、“互相交流”、“互相配合”。本文對如何演奏好《三六》進行了探討,分析了演奏能力、演奏技巧、演奏方式對重奏質(zhì)量的影響,如何利用《三六》去練習、學習到琵琶重奏的基本能力。本文通過《三六》對如何全面的學習一首重奏曲目進行了探討,結合排練、演奏等實踐心得,梳理過往文獻,探索琵琶重奏學習要點。希望對剛剛或是正在學習琵琶重奏的學者們提供一些學習經(jīng)驗。
本文分三章對“通過《三六》淺析琵琶重奏的學習要點”進行分析,從中將對《三六》的風格特點、演奏技巧、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研究。通過《三六》總結歸納出琵琶重奏的一些學習要點。
關鍵詞:琵琶重奏;《三六》:學習要點;
一、引言
琵琶重奏,是琵琶演奏逐漸發(fā)展衍生出來的藝術形式。琵琶在我國的歷史年代久遠,這件樂器在經(jīng)歷了歷史的淬煉后,演奏技法越發(fā)成熟。唐代時期,琵琶藝術被人們稱贊,出現(xiàn)了許多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和樂曲,例如曹善方,是唐代樂坊的第一流樂師,以及當時著名的樂曲《霓裳羽衣曲》。宋代后,琵琶走向民間,與曲藝結合,作為當時彈詞、牌子曲等說唱藝術形式的伴奏樂器。明清時期,與戲曲結合,琵琶演奏發(fā)展逐漸完善,被融入了民間器樂合奏。這個時期出現(xiàn)了很多流派,例如平湖派、汪派等。20世紀中葉,琵琶以傳統(tǒng)樂曲為主。1960年以后,出現(xiàn)了許多新作品,例如《彝族舞曲》、《歡樂的日子》等等,琵琶曲《三六》也在這個時期出先,開啟了琵琶步入現(xiàn)代的大門,也開始了探索琵琶重奏藝術的先河。
如今琵琶重奏藝術的發(fā)展不斷前進,出現(xiàn)了很多令人贊嘆的重奏作品,使人感受到琵琶的無限魅力。本文將對我們學習《三六》的實踐過程進行總結性描述,希望對剛剛接觸琵琶重奏的學者一些學習經(jīng)驗。
二、樂曲《三六》
2.1? 樂曲介紹
學習一首樂曲,我們需要了解樂曲的背景,從而把握對樂曲曲風的了?!度肥且皇酌耖g樂曲,江南絲竹八大曲之一。原譜為流水板,節(jié)奏明快,又名《三落》、《梅花三弄》。這首《三六》在民間有很多版本,而本文這首樂曲是由林石城先生20世紀60年代改編為琵琶二重奏曲目的版本。
這首樂曲有很多變體,例如《慢三六》、《快三六》等等,他們都是由一個名為《老三六》的母曲衍生而來,這些曲目體現(xiàn)了江南的音樂風格,體現(xiàn)了江南的人文風情,體現(xiàn)了江南的民間色彩。
2.2? 樂曲分析
《三六》這首樂曲運用了“加花”、“集段”、“集句”“、聯(lián)句”等編曲手法,是江南絲竹風格較早的作品。這首作品結構與西方的回旋曲式類似,樂曲中有五次“合頭”,每次“合頭”后接入不同的段落、材料,第四段演奏完后接第五遍的合頭最后三小節(jié)與之前四遍不同,然后接尾聲。
整首樂曲節(jié)奏明快,情緒熱烈,大致結構如下:
樂曲的引子是一個一段體結構,由8 個樂句組成,第1 小節(jié)為散板,
可以劃分為2 個樂句,節(jié)奏自由,一聲部為旋律,二聲部襯托。第2 小節(jié)開始進入正板,此時速度逐漸漸快,第2、3小節(jié)是一個小節(jié)一個樂句,4-7小節(jié)為第五樂句,8-9為第六樂句,10-13為第七樂句,14-16為第八樂句。在引子這一段落的散板部分,二聲部的襯托表達了江南水鄉(xiāng)特色,進入正板后,一聲部作為主旋律,二聲部為一聲部作和音,通過使用琶音、掃弦、摘、雙彈、推拉弦等演奏技法,與旋律構成和弦關系,突出了節(jié)奏的重音,增添了音樂的活力。
合頭部分為17-40小節(jié),前四次合頭使用的部分為17-37小節(jié),最后
一次與尾聲相連的合頭為17-34,38-40的部分,但兩次總小節(jié)數(shù)都為21小節(jié)。在合頭部分,一聲部作為主旋律,二聲部作為一聲部的和音,為音樂突出重音,與一聲部構成和弦。在這一部分,琵琶二聲部相比引子部分,多了一些潤飾音的加入,例如22小節(jié)的第二拍。以及用了嵌當、讓路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例如18-20小節(jié)、31-33小節(jié)。
在第一次合頭后,演奏【一】部分。這一部分共要演奏18小節(jié),其中有四小節(jié)重復。這一部分的特點為前八后十六節(jié)奏的使用,主旋律一聲部每
個樂句的開頭都為跳躍性的前八后十六節(jié)奏,以及51-53小節(jié)的二聲部
的前八后十六節(jié)奏,使這一樂段顯得歡快、俏皮。二聲部作為一聲部的和音,推動音樂的律動,在這部分,二聲部的推拉弦演奏出具有韻味的音效,增添了江南絲竹的藝術特色。
第二次演奏合頭后,接奏【二】部分?!径坎糠种餍傻墓?jié)奏為十六分音符,一聲部在55-62小節(jié)為高、低聲部對話形式,63-66小節(jié)的材料來源于【一】部分的41-44小節(jié)。67-80小節(jié)的特點是重音的變化,例如70-71小節(jié),一聲部利用雙彈改變重音的位置,改變了音樂的律動。二聲部也配合一聲部律動的改變,例如74小節(jié)在第一拍的弱拍加入掃弦,改變重音位置。75-80小節(jié)的材料也來源于【一】部分的49-54小節(jié)。綜上所述,本部分的特點為一聲部旋律重音位置的改變和旋律節(jié)奏都為十六分音符。
第三次演奏合頭后,接奏【三】部分。這一部分的特點為一聲部的大切分節(jié)奏,以及二聲部的琶音。一聲部的泛音以及二聲部的琶音再次突出江南水鄉(xiāng)韻味,本部分二聲部節(jié)奏較為舒緩,為一聲部和音。
第四次演奏合頭后,接入【四】部分。本部分一聲部以密集的十六分音符構成旋律,通過重音的改變突顯江南絲竹的特色風格,二聲部配合一聲部,通過使用雙彈來配合一聲部的重音變化。一聲部主旋律在98-103小
節(jié)與104-109小節(jié)是高、低聲部的對話形式,本部分更突出旋律性、流暢性。二聲部為一聲部配和音,以及突出重音。本部分旋律稍有總結性的趣味,為進入尾聲做鋪墊。
第五次演奏合頭后,接尾聲。第五次的合頭使用合頭的二房子。進入尾聲后轉(zhuǎn)為3\4拍。尾聲由五個樂句組成,前兩個樂句為平行關系,后者為前者的加花變奏。第三、四樂句完全相同。最后一句由3\4拍轉(zhuǎn)為2\4拍結束。
整首樂曲情緒歡快、熱烈,體現(xiàn)了濃厚的江南絲竹音樂色彩。
2.3? 演奏分析
演奏是樂手對樂曲的實踐。對于演奏,我們不僅需要樂感,還需要對作品進行分析,了解作品的曲風、內(nèi)涵,對演奏進行有思考的處理。
這首琵琶二重奏曲《三六》,運用了琵琶右手技法的彈挑、掃弦、輪指、雙彈、琶音、分弦等、以及左手技法的揉弦、推拉弦、泛音等。想要細膩演奏好本曲,還是需要一定功力的。江南絲竹風格的樂曲對于琵琶音色的要求偏高,琵琶音色種類繁多,演奏時,我們通過右手觸弦的位置、指甲與弦的接觸面積與方向、過弦速度、以及右手摁弦等多種方式來改變音色。在樂譜中也有明確的標識,例如42-44小節(jié)中都有在音的左上方標識上、中、下的標記,用來提醒演奏者使用觸弦位置的改變來改變音色。
對于演奏音色,影響較大的還有手型。琵琶的手型除了常態(tài)手型,還有三種,分別為:龍眼型、鳳眼形和絲竹型。本首樂曲優(yōu)先采用絲竹型,絲竹型手型演奏的音色清脆,符合江南絲竹的音樂特色。
在本首樂曲中的強弱也在曲譜中有清晰的標注,做好了譜面上的要求,我們盡可能的去要求自己再做一些合理的處理,例如樂句的漸強漸弱、音量的處理等等。在本曲中做一些處理時,我們應該在這里特別注意,在演奏重音時,不要過于剛強,在漸強漸弱時,也要逐漸變化。
三、樂曲《三六》中重奏的學習要點
我在初次接觸重奏曲目時,老師先將每個聲部分給各位同學,然后同學們各自在課下練習,有的同學練熟了會在課下去找其他聲部的同學合一合,享受重奏的樂趣。練習重奏曲目,需要保證每個聲部對于自己聲部的熟練度,先把自己聲部掌握,再去和其他聲部進行合奏,是基本要求。
當每個聲部都有了熟練度以后,就可以在一起進行排練了。在排練過程中,首先要求就是各個同學的弦要調(diào)準,第一次排練時,速度可以慢一點,進行嘗試,在練習過程中,也可以以慢速進行練習,用來達到更好、更細膩的練習效率。在這首《三六》中,一聲部和二聲部的節(jié)奏其實是不盡相同的,在這種不同的節(jié)奏下,為了使樂曲依然整齊,我們需要從自己的演奏中分離注意力,去互相聽各自的聲部,在初次接觸重奏曲目時是有一定難度的,應該刻意去練習。
剛開始必然出現(xiàn)的問題是亂,由于節(jié)拍不穩(wěn),一開始還算整齊,后來越彈越亂,解決這種問題可以先用節(jié)拍器去練習,在節(jié)拍器的輔助下,我們可以訓練在重奏中的其他能力,例如打開耳朵互相聽。其實重奏最重要的是打開耳朵,只有可以互相聽見、聽清彼此的聲部,我們才能做出進一步的處理。其次是音準問題,在這首樂曲中,二聲部的推拉弦尤其的多,如果每個人的音準都差那么一點點,那么整體產(chǎn)生的不協(xié)和程度其實要大很多。對于音準的練習就涉及到基本功,左手的按弦能力應該到位,然后是耳朵對于音準的分辨能力,二者結合控制推拉弦的音準。
對于重奏的要求,由于各個曲目曲風各不相同,具體要求也不同。本曲為江南絲竹風格的樂曲,那么對于兩個聲部之間的配合要求,就要做到你增我減的處理方式。兩聲部互相配合,做到氣息相同,結合融洽和諧。
四、結論
重奏,對于同學們的技術要求較高,不但要做到節(jié)奏、音準的完全準確,還要做到與他人完美融合,從演奏中分離出來,與他人進行交流、互動,這是比較難的一點。
完成一個有質(zhì)量的重奏,不但需要我們做到開頭一起進,中間合在一起,結尾收在一起,還需要大家齊心協(xié)力,多去配合,從而產(chǎn)生默契。需要我們自己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需要一個聽覺感官靈敏的耳朵。
琵琶的重奏藝術,也促進了我們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互相督促,為我們的習琴之路增添了色彩。
參考文獻:
[1] 琵琶重奏訓練初探.王梓.中央音樂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4月
[2] 江南絲竹中的琵琶演奏藝術.李莉.上海音樂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6月
[3] 淺談江南絲竹中的琵琶藝術特征.侯藝航王立揚.藝術評鑒
[4]《三六》與《三六》“家族”.伍國棟.中國音樂(季刊).2006年
[5]江南絲竹與廣東音樂在上海的嬗變同異概論.阮弘.上海音樂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