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逐步完善,教育內容越來越豐富,家庭教育在個人教育中發(fā)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逐步走進大眾的視野。父母作為家庭教育的第一執(zhí)行者,必然要擴充自身教育知識、提高教育能力、更新教育觀念,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家長,不僅如此,還要掌握必要的教育方法,促進親子關系和諧發(fā)展,故本研究提出了“智慧父母”的理念,并對其素養(yǎng)進行系列研究。
關鍵詞:家庭教育;智慧父母;父母素養(yǎng);教育能力;教育理念
2019年,《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2035》提出了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強調了2035年教育發(fā)展的八個主要目標,涉及學前教育、義務教育等內容,但唯獨遺漏了“家庭教育”。錢學森先生曾發(fā)問道“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yǎng)不出杰出的人才?”盡管學校教育在培養(yǎng)杰出的人才方面的確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杰出人才的培養(yǎng)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責任,家庭教育在其中也應承擔著無可替代的責任。對于孩子來說,父母扮演著獨一無二的教育角色,父母的教育素養(yǎng)從根本上決定著子女的家庭受教育水平。本研究試圖探索智慧父母的內涵,構建智慧父母的素養(yǎng)結構,挖掘新時代培養(yǎng)智慧父母的現(xiàn)實意義,以期為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更好發(fā)揮其教育作用提供借鑒意義。
一“、智慧父母”的內涵界定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僅直接擔負著家庭教育的實施,更是決定了家庭教育的結果,父母素養(yǎng)的高低深深地影響著一個孩子的未來。那么,什么樣的家長才能在家庭教育中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他們應該具備哪些素養(yǎng)?對此,本研究提出了“智慧父母”的概念。
(一)“智慧父母”的提出背景
陳鶴琴在《家庭教育》中強調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應該遵循正面教育、以身作則的原則,并涉及身體健康、道德教育、智育三個方面的內容。然而當下,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還是存在許多的問題,因此,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父母:
1.??? 失格型父母
當下我們正處于一個快速發(fā)展的社會,人們也正在經歷著一種快節(jié)奏的生活,許多父母都說自己為了孩子,拼命賺錢,顧不上對他們的教育。但是,當發(fā)現(xiàn)孩子成績不好,或者犯了錯誤時,便會不問緣由就是一頓打罵,這種行為在研究者看來并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虐待他們?!斗克肩鞯某鯌贅穲@》里,思琪被補習班老師李國華侵犯,父母不僅沒有發(fā)現(xiàn)女兒的不對勁,反而在她委婉表達自己遭遇的時候評價“騷”,這是另一種的虐待孩子的表現(xiàn)。無論是肉體身上的虐待還是精神上的虐待,都是父母失格的表現(xiàn),更遑論一些父母做出販賣兒童等違反犯罪行為。
2.??? 自然型父母
有一些父母認為,教育孩子時應該不受外界干擾,不急功近利,而是讓孩子自然地成長,這類父母被稱為自然型父母。在他們看來,純粹讓孩子自己發(fā)展的放養(yǎng)式教育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和適應能力,促進他們發(fā)展成熟,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然而,他們忽略了在孩子最初接觸某一新鮮事物時,會有害怕、好奇和大膽的嘗試,這些都會對孩子之后的發(fā)展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因此,作為父母如果不能做到有效指導和正確引領孩子,那么也是失職的。
3.??? 干涉型父母
隨著近年來家庭教育在教育體系中愈來愈受重視,很多家長打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旗號,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興趣班,將孩子每天的生活都塞滿,讓他們失去了喘息的機會。這種干涉型父母是想要教育、管理孩子,卻沒有掌握恰當?shù)姆椒?,反而給孩子帶來巨大壓力,造成了事倍功半的結果。因此,這種不僅沒有考慮到孩子當前階段的發(fā)展需要和能力,還過多的干預孩子生活的教育,無疑也是父母失職的表現(xiàn)。
(二)“智慧父母”的內涵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曾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钡拇_,不論人們是否明白孩子的價值,是否懂得參與孩子生活的必要性,是否具備教育孩子的能力,都可以成為一名父母,這也難免會導致失職家長的存在。因此,家庭教育中首當其沖應該做的事情是幫助父母明確他們的職責,讓他們成為明白孩子價值、懂得愛孩子、善于與孩子交流、合理參與孩子教育生活的“智慧父母”,并以之為其終身奮斗的目標。所謂“智慧父母”,其內涵具體表現(xiàn)為如下三個方面:
1.??? 培養(yǎng)孩子而非利用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是父母愛情的結晶,而非一時不慎造成的負擔;他/她應該在期待中降臨,而非在咒罵中出生;應該在愛護中成長,而非在利用中長大。作為父母,既然準備生下一個孩子,就應該為培養(yǎng)一個孩子做
好準備,為他們創(chuàng)造出和諧而溫馨的家庭氛圍,而不是將他們看作夢想的繼承者、攀比的道具和賺錢的工具。人們常說“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卻忘記了下一句“父欲教而木成舟”。蘇霍姆林斯基在《家長教育學》一書中通過事例強調,作為父母“絕不允許養(yǎng)而不教”,因為這不僅會導致家庭失去孩子,還會導致社會失去未來,甚至會危害整個民族。[1]故“智慧父母”的職責,不僅是生下孩子,還要會用正確的方法教育他們,指引他們走向光明。
2.??? 參與教育而非干預生活
我國近二十年來,教育領域改革中的一個顯著特征便是強調“家長參與”,[2]這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家庭教育的發(fā)展。“家長參與”不僅有利于促進父母了解孩子,更有助于打破親子間的隔閡。然而一些父母誤以為參與孩子的教育便是干預孩子的生活,從而過多地安排孩子的學習計劃和學習時間,過分地干預他們的在校生活。每個人都有獨立的思想,父母也應該在尊重孩子想法的前提下,協(xié)助他們管理時間,而不是全盤掌控孩子。完全滲透式地干預,不僅不利于孩子的發(fā)展,還會影響親子關系的發(fā)展,管得越多,孩子便會越想要反抗。因此要想成為一名“智慧父母”,就要改善自己的心態(tài),把握好尺度,合理地參與孩子的教育中。
3.??? 溝通了解而非侵犯隱私
有研究表明,親子間良好的溝通可以發(fā)展兒童的親社會行為,而異常的溝通則導致反社會性或非社會性心理行為的出現(xiàn)。[3]父母通過各種途徑都明白一定要時常跟孩子進行溝通交流,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事情孩子都不愿意跟父母傾訴,再加上親子之間代溝逐步加深,便會經常出現(xiàn)“溝而不通”的現(xiàn)象。于是家長便去偷偷翻看孩子的日記本、手機等私人物品,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在侵犯他們的隱私,還言之鑿鑿:“你才多大啊,就有自己的隱私啦?!边@種侵犯隱私的行為,不僅會造成親子間的誤解,還會導致孩子更加不愿意向父母吐露心聲。因此,“智慧父母”應該做到和孩子一起坐下來,以平等、包容的心態(tài)與孩子進行溝通,并不斷調整自己在對話中的言行,從而促進交流的有效開展。
二、“智慧父母”的素養(yǎng)結構
(一)心理素質
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認為,父母的心理素質對兒童的心理健康具有深遠的影響,情緒平穩(wěn),心態(tài)豁達,行為具有理性的父母,會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并為他們的健康人格奠基。[4]故對于“智慧父母”而言,首先要會調節(jié)自己的心理,構建健康的心理素質體系,這要求父母們至少從以下三個角度入手,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
1.??? 善于運用情緒優(yōu)先處理法
情緒優(yōu)先處理法,要求父母做到先放下自己的負面情緒,去處理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陳述事情的經過并表達自己對該事情的想法,再給出合理的建議,在幫助孩子疏導自己情緒的同時給出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指導。作為一名“智慧父母”,除了做到優(yōu)先處理孩子情緒,也要構建“不將工作上的不順意帶回家”的意識,避免因為自己的情緒不穩(wěn)定傷及孩子身心的行為。
2.??? 構建親子平等對話的觀念
在我國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觀念中,父母是權威,掌握話語權,孩子只是行為的執(zhí)行者。然而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決定不一定就是適合孩子的,只有嘗試過、努力過才能確定有沒有發(fā)展的可能性。在親子關系中,犯錯誤的不一定是孩子,未經歷過實踐證實的推論都不能被視為真理,故“智慧家長”應該構建親子間平等對話的觀念,即父母和孩子雙方共同理解、同情和欣賞的過程,而非隨意聊天。[5]
3.??? 建立寬容的心態(tài)
劉秀英指出寬容是做父母的基本功之一,[6]作為父母我們不能代替孩子成長,經歷社會的風吹雨打,但倘若我們能夠寬容地對待孩子,善待親子間為數(shù)不多的共處時間,那么我們就邁出了成為“智慧父母”的一步,而另一步便是寬容的對待別人,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學會愛身邊人、愛世界的大愛觀。作為父母,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情就吵吵嚷嚷的,不能做到寬容地對待長輩和陌生人,那么在孩子長大后,他也會對父母傲慢無禮,甚至出現(xiàn)拳打腳踢的現(xiàn)象。
(二)教育知識
作為一名“智慧父母”,為了有效地培養(yǎng)孩子,也是為了能讓自己成為一個榜樣,必然要掌握一定的教育知識,如家長接受的教育知識和家長應給教給孩子的知識:
1.??? 父母應該接受促進自身發(fā)展的教育知識
20世紀20年代,阿德勒和他的同事提出了“父母應該接受教育”的觀點,這一觀點推動了教育界對父母教育的重視。因此,作為“智慧父母”,必須要養(yǎng)成閱讀書籍的習慣,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術知識,掌握與孩子有效溝通交流的知識,增加自己對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發(fā)展的了解,同時,要掌握必要的基礎的救護知識和技能,在孩子遇到不小心噎著、落水等特殊情況時能有應對方法。更為重要的是,“智慧父母”在開展家庭教育的時候,對于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礎知識應該有所了解。
2.??? 父母應該學習助力孩子成長的教育知識
孩子不僅僅是家庭的,更是社會的。因此,在他們步入社會之前,“智慧父母”應該引導他們建立健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夠明辨是非,做到不被眼前的利益誘惑,不為身外之物困擾。同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把握好寵溺與嚴厲的度,學會培養(yǎng)孩子樂觀、自信和堅強的意志品質。更為重要的是,父母要學會以發(fā)展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鼓勵式教育”要比“挫折式教育”來得更有效,一時成績的好壞不能決定一世的人格,故父母一定要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幫助他們發(fā)展成為更好的自己。
(三)教育能力
“智慧父母”不僅要提高其心理素質、掌握必要的教育知識,還要提高其自身的教育能力,從而有效地教育孩子:
1.??? 具備引導孩子科學閱讀的能力
對于閱讀這件事情需要父母身體力行地帶動孩子進行,而不是孩子閱讀,自己在玩手機,為了避免“假閱讀”的現(xiàn)象,也為了提高閱讀的效率,我們更多地提倡閱讀紙質書。僅僅做到前面幾點是不足以被稱為“智慧父母”的,孩子不僅要閱讀,還要會閱讀,除了不健康的書籍,孩子們應該接觸涉及不同領域的書籍,拓展自己知識面的同時,增加一定的閱歷,同時,父母也要主動地將自己經歷的事情分享給孩子。更重要的是,父母不要因為覺得孩子小就不讓孩子知道社會不完美的方面,多帶孩子出去見見外面的世界也是閱讀的一種途徑。
2.??? 具備用親情滋潤孩子的能力
夫妻關系是家庭中的核心關系,良好的夫妻情感是家庭教育的基礎。夫妻關系好,家庭根基就好,孩子的問題就會少,即使出現(xiàn)問題,家長解決起來也會目標一致,齊心協(xié)力。[7]用父母間的愛灌溉孩子,不僅會促進孩子建立正確的性別觀,還會影響他們將來的戀愛觀和世界觀。親情的滋潤不僅僅指父母之間的愛,還包括父母對長輩的孝。現(xiàn)在的你怎么對待自己的父母,孩子將來就會怎么對待你們。因此,作為“智慧父母”一定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認識或不認識的人。
3.??? 具備學與孩子溝通的能力
溝通是連接父母與孩子的橋梁,正如上文提到的,“智慧父母”要樹立與孩子平等有效對話的觀念,對于孩子的傾訴要有耐心,每天拿出一定的時間與孩子進行交流,觀察孩子的變化,不僅如此,還要學會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這樣才能有益于推動家庭教育的進行。
4.??? 養(yǎng)成反思教育言行的習慣
家長常教育孩子要會反思自己,然而作為“智慧父母”,更應該起到榜樣作用,每天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有失當之處;反思自己對孩子是否過于寵溺或者過于嚴厲;反思自己是否尊重孩子,有沒有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們身上;反思自己答應孩子的是否做到了,有沒有做到賞罰分明。這些反思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讓自己成為一名更合格的父母。
三、新時代“智慧父母”的現(xiàn)實意義
在教育現(xiàn)代化、信息化的新時代,“智慧父母”的提出,不僅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實施,更有利于父母自我要求的提高,從而更加深刻有效的影響孩子,推動社會的發(fā)展。
(一)“智慧父母”的養(yǎng)成將開拓科學施教的嶄新模式
“智慧父母”理念的提出,對父母的素養(yǎng)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這不僅敦促父母汲取更多的知識豐富自己,更要求他們能夠掌握必要的教育孩子的能力,學習基礎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做到與孩子有效溝通、善于挖掘孩子的優(yōu)點、能夠對孩子賞罰分明,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同時,推動家庭教育的開展。
(二)“智慧父母”的養(yǎng)成將以更高水平促進孩子成長
弗洛姆認為,人性中最核心的本質要素是愛。[8“]智慧父母”的概念就是建立在以愛為基礎的父母能夠陪伴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同時,父母也要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從心靈開始滋潤孩子的成長,這些都有助于培養(yǎng)有理想、完美發(fā)展的人格,從而促進孩子的健康茁壯成長。
(三)“智慧父母”的養(yǎng)成將有力推動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智慧父母”的出現(xiàn),為我們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懷揣著自己的夢想,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新時代繼承者們的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引領著新一代青年自覺遵守法律法規(guī)、建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從而推動者社會和諧有序地發(fā)展。
(四)“智慧父母”的養(yǎng)成將廣泛促進國民基礎素養(yǎng)的提高
隨著“智慧父母”理念地提出,有一部分國民的基礎素養(yǎng)優(yōu)先得到發(fā)展提高,這些人為他們的兒孫輩樹立了榜樣的作用,推動了家庭成員素養(yǎng)的發(fā)展提高。同時,優(yōu)先得到發(fā)展的父母們也會潛移默化地對身邊的成年人帶來一定的影響,因而又會有一部分的國民的素養(yǎng)得到提高,繼而推動了著他們的兒孫輩的發(fā)展,以此循環(huán)往復,一部分人的發(fā)展推動者一部分人的發(fā)展。因而整個國家的國民基礎素養(yǎng)都逐步得到的發(fā)展提高,從而推動了整個民族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唐其慈.蘇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初探[J].外國教育動態(tài),1982(04):41-46.
[2]?? 李艷,李家成.學校教育視域中的家長參與——研究范式、取向與反思[J].教育學術月刊,2019(08):11-19.
[3]?? 雷靂,王爭艷,李宏利.親子關系與親子溝通[J].教育研究,2001(06):49-53.
[4]?? 李銘.例談父母心理亞健康對孩子心理成長的影響[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10):73-74.
[5][美]內爾·諾丁斯.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M].于天龍,譯.2版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38.
[6]劉秀英.傾聽,寬容——父母的基本功[J].少年兒童研究,2006(02):1.[7]李小紅.略論做智慧家長的路徑[J].兒童大世界,2018(6):11-14.
[8]于銘匯.我國當代家庭教育中愛的教育之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
俞一(1999年—),女,江蘇省鹽城市人,南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