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摘要:本文基于國內(nèi)外學者對變電站構支架柱材料的研究控制構架梁規(guī)格材料不變,構架柱外部尺寸不變。通過midas在相同荷載作用下來分析鋼管柱支架與鋼管混凝土柱支架不同工況下的變形量來判斷這兩種材料對支架整體性的影響。
關鍵字:鋼管;鋼管混凝土;變電站構支架;工況;變形;
1 引言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電已經(jīng)成為人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牟糠帧W冸姌嬛Ъ茏鳛樽冸娬菊0踩\行中的重要的一環(huán)。變電站構支架常設于戶外,在受到自然環(huán)境和各種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下可能造成桿的斷裂或者屈曲等。因此,如何提高變電站構支架的相關力學性能從而提高構支架在各種工況下的變形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目前變電站中比較常見的構支架多為鋼結構或者混凝土的(其中鋼結構居多)。本文通過midas gen來對鋼結構構架與鋼管混凝土構架的各個工況下的變形情況進行對比,從而比較出兩者之間的優(yōu)劣。
2 鋼管混凝土結構
2.1鋼管混凝土結構的特點
鋼管混凝土與傳統(tǒng)的鋼結構和混凝土結構相比具有一些顯著的優(yōu)點:
(1)抗壓性能好,承載力高。由于鋼管混凝土的抗壓承載力高,可以不限制軸壓比,大大減小截面[1]。
(2)抗震性能好。
(3)對鋼材的要求不會很高,鋼管取材容易、制作標準化。
(4)耐火性遠遠好于鋼結構。
2.2鋼管混凝土結構的工程應用
鋼管混凝土在工程中應用已有一段歷史[2][3]。上個世紀初期,美國就率先將鋼管混凝土柱應用到了一些建筑中,美國西雅圖的ToUnionSquare大廈和PaeifieFirstCenter大廈都采用了抗壓強度為100MPa的鋼管高強混凝土柱[4][5],瑞士在5層地下停車場中使用鋼管高強混凝土柱[6],法國將鋼管高強混凝土用于大跨度橋梁的預應力下弦桿[7]。隨著后續(xù)的發(fā)展,鋼管混凝土的應用更加的的廣泛。
3 鋼結構構架與鋼管混凝土結構構架在不同工況下的變形
本文使用midas軟件對一榀支架模擬變電站中構架情況進行受力分析,總共分析了 D:結構自重及其他荷載效應標準值;WkX : 大風條件下作用于構架和導線的風荷載 ;WkY : 大風條件下作用于構架和導線的風荷載 ;D11k:大風氣象條件下導線荷載標準值; D12k :覆冰有風氣象條件下導線荷載標準值; D13k: 最低溫氣象條件下導線荷載標準值; D14k: 最高溫氣象條件下導線荷載標準值; D21k : 安裝氣象條件下緊線相的導線荷載標準值; D22k : 安裝氣象條件下非緊線相的導線荷載標準值; D31k: 三相同時上人停電檢修時的導線荷載效應標準值(僅考慮母線);D32k: 單相導線上人檢修的導線荷載標準值;T50 :冬季安裝最高日計算平均氣溫的溫度作用效應;T-40 : 夏季安裝最低日計算平均氣溫的溫度作用效應; T35 : 冬季安裝最大風條件下運行的溫度作用效應;T-30 : 夏季安裝最大風條件下運行的溫度作用效應以及地震作用下幾種常見荷載組合下的工況,掛線點荷載對稱布置,工況組合系數(shù)如下表1所示:
讓兩種材料的構架在相同的荷載作用下,得到不同工況組合下的云圖。選取典型工況下鋼構架與鋼管混凝土構架的位移等值線云圖進行分析:
通過對比鋼管柱構架與鋼管混凝土構架在大風工況1 組合下的位移等值線圖可以發(fā)現(xiàn):前者的最大位移約為后者的2倍。
通過對比鋼管柱構架與鋼管混凝土構架在覆冰工況1 組合下的位移等值線圖可以發(fā)現(xiàn):前者的最大位移約為后者的1.7倍。
通過對比鋼管柱構架與鋼管混凝土構架在溫度工況1 組合下的位移等值線圖可以發(fā)現(xiàn):前者的最大位移約為后者的1.25倍。
通過對比鋼管柱構架與鋼管混凝土構架在安裝工況1 組合下的位移等值線圖可以發(fā)現(xiàn):前者的最大位移約為后者的2倍。
通過對比鋼管柱構架與鋼管混凝土構架在檢修工況1 組合下的位移等值線圖可以發(fā)現(xiàn):前者的最大位移約為后者的1.4倍。
通過對比鋼管柱構架與鋼管混凝土構架在地震工況1 組合下的位移等值線圖可以發(fā)現(xiàn):前者的最大位移約為后者的1.6倍。
4 結論與展望
4.1結論
通過對比鋼結構構架與鋼管混凝土構架在相同荷載作用幾種工況下的位移等值線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使用鋼管混凝土作為支架柱會大大減小支架在荷載作用下的變形,因此,我們不難得出結論,鋼管混凝土構架抵抗荷載作用的能力要遠遠好于鋼構架,而且由于鋼管混凝土彌補了鋼結構耐火性差、容易屈曲等特點,更適合作為變電站構支架柱的材料。
4.2展望
是否有比鋼管混凝土更適合用于變電站的構支架的材料,假若鋼管混凝土中的混凝土換成類似于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是否效果會比鋼管混凝土的效果要顯著的多。
參考文獻
[1]蔡益燕,鐘善桐.我國高層建筑鋼結構發(fā)展方向初探.新型建筑材料,1999,(3):31-33
[2]鐘善桐.高層鋼管混凝土結構.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3]陳寶春.鋼管混凝土拱橋設計與施工.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4]Ralston M, Komran R. Composite System Stiffened with l9000-Psi Mix .Engineering News Record ,1989,227(7):44-53
[5]Radall V R,F(xiàn)cot K B.High-Strength Concrete for Pacific First Center.Concrete International, 1989 ,11(4):14-16
[6]Walther R. Potentiality of Utilizing High Strength Concrete in Structure. FIP Notes ,1988, l:5-9
[7]Mathiat J. Recent Developments in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s. FIP Notes, 1988,(2):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