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玲玲
【摘要】探討和分析小學語文統(tǒng)統(tǒng)編教材課后練習有效運用的具體方法,以備課作為主要切入點,發(fā)揮出課后練習的教學價值和學習價值,以此為學生打造高質量的語文知識學習環(huán)境。
【關鍵詞】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課后練習
一、課后練習在備課中發(fā)揮的作用
(一)提示教學重難點
以統(tǒng)編版的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材為例,課后練習不僅對課文內容進行總結性地訓練,也提示了這篇課文在學習過程中所包含的重難點。所以,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充分地解讀和分析,準確地對這部分知識點進行把握,這樣才能夠使自身在備課過程中,明晰教學目標,找準重難點內容有針對性地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盤古開天地》這篇文章的時候,課后練習主要是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想象畫面,并且描述和想象出自己心目中盤古的樣子。這樣的練習內容主要就是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在教師地引導下,結合文章內容,想象盤古的樣子。根據(jù)這樣的課后習題要求,教師就可以在教學開始的時候對學生進行引導。
課堂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加仔細地閱讀文章,并且在教學開始階段,就在學生心目樹立起盤古的偉大形象,以此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在學生閱讀文章之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說說自己心目中的盤古,這樣就能夠在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完成課后練習內容,也能夠突顯教學的重難點,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二)突顯訓練內容
語文課堂上的知識學習離不開基礎知識地掌握,通過學生詞匯量和語句的豐富,能夠從這一訓練點逐漸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的寫作能力奠定基礎。統(tǒng)編版每篇課文的課后練習,包含聽說讀寫訓練的題型,這些題型也讓教師能夠明確這一章節(jié)中,教學工作所需要抓住的重點訓練內容,保證教師在教學準備的環(huán)節(jié)中,能夠明確地突顯這些訓練點,并且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加強訓練的效果和質量,提高整個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盤古開天地》這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中,課后習題的第二個內容就是,通過閱讀文章內容,找出你認為非常神奇的地方,并且用自己的語言講述盤古開天地的過程。這樣的習題內容是本篇文章訓練的重點,也是需要學生掌握的核心。所以,教師就需要帶領學生細讀文章內容,分析盤古開天地的過程,并且重點把文章后部分“眼睛變成月亮、太陽;四肢、軀干變成大樹和名山”等內容進行講解,這也能夠為學生分析文章內容,解決課后習題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二、小學語文課后練習的有效運用分析
(一)利用課后練習,指導學生預習
教師在課堂上想要對一篇課文進行詳細地講解和分析,最主要的就是需要提前了解學生現(xiàn)有知識掌握的情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這樣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達到有的放矢的效果。針對課后練習指導學生預習,能夠真正了解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提高教學的效果。
首先,教師需要做到的就是指導學生學會如何預習,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課后的練習內容是教會學生如何進行知識的學習,利用知識如何解決問題等,以此設計的一系列內容。學生在利用課后預習的時候,需要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脈絡學會批注,也要學會審題,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師也需要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分層次進行預習,要求的制定讓學生能夠有方法可循,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習的效果。
其次,及時反饋,摸清起點,讓學生根據(jù)課后練習內容進行預習,要求教師能夠及時地了解學生自主學習的狀況,并且調整學習策略進行合理的時間分配,這樣才能夠發(fā)揮出課后練習的指導性特點,也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整體效果。
(二)緊扣課后練習,確定教學目標
細節(jié)決定成敗,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知識講解的過程之中,還需要關注課堂知識開展階段的細節(jié)性內容,通過細節(jié)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才能夠發(fā)揮課堂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知識學習的整體效果。教師想要真正地結合課后練習,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地傳授和講解,還要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了解教材編創(chuàng)者的設計意圖和教育的意義,才能更好地對這一期的內容融入課堂教學工作之中,實現(xiàn)挖掘潛在教育資源和教育優(yōu)勢的方法。所以,教師需要在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中,能把整個訓練的內容融入課后練習過程之中,緊扣課后練習,確定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夠提高語文教學工作的有效性。
(三)依托課后練習,優(yōu)化教學過程
課后練習主要表示這篇文章學習過程中,應該掌握的基礎性內容,或者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在課堂教學上,教師也需要把教學方法融入課后練習之中,突顯教學訓練的重點內容,理清課堂教學脈絡,優(yōu)化課堂教育結構。小學課文的課后練習,很多從內容上都是把讀書放在首要,教師也需要在訓練的過程之中,根據(jù)教材提出的閱讀要求,有目的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把讀書貫穿于教學工作的始終,讓學生有效練習。同時,教師需要讓學生理清文章的順序,采用多種形式,反復地進行誦讀,把文字向語言進行轉化,也把課后的背誦落實在課堂上,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對讀書的方式有所掌握,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教師需要學會舍棄,突出課堂上的教學重點,找到一個精準的切入點,力求能夠使課后練習成為課堂教學最有力的依托。
例如,在講解六年級上冊《狼牙山五壯士》這一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緊隨課后練習的第一題,與學生共同深入研究文章寫作的主要脈絡。接受任務→()→()→()→跳下懸崖。這一課后習題的內容,主要就是讓學生能夠對文章的核心內容,以及所描述的重點進行分析。因為要解決這一習題,需要學生掌握整篇文章的寫作內容和流程,并且對于五壯士的壯舉有所掌握,才能夠明確在接受任務,到最后調下懸崖,五壯士的內心和思想變化,還有五壯士所作所為帶給人們的震撼。因此,教師在講解知識內容的時候,也需要重點帶領學生進行文章分析。利用習題內容作為依托,思考文章重點,以及核心思想,這樣也能夠讓整個課堂變得有依據(jù)可循,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點,提高學習效果。
三、結論
綜上所述,統(tǒng)編教材中的課后練習,一般情況下都是教師帶領學生機械地對其進行分析,然后加以解決,抑制了學生的成長,浪費了課后練習的資源。所以,在以上內容中,本文也提出重點發(fā)揮出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課后練習重要作用的策略,希望能夠通過教師的有效備課,對這一資源進行合理地應用,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珂.聚焦課后練習,落實語文要素——統(tǒng)編版四(上)課后練習教材解讀與教學建議[J].教育視界,2019,(14):49.
[2]王培茹.遵循語言獲得規(guī)律?助力動詞積累運用——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J].新教師,2018,(07):57.
[3]鐘桂英.基于閱讀能力研究的語文教科書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8.
[4]張惠萍.把握課后練習特點?落實語文要素——以部編本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03):59.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課題《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課后練習應用策略研究(課題立項批準號:FJJKCG19-09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