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成
【摘要】 目的 探討低位小切口與傳統(tǒng)甲狀腺手術在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64例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患者, 應用單盲隨機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2例。觀察組采用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治療,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甲狀腺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術后恢復情況、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40.23±7.17)min, 切口長度為(3.24±0.49)cm, 術中出血量(40.28±8.44)ml;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66.37±6.92)min, 切口長度為(6.05±0.53)cm, 術中出血量(75.09±6.48)ml。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均短于對照組, 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4.839、22.022、18.506, 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χ2=9.972、4.267、8.669, 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3.75%(30/32), 與對照組的87.50%(28/3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736, P>0.05)。結論 在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的臨床治療中, 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是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
【關鍵詞】 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傳統(tǒng)甲狀腺手術;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8.018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ow-position small incision and traditional thyroid surgery for benign thyroid nodules? ?LI Xiu-che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Zhuanghe Central Hospital, Zhuanghe 116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low-position small incision and traditional thyroid surgery for benign thyroid nodules. Methods? A total of 64 cases of benign thyroid nodule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single-blind random method, with 3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ow-position small incision thyroid surgery,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thyroid surgery. The operative indicators,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clinical efficac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incision length and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hemorrhag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40.23±7.17) min, (3.24±0.49) cm and (40.28±8.44) ml, which were (66.37±6.92) min, (6.05±0.53) cm and (75.09±6.48) ml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operation time, incision length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hemorrhage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4.839, 22.022, 18.506, P<0.05).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χ2=9.972, 4.267, 8.669,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75% (30/32), which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87.50%(28/32) of the control group (χ2=0.736, P>0.05). Conclusion? Low-position small incision thyroid surgery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benign thyroid nodules.
【Key words】 Low-position small incision thyroid surgery; Traditional thyroid surgery; Thyroid nodules
甲狀腺結節(jié)的形成, 主要與碘缺乏、甲狀腺素合成和分泌障礙有關, 患者的甲狀腺部位出現(xiàn)腫大, 可捫及腫塊, 伴隨有一定程度的不適感。甲狀腺結節(jié)的不同分類, 能夠反映出不同類型甲狀腺疾病的發(fā)生。在甲狀腺結節(jié)患者中, 良性結節(jié)占據(jù)了較高的比例, 主要反映出局灶性甲狀腺炎、多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甲狀腺囊性病變以及甲狀腺腺瘤等疾病的發(fā)生, 主要通過手術進行治療, 將腫塊切除, 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 防止病情的持續(xù)進展[1]。在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的手術治療中, 需要考慮到手術瘢痕、術后并發(fā)癥等問題, 做好手術的風險評估工作, 應該選用更為安全、可靠的微創(chuàng)手術方法。低位小切口與傳統(tǒng)甲狀腺手術均可以應用于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的臨床治療中, 關于手術方式的選擇, 需要對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及術后恢復情況進行評價[2]。
本研究探討低位小切口與傳統(tǒng)甲狀腺手術在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64例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患者, 應用單盲隨機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2例。納入標準:①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根據(jù)觸診查體、超聲檢查結果進行確診, 符合《甲狀腺結節(jié)臨床診療指南(2016版)》(美國臨床內(nèi)分泌醫(yī)師學會)對于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的診斷標準;③符合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和傳統(tǒng)甲狀腺手術的適應證[3]。排除標準:①甲狀腺惡性結節(jié);②認知和精神障礙。觀察組中男15例, 女17例;年齡35~67歲, 平均年齡(52.34±6.61)歲。對照組中男14例, 女18例;年齡33~65歲, 平均年齡(52.81±6.5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觀察組采用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頭高腳低20°, 墊高肩部, 頭部后仰), 暴露頸部。在胸骨頸靜脈切跡上3 cm左右的位置, 作手術切口, 橫向切開2~5 cm左右長度。分離帶狀肌下層, 將甲狀腺腫塊充分暴露, 確認結節(jié)的具體情況(位置、大小、形態(tài)特征)。將鼻內(nèi)鏡置入, 鏡下行離斷氣管食管溝操作, 分離甲狀腺(由下至上), 將病變組織切除、取出, 最后行止血、縫合、負壓引流操作。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甲狀腺手術治療?;颊呷⊙雠P位(頭高腳低20°, 墊高肩部, 頭部后仰), 暴露患者的頸部。在胸骨頸靜脈切跡上6 cm左右的位置, 縱向切開, 作手術切口, 暴露甲狀腺腫塊, 鉗夾甲狀腺結節(jié), 并予以切除、取出, 術后止血、縫合、負壓引流操作。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指標、術后恢復情況、臨床療效。①手術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時間, 應用容積法檢測術中出血量。同時對手術切口長度進行測量;②術后恢復情況:完成手術治療后, 密切監(jiān)測兩組患者的體征狀態(tài), 關注疼痛癥狀, 應用VAS對患者的疼痛癥狀進行評估, VAS評分降低, 反映出患者疼痛癥狀的緩解。統(tǒng)計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并對患者的住院時間進行記錄。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40.23±7.17)min, 切口長度為(3.24±0.49)cm, 術中出血量(40.28±8.44)ml;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66.37±6.92)min, 切口長度為(6.05±0.53)cm, 術中出血量(75.09±6.48)ml。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均短于對照組, 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4.839、22.022、18.506, P<0.05)。
2. 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VAS評分為(2.04±0.65)分, 住院時間為(6.72±1.17)d,?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25%(2/32);對照組患者術后VAS評分為(3.75±0.72)分, 住院時間為(9.16±1.08)d, 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5.00%(8/32)。觀察組患者術后VAS評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χ2=9.972、4.267、8.669, P<0.05)。
2. 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3.75%(30/32), 與對照組的87.50%(28/3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736, P>0.05)。
3 討論
甲狀腺結節(jié)的形成與多種甲狀腺疾病的發(fā)生有關。在疾病的臨床診療中, 根據(jù)甲狀腺結節(jié)診斷和鑒別結果, 可以真實、準確的反映出甲狀腺疾病的類型, 能夠為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有價值的參考[4]。甲狀腺結節(jié)存在良性結節(jié)和惡性結節(jié)兩種類型, 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患者多發(fā)生甲狀腺炎、甲狀腺囊腫、甲狀腺腺瘤等疾病, 疾病的風險程度低, 可以通過手術方法進行治療[5]。而甲狀腺惡性結節(jié)患者多發(fā)生甲狀腺癌、淋巴瘤等惡性疾病, 疾病的風險程度高、治療難度大[6]。
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患者的頸部甲狀腺區(qū)域會出現(xiàn)質(zhì)地較硬、形態(tài)不規(guī)則、活動度差的結節(jié), 表現(xiàn)為同側頸部淋巴結腫大, 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局部壓迫癥狀, 如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等表現(xiàn)[7]。在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的臨床診療中, 基于觸診、查體結果, 實施超聲檢查, 根據(jù)良性結節(jié)的超聲圖像特征, 鑒別疾病類型, 進而實施針對性的治療。手術是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臨床治療的主要選擇, 將病變組織切除, 進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控制病情進展[8]。傳統(tǒng)甲狀腺手術方法的應用, 可以直接在甲狀腺區(qū)域作手術切口, 將病變組織暴露出來, 直接予以切除, 手術療效顯著。但是該手術方式的缺點在于創(chuàng)傷性較大, 患者的術后恢復較為緩慢[9]。術后恢復期間一旦發(fā)生感染, 則會延緩患者的術后康復時間, 同時也會增加患者的痛苦。與此同時, 傳統(tǒng)甲狀腺手術的手術切口較長, 術后恢復期間, 往往會形成明顯的瘢痕, 影響頸部皮膚外觀, 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10]。
為了減輕甲狀腺手術的創(chuàng)傷性, 避免形成明顯的瘢痕, 需要選用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進行治療。在胸骨頸靜脈切跡部位作手術切口, 縮小了手術切口長度, 同時可以降低術中出血量[11]。在鼻內(nèi)鏡下實施手術操作, 可以更加清晰的觀察甲狀腺結節(jié)情況, 精細化的實施手術切除操作, 徹底清除病變組織的同時, 減輕手術創(chuàng)傷, 避免對周圍組織形成損害, 充分保障了手術治療的安全性, 可以減少并發(fā)癥對于術后恢復的干擾和妨礙。與傳統(tǒng)甲狀腺手術相比, 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的優(yōu)勢在于安全、微創(chuàng)[12]。本組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均短于對照組, 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VAS評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3.75%, 與對照組的87.50%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充分反映出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的優(yōu)勢作用。手術創(chuàng)傷的減輕, 還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術后疼痛癥狀, 減輕患者的痛苦, 有助于縮短其恢復時間。由此可見, 在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的手術治療中, 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顯然是更好的選擇。
綜上所述, 低位小切口與傳統(tǒng)甲狀腺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均有良好的應用療效。但是在減輕手術創(chuàng)傷, 促進術后快速、良好康復方面, 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的優(yōu)勢更為顯著。
參考文獻
[1] 李魁, 左菲. 傳統(tǒng)甲狀腺手術與低位小切口甲狀腺結節(jié)摘除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臨床效果的比較研究.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20, 13(9):136-137.
[2] 吳利彬. 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應用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治療分析.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20, 12(8):114-116.
[3] 舒陽. 低位小切口與傳統(tǒng)甲狀腺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的對照研究.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 2019, 30(16):2811-2812.
[4] 任屹. 超聲刀輔助低位小切口與傳統(tǒng)甲狀腺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的對比觀察. 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 2018, 24(21):107-108.
[5] 李鶴泉. 低位小切口手術與傳統(tǒng)甲狀腺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的效果觀察. 白求恩醫(yī)學雜志, 2018, 16(5):504-506.
[6] 李長群. 低位小切口與傳統(tǒng)甲狀腺手術應用于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治療的效果比較研究. 首都食品與醫(yī)藥, 2018, 25(18):24.
[7] 王加亮. 低位小切口手術和傳統(tǒng)甲狀腺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的效果對比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8, 11(22):136-137.
[8] 李久鋒. 低位小切口與傳統(tǒng)甲狀腺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的對比觀察. 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18, 35(4):450-451.
[9] 王冬, 鄭為紅. 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應用低位小切口和傳統(tǒng)甲狀腺手術治療的比較. 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18, 29(7):860-861.
[10] 崔俊風. 低位小切口與傳統(tǒng)甲狀腺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的療效對比分析.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8, 16(13):88.
[11] 徐良. 低位小切口甲狀腺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患者療效探討. 中外醫(yī)療, 2018, 37(3):63-64, 67.
[12] 李占武. 對比分析低位小切口與傳統(tǒng)甲狀腺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jié)的效果.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8, 16(1):151-152.
[收稿日期:20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