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前鋒
輻射,看不見摸不著,只要是電器,在工作的時候便會無一例外地產(chǎn)生電磁波和輻射,多少有點“輻射恢恢,疏而不漏”的味道。那么,輻射對人體到底有害嗎?
按照標準的科學定義,輻射指的是由場源發(fā)出的電磁能量中一部分脫離場源向遠處傳播,而后再返回場源的現(xiàn)象。能量以電磁波或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擴散。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以上,都以電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能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稱為輻射。
正因為萬物都是能量組成,所以萬物都有輻射,輻射就是能量的散發(fā)。每個物體都在接受輻射和輻射別人,都在進行能量交換。從定義上看,在這個自然界中,只要是本身溫度大于絕對零度的物體,都可以發(fā)射電磁輻射。然而,世界上并不存在溫度等于或低于絕對零度的物體。因此,人們周邊所有的物體時刻都在進行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分為天然來源與人工來源兩種。天然的電磁輻射來源于地球的熱輻射、太陽熱輻射、宇宙射線和靜電等,屬于自然現(xiàn)象。人工電磁輻射來源廣泛,既可以來自于高壓線、變電站、電臺、電子儀器、醫(yī)療設備、激光照拍設備和辦公自動化設備的運行,也可以來自于微波爐、電視機、電腦、手機、電冰箱、空調(diào)、電熱毯和收音機等家用電器的使用。
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系:與輻射源的相對距離、“熱效應”的時間長度及輻射源強度。
距離因素的作用最為明顯,輻射量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當距離增加10倍時,輻射量會減少100倍。
當全身的電磁輻射劑量值達到每公斤4瓦,持續(xù)時間達到30分鐘以后,人體的溫度就會上升1℃,這就是電磁輻射對人體產(chǎn)生的“熱效應”。“熱效應”有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人體長期處于41℃時,會產(chǎn)生充血反應;長期處于45℃時,新陳代謝會受到阻斷。有些人體器官例如眼睛、頭部、男性生殖系統(tǒng)等,對于“熱效應”的反應更為強烈,男性生殖系統(tǒng)若長期處于30℃,便會影響睪丸的生命活動。
輻射源的強度主要取決于電器電流的大小,電流越大的電器,其磁場的輻射強度越大,對人體的傷害也越大。
綜上可見,只要輻射的劑量達不到一定值,就不必太擔心。定量來看,電離輻射的劑量有個單位叫毫希弗,100毫希弗,是有害劑量極限。單次電離輻射超過這個值,可能會有嚴重后果;不超過這個值,則觀測不出確定性癥狀。100毫希弗有多少呢?差不多相當于你同時被八十多臺X光機一起照射,所能達到的輻射量。做一次X光檢查,輻射是1.2毫希弗。每年吸進去氡、吃進去的放射性元素、被宇宙射線的電離輻射累積(此合稱為“自然輻射”,即自然狀態(tài)下不可避免要受到的電離輻射),是2.4毫希弗。相比100毫希弗的有害劑量極限,這樣一點幾、二點幾的微劑量,遠不足以給人造成實質(zhì)傷害。因此,我們大可不必因噎廢食,因為擔心那一點點輻射,而該體檢也不去體檢;更不必杞人憂天,為那些微乎其微的天然輻射擔驚受怕。
平時接觸電磁輻射較多的成年人和兒童,可以多吃油菜、芥菜、卷心菜、蘿卜等。對于電磁輻射損傷的治療主要以抗輻射藥物治療為主。如我國新近以中藥為原料研制的安多霖膠囊,即可作為電離輻射和電磁輻射損傷的防治和保健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