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歷史是學生正式學習歷史學科的起步階段,如今受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家長甚至是老師都對初中歷史教育的重視程度很低。學好歷史文化知識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需要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在一開始就打好基礎,更加有利于后續(xù)的發(fā)展。為了改變初中歷史學習的這個現狀,學校和教師積極探索,引導學生和家長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念,不斷改善自身教育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yǎng)歷史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興趣培養(yǎng)
初一開始學校正式教授歷史,但它在很多學生和家長眼里只是作為一門副科。因為學校應試教育的觀念,歷史在中考中只占據少部分比重,甚至有的地區(qū)不將歷史成績計入總分,學生、家長甚至老師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初中語數外學科的競爭壓力大,初二又加入了物理,初三加入化學,初中生的學業(yè)壓力還是極其重的。加上很多學生都有學科不平衡的情況,更加沒有精力去花額外時間復習鞏固歷史學科。作為自己國家的歷史,我國應該從小就樹立培養(yǎng)重視歷史的觀念,對于初中歷史被忽略的現狀,學校和教師都引起重視,采取措施積極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享受歷史課堂,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也為以后的歷史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 初中歷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即是通過教學過程讓學生出現何種改變的具體描述,其對教學活動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核心素養(yǎng)教育背景之下,初中歷史課程的教學目標較應試教育有些許差別,現階段歷史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五種學科素養(yǎng),分別是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以及歷史解釋、家國情懷,其中唯物史觀是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引導學生將唯物史觀作為看待現實問題、處理現實問題的依據,時空觀念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辨識歷史敘述中不同時間與空間的表達方式,同時能夠自行選擇合適的空間尺度來分析、比較歷史與現實問題,史料實證是為了讓學生在探究某一歷史問題時,可以明確不同觀點的史料,進而利用這些史料來論證自己的觀點,歷史解釋是為了讓學生明晰教科書與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歷史解釋,并嘗試自己解釋或描述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家國情懷是歷史教育的重點,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學習歷史尊重、歷史世界各個國家的優(yōu)秀文化,并且不斷努力奮斗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最終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二、 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策略
學習興趣是初中歷史學習的基礎,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措施來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一)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歷史,認識歷史學習的重要性
古板的歷史教學往往采用讀課本和劃考試重點的方式,很多學校也只是根據考試大綱進行選擇性講解,在這種條件下學生也都是本著應付考試的心態(tài)學習歷史,無法達到歷史學習的最佳效果。教師應當要改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觀念,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歷史,讓學生認識到歷史學習的重要性。歷史也絕不僅是讓學生知曉過去,教師更要引導學生去剖析歷史,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給現代生活積累的寶貴經驗,樹立正確的價值體系。同時,教師也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好歷史的后續(xù)影響,例如在中考的文理科選擇上,文科中歷史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即使學理科也會有相應的等級評測,在初中好好利用課堂時間打好歷史學習的基礎非常關鍵。熱愛考古、研究中國歷史文化的學生也一定要學好歷史,這樣在任何時候都能發(fā)揮自己的學科積累優(yōu)勢。作為中國人,我們更有理由要學好我國的歷史文化,感受歷史內涵,宣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感悟歷史遺留精神,反思過去,更加積極地面對未來。
(二)調節(jié)課堂氛圍,改善教學方式
傳統(tǒng)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主要以教師說教為主,除了講述歷史故事時學生的專注度較高,其余時候初中歷史課堂都明顯讓學生感受到枯燥和乏味,學生容易互相影響,形成較差的學習風氣,普通積極性低,造成學習吸收效果不佳。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有利于思維活動的發(fā)展,學生們可以在歷史課堂上積極表達自己對某些歷史問題的看法,增強互動,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科成績,更加注重關愛學生,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能夠發(fā)現并激發(fā)學生的潛力,因此促成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都喜愛這個老師同時也會喜歡這個老師教授的課程,這也有利于提高課堂總體的氛圍。另外,教師還要改變以往單一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例如采用多媒體方式教學,通過PPT或視頻動畫的形式呈現課本上描述的情境,給學生最真實的感受。同時教師也不要把歷史教學局限在課本,也可以幫助學生適當拓展,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求知欲望。建議教師定期組織課外實踐活動,將歷史學習擴展到課堂之外,比如教學《社會歷史小調查》的內容時,由于近代歷史在現代社會中留下了諸多痕跡,對此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多種調查活動的主題,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課下調查,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力與集體意識,提高學生對歷史信息的探索興趣。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合作教學法來提升歷史課堂教學效率。例如講解蔡倫發(fā)明造紙術的相關內容時,教師應先根據班內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組,一般每組5人即可,并且每個小組內部的成員要盡可能實現優(yōu)勢互補。需要注意的是,小組要對蔡倫發(fā)明造紙術的原因與過程進行有序討論,那么每個學生就必須承擔具體的職責,如小組組長、記錄員等等,只有學生明確了自己在組內的角色,才能各司其職,盡快商討出問題的結果,提高學生整體的學習效率。
(三)注重歷史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
男女性別的差異也影響著對歷史的感興趣程度。一般來說,男生喜歡歷史的占大多數,女生在歷史學科的興趣度明顯比男生低。歷史老師需要針對班級學生的這一特點,盡可能照顧到每個學生,必要時放慢上課的語速,讓每個學生都跟上。對于每個知識點教師還要以板書的形式在黑板上呈現,讓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清晰。老師還要在課堂上多注重前后史實的聯系,進而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歷史學習較好的學生一般平時也喜歡看一些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觀看影視作品也是一個學習歷史的好方法,不過現在很多電視劇為了塑造角色,都會進行適當的改編或者將人物特點夸大。歷史老師可以平時多和學生進行交流,幫助學生正確判斷歷史人物,去偽存真。歷史老師還可以定期選擇一些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帶領學生一起觀看,觀看后組織學生分享和討論自己的感受。歷史老師也可以針對部分詩詞,結合歷史背景給學生講述歷史文化,拓展歷史學科知識,促進學科間的聯系。另外,學校春游和秋游也可以選擇去一些歷史博物館,隨行老師給學生們講述歷史文化故事,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歷史文化素養(yǎng)。
當然,初中歷史學習的分數也很重要,教師多鼓勵學生利用好課堂時間,在課堂上高效地完成歷史知識的學習。針對歷史學科需要記憶的部分,采取科學高效的方法,這樣課后就不需要再很辛苦地花時間梳理。例如歷史上每個年代都有很多事件,學生要記憶年份、事件名稱、代表人物、主要事件以及這些事件的意義,這些記憶點多,學生都很容易混淆。歷史老師教導學生正確記憶,掌握訣竅,按時間順序記憶自己能夠敘述出來。比如將年代轉換為諧音,或者利用世紀來記憶年代,讓學生記憶得更為輕松、更加牢固。歷史老師還可以給學生播放紀錄片,讓學生更加了解這些事件。同時教師在講解教材中的歷史事件時,需要對書中的插圖、彩圖做以講解,這樣學生就能通過自己的觀察與分析將歷史知識與圖片聯系起來,學習效果自然也能逐漸體現出來。一旦歷史學習有了成效,學生學習歷史的信心會隨之增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得到提高。教師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多進行鼓勵,肯定學生的努力和進步,讓學生喜愛歷史,有主動探究歷史的興趣,這樣學生在歷史方面才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對于一開始對歷史不感興趣的學生,教師要找到他們學習時的阻礙,有的可能是自己上課聽講不認真加上課后也不去復習,有的可能是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甚至用功用錯了方向等等。對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找到自身的原因,進而幫學生改善學習方法,讓學生利用適合自身的方式學習歷史,提高學習歷史的信心,培養(yǎng)自主性。
(四)家庭歷史教育的潛移默化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一直都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榜樣,學生很容易受到身邊人言傳身教的影響。就歷史學習而言,家長如果至少有一方是特別喜歡歷史的,在家里也會經常翻閱歷史書籍、觀看歷史紀錄片、帶孩子去歷史文化博物館,這樣孩子受到歷史環(huán)境的熏陶,或多或少也會對歷史產生學習興趣,愿意主動去學習探究。然而就當前的情況來看,國內許多中學生的家長工作忙碌,自身并不關心國內外的歷史事件,歷史責任感有所欠缺,再加上應試教育思想的局限,部分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對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等不夠重視,學生處于這種家庭當中,久而久之歷史學習意識也會受到消極影響,因此,針對現在初中歷史重視程度低的問題,為了幫助學生提高初中歷史學習的興趣,還需要家長的配合,教師應積極主動地與學生家長聯系,讓家長意識到家庭歷史教育的重要性,叮囑家長自身盡可能對歷史保持一定的興趣,然后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將歷史帶到孩子身邊,為孩子營造濃郁的歷史學習氛圍,進而讓孩子逐漸發(fā)現歷史的魅力。
三、 結語
成功的背后一大半原因都來自興趣,興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無限潛力。面對現在初中歷史重視程度低的情況,學校在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改善應試教育的思想,認識到歷史學習的重要性,改變教育方式積極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讓學生發(fā)現歷史的魅力。
參考文獻:
[1]侯江花.初中歷史教學的問題和對策[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8).
[2]于立軍.探究初中歷史教學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1).
[3]楊文景.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9(5).
[4]劉志洲.初中歷史教學優(yōu)化策略探析[J].新課程研究,2020(8):121-122.
[5]譚植華.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8(23):48-49.
作者簡介:
馬小強,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岷縣閭井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