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純潔
摘要:由于疫情,大規(guī)模的在線教學讓一線的教師們不斷提高信息素養(yǎng)。筆者也在實踐中感受到了采用信息技術(shù)開展教學的益處,利用網(wǎng)絡教育平臺,提高了批改及訂正作業(yè)的效率,創(chuàng)造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機會,搭建了師生間交流互動的平臺,等等。因此,筆者將“在線教學”中積累的做法和經(jīng)驗運用到疫情后的教學中,利用網(wǎng)絡教育平臺“曉黑板”進行“云”分享,開展課外“悅”讀活動。
關(guān)鍵詞:核心素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小學英語;課外閱讀
閱讀是豐富和拓展語言知識學習的有效途徑,可分為朗讀、默讀和視讀這三類。筆者認為在小學英語學習階段,“朗讀”是英語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通過朗讀,能不斷改善學生的語音語調(diào),提高學生的英語語感,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在課余進行朗讀,是對課堂學習的一種補充,更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那么,該如何運用網(wǎng)絡平臺開展課外朗讀活動,讓學生喜愛朗讀,從而“悅”讀起來呢?
一、“云”調(diào)查,了解“悅”讀現(xiàn)狀
鑒于學生家長對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家中不乏原版書籍、繪本故事書、各類英文報、電子讀物等課外學習資料,可往往這些資料卻束之高閣。為了了解學生的課外朗讀情況,筆者運用“曉黑板”的“調(diào)查”板塊,就“學生喜愛的朗讀材料類型”“課外有無朗讀習慣”,以及“你認為的未養(yǎng)成朗讀習慣的原因”等方面對兩個班級的同學進行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大部分的學生對課外讀物還是感興趣的,他們喜歡讀圖文并茂的、有趣的故事,有的學生也有堅持朗讀的習慣。當然,絕大部分的學生還沒有養(yǎng)成課外朗讀的好習慣,課外學習資料的利用率較低。究其原因,其一,朗讀材料的難易程度是影響學生朗讀興趣的重要因素。若材料太難,超出學生的語言水平太多,挑戰(zhàn)性太大,則無法激勵學生朗讀。對于學生來說,朗讀并不是件樂事,反而徒增了很多的學習壓力,談何“悅”讀?反之,材料若過于簡單,缺乏新知識,同樣無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其二,學生自身對學習的主動性較差。家長經(jīng)常抱怨孩子沒有主動朗讀課外學習材料的習慣,總要在家長督促中完成,或敷衍了事。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的自我監(jiān)督和約束的能力確實較薄弱,需要教師與家長不斷引導。其三,學生缺少朗讀的展示平臺。學生年齡越小,越喜歡表現(xiàn)自己、展示自己,而且特別希望得到老師、家長及同伴的肯定和贊許。在課外進行朗讀,缺少展示的機會,缺乏認同感和成就感,這是學生沒辦法保持持久朗讀熱情,且不能做出持久努力的關(guān)鍵原因。
針對學生的課外朗讀現(xiàn)狀,筆者認為激發(fā)朗讀動機是關(guān)鍵。根據(jù)外研社基礎外語教學與研究叢書《英語閱讀教學》中提及閱讀動機的四個方面,筆者認為朗讀動機也應該包括這四方面內(nèi)容:第一,學生要有朗讀的欲望、動力和需求;第二,學生能在朗讀中體驗快樂,并具有濃厚的興趣;第三,學生在課外具有朗讀主動性和自主性;第四,學生能有持久的興趣和熱情,并能夠做出持久的努力。想讓學生“悅”讀,首先要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朗讀材料并進行必要的朗讀指導;其次,布置朗讀任務,養(yǎng)成朗讀“打卡”習慣;再次,開展朗讀活動,進行互動評選活動。網(wǎng)絡教育平臺“曉黑板”中“討論”“打卡任務”“活動”三大板塊的功能正好可以推進朗讀“云”分享活動,從而有利于學生在活動中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習慣,享受快樂。
二、“云”討論,明確“悅”讀任務
根據(jù)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比中低年級學生更有學習自覺性,并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但還是需要教師進行一定的指導。因此,筆者錄制微課,內(nèi)容是推薦朗讀材料以及進行必要的朗讀指導,運用“曉黑板”的“討論”板塊發(fā)布視頻,讓學生自行觀看學習。學生若有疑問,可以在討論區(qū)進行提問,教師及時回復答疑。
(一)選擇合適的朗讀材料
四年級學生知識儲備有限,相較于母語,英語朗讀存在著一定的障礙,這也是學生缺乏朗讀興趣的原因之一。想讓他們“悅”讀起來,推薦適合的朗讀材料是首要的。
1.趣味性
小學生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圖文并茂的繪本是入門的首選?!袄L本”一詞來自日本,英文名為“Picture Book”,指的是文字與圖畫相輔相成的圖畫故事書,給予讀者一種真實感和美感。繪本畫面優(yōu)美,故事精彩,讓學生一拿到手就馬上產(chǎn)生興趣。同時,經(jīng)典的繪本故事,能讓學生了解和體驗不同國家的文化,在體驗中外文化中形成跨文化意識。
2.可讀性
有很多家長有一種誤區(qū),認為詞匯量越大、語言結(jié)構(gòu)越復雜的讀物對學生的幫助越大。其實,生詞量過多無形中給學生一種壓力,會打擊學生的閱讀信心,讓朗讀變成一種“苦”讀,感受不到樂趣。因此,要選擇生詞量在5%左右并與學生能力相匹配的材料,如英語分級讀物。它的優(yōu)點是語言知識循序漸進,并螺旋上升,符合學生知識習得的規(guī)律。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學習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level的讀物。
3.多樣性
小學階段的英語教材以記敘文為主,對話體裁居多。課外朗讀正好可以作為一種補充,豐富學生語篇學習內(nèi)容。學生們可以選擇短小精悍、幽默有趣的英文小故事,可以選擇與自然界相關(guān)的科普小文章,可以是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體育、娛樂、學習等題材的小文章,抑或是涉及不同國家文化、風土人情的朗讀材料。豐富多樣的朗讀材料,能幫助學生拓展視野。
(二)進行必要的朗讀指導
朗讀材料的選擇是首要的,教師的朗讀指導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是整體感知。以默讀的形式,在圖片和文字的幫助下理解文本的大致意思,引導學生進行信息處理和文本的整體理解。其次,突破難點。朗讀材料中的生詞可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或借助學習工具,查找其音標、詞義和詞性,學習生詞的讀音、意思和用法。再次,聽音模仿。朗讀材料大多配有語音資源,在原版語音的熏陶下,模仿純正的發(fā)音,學生的語音語調(diào)也會有所長進。最后,熟練朗讀。朗讀能鍛煉口腔肌肉,讓英語發(fā)音更準確、更自信,口齒表達更清晰,還能使已掌握的語言知識得到進一步熟悉和鞏固,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知識,訓練學生使用準確的語言,減少各種語病。
三、“云”打卡,培養(yǎng)“悅”讀習慣
一種習慣的養(yǎng)成,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的。筆者運用“曉黑板”的“打卡任務”板塊,發(fā)布打卡任務“Reading Time”,給孩子們一個展示自己朗讀作品的平臺,同時,教師又可以在其中充當“監(jiān)督者”的角色。
(一)明確要求,有效實施
有的學生學習能力很強,自信的他們樂于分享自己的朗讀成果;也有學生學習習慣較好,學習能力也不錯,但是羞于表現(xiàn);還有的學生學習習慣較差,不愿意參與。因此,筆者明確了“云”分享的要求,首先要做到人人參與,確保每位同學都能分享朗讀音頻。其次,為了不增加學生過多的學習壓力,每天只需上傳1分鐘左右的音頻時長即可。
(二)設置問題,互動交流
展示的舞臺和“表演者”都準備就緒,“觀眾”也是不可或缺的。于是,筆者給學生們增加了一個任務,在上傳的音頻下方,根據(jù)自己的朗讀內(nèi)容,設置1到2個問題。其他學生可以帶著問題收聽音頻,并試著回復答案。這種互動的方式,既考驗朗讀者對文本主要內(nèi)容的把握,又檢測聆聽者聽文本、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教師參與,共同進步
前期雖然進行了一定的朗讀指導,但是學生們朗讀過程中的指導也至關(guān)重要。對學生最有幫助的指導一定不是靠理論去說教的,而是教師自己的示范。語音語調(diào)、重讀弱讀、連讀,停頓斷句等示范必不可少。于是,筆者申請新賬號,以學生的身份加入了分享的隊伍,希望通過自己的示范,能讓學生有所啟發(fā)。同時,這也是增進師生之間情感的有效途徑。
四、“云”活動,增強“悅”讀興趣
在“云”分享的過程中,筆者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互相點贊、點評?!癢ow! Your voice is nice!And you read fluently!”“ I like your story! Its so much fun.” 通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能使孩子們得到一種成就感,從而得到認同感。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在于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庇谑?,筆者運用“曉黑板”的“活動”板塊,每兩周進行一次“最美朗讀者”的評選活動。
(一)確定評價標準,指導學生“云”評選
《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評價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認知方式、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以激發(fā)和保持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為主要目的,采用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的評價方式和方法,將評價有機滲透在日常教學活動之中。”
評價標準的制定使評價內(nèi)容清晰化,與此同時,也能引導學生找到努力的方向。鑒于《英語課程標準》關(guān)于“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形式和內(nèi)容的多樣化,評價目標的多維化”的要求,制定了“最美朗讀者”活動評價表。
(二)師生“云”評價,開展“云”評選活動
學生們先自行對照評選評價表,在兩周打卡任務上傳的音頻中挑選自己認為最棒的作品,進行展示并自評,給自己加星。教師與其他學生在傾聽朗讀音頻之后,根據(jù)評價表做出客觀、公正的判斷,在每位同學分享的作品下分別評出“五星、四星或三星”,若評為“五星”,那就用“活動”板塊的“點亮”功能進行點亮,表示投這位同學一票。自評與互評相結(jié)合,得出分享者的總票數(shù)和總星數(shù),每兩周評選出四位“最美朗讀者”。
自評能促進學生對自己的朗讀進行診斷,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自我成長的能力。而互評中,學生對于他人的評價過程其實也是學習和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在比較中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通過自評與互評相結(jié)合的方式,使“優(yōu)者更優(yōu),弱者變優(yōu)”,讓學生保持朗讀的熱情,激發(fā)朗讀的積極性并獲得成就感、愉悅感,從而達到“悅”讀的目的。
網(wǎng)絡教育平臺讓師生相聚在“云”端,通過聲音傳遞心聲,建立起了師生間溝通與交流的橋梁,讓孩子們有了機會分享成果,分享彼此的快樂。對于教師而言,需要不斷思考并進步、不斷適應并成長,運用信息技術(shù)優(yōu)化學生學習過程,充分利用技術(shù)讓學生在課外學習中發(fā)揮主體性、主動性,把朗讀變成“悅”讀,讓學生體驗成功、體驗快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責任編輯: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