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真
摘要: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學生比較難理解的內容之一,學生對應用題的學習不僅有助于學生開發(fā)學生智力,而且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一直以來,應用題教學也都是大家共同探討的熱題之一。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如何發(fā)展學生數(shù)學能力,提高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我們廣大數(shù)學教師面臨的問題。
關鍵字:小學數(shù)學 ? 應用題解答能力 ? 提高
在批改試卷及作業(yè)時,經常聽到老師講:“唉,這么簡單的題還錯!”或者“這題不難啊,他們咋就考的這樣呢,咋就不會呢?”或者“這題講了沒有十遍也有八遍了,咋還做錯呢!”有時把學生單獨叫一邊,在還未進行講解的情況下,大部分學生還能答對。學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么多不該做錯的題呢?
對此,我通過觀察學生的做題情況,有以下幾個原因:①學生做完題不會行驗算;②學生做題時馬虎,經常出現(xiàn)算式正確,計算錯誤的問題;③有的學生則根本讀不懂題,不知道這道題該如何進行解答,甚至出現(xiàn)學生理解錯題意的情況。那么,如何進行應用題解答能力訓練是值得探討和研究的重大課題。
一、培養(yǎng)學生如何獨立解題
(1)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習慣。準確解答應用題的首要條件是細致地審題,弄明白題意。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解答應用題時,可引導學生找出題所含的直接、間接條件,建立起問題與條件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確定數(shù)量關系。審題時要求學生邊讀題邊思考,分析問題中的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系,劃線標出。
在解答“分數(shù)乘除法應用題”時,解答這類題的關鍵步驟就是找到單位“1”的問題,但是好多學生往往出現(xiàn)找不準單位“1”的問題。例如:①我班女生人數(shù)是男生人數(shù)的 ,學生有時會說,女生人數(shù)是單位“1”;②果園里桃樹的棵數(shù)比梨樹少 ,學生會認為桃樹的棵數(shù)是單位“1”。針對學生分不清單位“1”的問題,總結出單位“1”的特點,“比”、“是”、“占”、“相當于”、“正好”、“恰好”的后面,“的”字的前面一般是單位“1”。學生應用這個規(guī)律能快速準確地找出單位“1”。并且,學生在解答此類題目時,根據(jù)單位“1”的特點圈出單位“1”。根據(jù)單位“1”的特點,往往很容易找到單位“1”,在第(1)題中,男生人數(shù)在“是”后面,“的”前面,所以男生人數(shù)是單位“1”。在第(2)題中,“梨樹”是在“比”的后面。所以梨樹是單位“1”。
(2)教學生分析應用題的方法。解題過程中,許多學生不明白怎樣解題,很多學生習慣于模仿例題和教師的解答方法,遇到練習過的類型能解答,換新類型就無從下手。究其原因,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很多學生可能無法理解題目的意思,難以表述出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因此,教給學生分析應用題的推理方法,借助于表格、情境圖、線段圖等方法分析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讓學生明確解題思路至關重要。例如,我在講授《按比例分配》這節(jié)課時,要跟學生強調“對應”關系,同時也要有正確的解題思路。 已知幾個分量的和,與幾個分量間的比,求各分量。
方法一:(1)求總份數(shù)(比的前后項的和);(2)求一份量(總量÷總份數(shù) );(3)求出各分量(一份量×份數(shù))。
方法二:(1)求總份數(shù)( 比的前后項的和);(2)求出各分量占總量的(幾分之幾);(3)求出各分量(分量×幾分之幾)。
例如本題:第二小學有140個男生,男生與女生的比7:8,第二小學有女生多少人?在本題中,要找到男生對應的是幾份,140個男生對應7份,先求一份是多少,女生對應8份,求女生,就是用一份×女生的份數(shù)。本體和一般題的思路不一樣,不能用總量÷總份數(shù),因為男生是分量,但是在做題時好多學生分不清,所以要強調“對應”。
(3)培養(yǎng)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步驟。應用題教學中培養(yǎng)良好的解題習慣,同時檢查驗算和寫好答案的習慣至關重要,要注意引導學生按正確的解題步驟解答,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總結,強化對的解題方法,找出錯的原因所在。列式計算只解決了“如何解答”的問題,“為何這樣解答”的問題沒有解決。因此,教師應教給學生檢查驗算的方法,最終發(fā)展成學生獨立完成。在解答應用題時,可以讓學生把結果代入到應用題中,看是不是符合題中的條件。
(4)說思路與說算式。說思路是指讓學生運用完整的語言,將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方法有根據(jù)有條理地說出來,從而現(xiàn)固和穩(wěn)定思維方法。這種方法能促進學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的提高。說算式是指讓學生在解題后列式的依據(jù)說出來。這一過程反映了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應用題的過程,可檢查學生是否真正了解了應用題的解法。
學生在做完一道應用題時,往往有時結果是正確的,但是你問他為什么,他往往說不出來,或者是明白啥意思,但是表達不出來,說明學生對于問題還沒有真正弄懂、弄通。針對此問題,在學生解決問題時要說出他的思路,說明對題目已經理解透徹了。例如:一個圓的周長是12.56厘米,這個圓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針對此問題,可以問學生:如何解這道題?你的思路是什么?解答本道題,首先要知道圓的面積公式:S=π×r×r,所以求圓的面積要先知道圓的半徑,已知周長,半徑=圓的周長÷(2π),所以用12.56÷(2×3.14)=2(厘米),3.14×2×2=12.56(平方厘米)。
二、建立錯題本
由于很多學生連續(xù)多次做同一類型題目還是出錯,說明學生可能是對這道題沒有理解透徹,或者做過的題忘掉,另一個原因就是思維定式。建立錯題本可以幫助學生改掉錯同一類型題的習慣。錯題本的使用,可以改變孩子們對待錯誤的態(tài)度,提高孩子們的聽課、做題效率。為了避免自己要抄過多的錯題,孩子們就會抓住在學校的每分每秒,上課更會加倍認真地聽講,不懂就問,不留疑點,爭取不出現(xiàn)或少出現(xiàn)錯誤。在做題時,他們會看清題目,對于題目中的關鍵詞或關鍵句都會留心,孩子們的審題能力與技巧因此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三、幫助學生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學習興趣
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學習數(shù)學的目的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激發(fā)學生解應用題的興趣,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解答應用題,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過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shù)學和理解數(shù)學,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的趣味和作用,使枯燥的數(shù)學問題變?yōu)榛钌纳瞵F(xiàn)實。例如,在教授《圓的周長》一課時,學生對于長方形的長是圓周長的一半不能理解,針對此類現(xiàn)象,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圓,然后剪開,拼接,學生自己拼剪,學生較容易理解。數(shù)學離不開生活,通過學生去超市買東西,算一些比較簡單的賬目,找找生活中存在的數(shù)學,加強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總之,應用題是小學數(shù)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只有學生掌握了正確的解題方法,教師在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趙五秀.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破解對策探討[J/OL].學周刊,2020(01):16[2019-12-13].
[2]茍瑞莉.對新課程下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9(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