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琳
“邊界感”是一個傳統(tǒng)又新潮的詞匯,它既存在于人們日常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之間,又經(jīng)常遁于無形、變幻莫測。每個人對“邊界感”的定義、認知和感觸有所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將自我與他人,主體與客體分離開。
尤其在職場,每一個職場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雖然說用疏離、冷漠、自閉態(tài)度對待周邊的同事和領導不可取,但是如果沒有邊界意識,可能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憊,陷入“吃力不討好”的尷尬境地。
職場無小事,上海外服招聘及靈活用工事業(yè)部資深項目經(jīng)理費麗君就“邊界意識”問題舉了幾個例子:沒有“邊界”意識,使得很多職場新人容易“犯錯誤”“栽跟頭”。比如,無限容忍,面對能力不及或者“過分熱心”的同事不懂拒絕,和人溝通時無原則地言無不盡、交淺言深,在待人接物時公私不分,抑或是越過自身職責和能力范疇的大包大攬。
不懂設限、沒有分寸感的職場“小白”,天真地以為能在職場中找到一個天長地久的知心朋友。費麗君坦言:“真的有這種朋友嗎?有!但是非常少!而且即使有,也無法保持長久的友誼,因為任何一些小小的改變,就可能讓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焙吐殘鲋械耐?,無論是上級、下級還是同級,毫無邊界的溝通方式肯定是弊大于利的。所謂“距離產(chǎn)生美”、不要給人“壓迫感”、要保持“舒適的距離”,說的都是要保持合理的“邊界感”。
每年10 月正是職場新人在畢業(yè)入職之后,適應職場環(huán)境的關鍵階段。要培養(yǎng)職場的“邊界意識”,的確需要急待成長的職場“小白”花點心思。
初入職場時,郭靜秉持著“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但沒想到,自己因此吃了虧。她所在的項目組要在當月完成設計項目,沒想到,她剛入職時,就遇到了一波資深設計師跳槽,活沒人干,而且也不是郭靜這種新人能馬上接手。但項目組人手一時青黃不接,組長自己的時間也被另一個重要設計方案全部占用了。一番相勸之后,郭靜硬著頭皮接過來,結果連續(xù)通宵干到吐血也沒有完成,最后不但熬壞了身體,還受到了責罵。組長本身壓力大,情緒失控,對郭靜的責罵甚至突破了底線。但作為新人的郭靜含淚忍住,有委屈不敢說。
“現(xiàn)在想起來,我當時有兩件事情沒做對,一是迫于壓力和組長的好言好語,接下了自己力所不能的緊急任務,折騰得身心疲憊,任務處理不好,還平添了不少挫折感。二是怕被人指責脾氣不好,對不合理的訴求、責罵無限容忍。”初入職場便遭遇“滑鐵盧”,讓郭靜用了很長時間才得以心情平復。而且,在這家公司,她也因此被貼上“好欺負”、“出氣筒”、“背鍋俠”的標簽。
最終,受到這場邊界“危機”事件的影響,郭靜在一年之后就跳槽了,換了另一家公司。她總結了在上一家公司的教訓,認清了自己當前的能力,制定自己的“拒絕標準”?!熬o急任務時常都會有,但意識到自己達不到上級的要求,就不能硬著頭皮接手。但這也不是冷漠的拒絕,而是耐心地說明原因,并且為上級出謀劃策,提出可行的替代方案來分憂?!惫o解釋道。
不僅如此,原本性格內向的郭靜也意識到和上級、同事積極保持對話溝通的重要性?!澳阕寗e人知道,你能做什么,擅長做什么,能力到底有多少,其他人是怎么想的,因為時間緊、人手少可能引發(fā)的沖突摩擦自然會減少?!惫o坦言,身在職場,很多情況下身不由己,但用善意的智慧、平和的溝通,以及為自己設定一些界限,還是能發(fā)揮一定的能動性,幫助自己更順利地完成工作。
所謂職場“小白”,另一個明星特質就是輕信、多言,甚至言無不盡。
賈曉明在公司見習時犯過這樣的“錯誤”。和他一同進公司的另一位新人,對他特別熱情,買咖啡也常捎帶上他的一份。吃人嘴短,沒幾天,賈曉明就和對方聊得熱火朝天。因為比后者早來幾個月,對方便開始有意識地向他“討教”對單位領導、同事有什么看法。一貫直腸子的賈曉明,把對方當做“兄弟”,真的一五一十對各位領導、同事認真進行一番點評。
對方當面夸賈曉明觀察仔細、直言不諱,而且兩人是哥們,再三保證不會把賈曉明的話外傳。賈曉明自然也沒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然而,過了一段時間,賈曉明才發(fā)現(xiàn),很多同事在他背后指指點點,有人還在他背后偷笑。最后,通過別的人同事的委婉轉述,他才弄明白,原來整個公司都知道他在背后說點評領導、說別人的壞話,而那個“兄弟”還在繪聲繪色描述賈曉明點評之后嘲笑他是個傻子。為此,賈曉明在很長時間里一直得不到領導和同事的信任。直到他埋頭苦干,做出了一些成績,情況才慢慢有了轉機。
而如今,賈曉明除了勤奮工作之外,也變得謹言慎行。“真誠待人的同時,也要三思后行,更忌在背后點評同事和領導。不要在成長路上給自己添堵?!辟Z曉明的話對職場“小白”有著警醒作用。
職場固然需要熱情、真誠,以及不過于計較的努力和付出,但是,一切都應有度、有分寸。職場就像一個舞臺,新人們急于在舞臺上呈現(xiàn)出最好的自我,這本無可否非。但這種呈現(xiàn),從來應該是有選擇的、有節(jié)制的。
在什么崗位,該做什么、該學什么、如何與上級匯報溝通、如何與同事平和友好共處共事,每個人的實際情況都不一樣,需要職場新人自己慢慢去摸索、去體會,找到最適合自己,讓自己感到舒服,而且有助于提高工作能效的方式就可以。關鍵是樹立責任意識,有所為有所不為。既不要輕易去侵犯別人的“私屬領地”,在別人越過你的“邊界”,提出不合理的訴求時,也應該有禮有節(jié)地處之。
在職場中,保持適度的邊界感,不僅能人與人的相處共事舒服愉快,那些善于把握尺度的職場人也會因為有原則、有智慧而贏得別人的尊敬。職場“小白”和成熟職場人之間,或許就差一個“邊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