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潔,黃文穎,林 琳,林乃鋒,林 哲,魏文康,王曉虎,郭霄峰
(1.廣東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東廣州 510230;2.普渡大學管理學院,印第安納州西拉法葉 47906;3.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動物衛(wèi)生研究所,廣東廣州 510640;4.華南農業(yè)大學獸醫(yī)學院,廣東廣州 510642)
狂犬病是一種烈性人獸共患傳染病,病死率幾乎為100%[1]。全球每年約有60 000 人死于狂犬病[2]。我國每年的人狂犬病病例數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3]。在人狂犬病病例中,5~14 歲兒童為主要受害者[4]。在我國人狂犬病病例中,15 歲以下兒童占22.47%[5]。因此,加強未成年人的狂犬病知識教育,提高其防范意識,是狂犬病防控的重要內容之一。幾乎所有溫血動物均可以感染狂犬病病毒,而96%的人間感染病例均由犬傳播引起,因此控制好犬類狂犬病是降低乃至消除人間病例的關鍵。盡管有研究者開展了中小學生狂犬病相關知識認知程度調查[6-7],但調查內容較少關注動物狂犬病。為了解珠三角地區(qū)中小學生的犬類狂犬病認知現狀及其養(yǎng)犬和防疫的態(tài)度和行為,2019年6月,在珠三角地區(qū)8 個地級市,針對中小學生展開了犬類狂犬病“知信行”調查,以期為有針對性地制定狂犬病防控措施提供參考。
珠三角地區(qū)廣州、深圳、東莞、珠海、佛山、惠州、江門、肇慶等8 個地級市的中小學生。
《中國城市統(tǒng)計年鑒——2016》統(tǒng)計數據顯示,以上8 個市的中小學生總數約為716 萬。在問卷設計時,設50%的預期答對率、95%的置信度、5%的允許誤差,理論抽樣量為385 人,實際抽樣量定為800 人。采取配額抽樣方式,確定在8 個市中每市抽取100 名中小學生。各市以獸醫(yī)站或學校為依托,采取便利抽樣方法開展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包含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等方面共20 個條目,內容包括:所在地市、年齡、居住地、年級等基本信息,犬類狂犬病相關知識以及養(yǎng)犬和防疫的態(tài)度、行為。在犬類狂犬病相關知識的問卷調查中,從犬類狂犬病基礎知識、犬貓抓咬傷害處置、犬類狂犬病預防3 個方面設計了10 個問題,每個問題回答正確得1分,回答錯誤或不回答得0 分,滿分為10 分,以分數反映學生的犬類狂犬病知識掌握程度。
應用Excel 錄入并整理數據,SPSS 20.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用單向方差分析進行兩組或多組資料均數比較,對方差不齊的兩組資料,用t 檢驗進行均數比較;采用卡方檢驗,進行二分類資料關聯性分析,以回歸分析來分析兩組資料的依存關系。
共回收有效問卷747 份,回收率為93.38%。被調查學生中,平均年齡12.48 歲,最小的5 歲,最大的18 歲;78.98%來自城鎮(zhèn)、21.02%來自鄉(xiāng)村;29.45%養(yǎng)犬,鄉(xiāng)村學生養(yǎng)犬比例(40.76%,64/157)高于城鎮(zhèn)學生(26.44%,156/590),差異顯著(P<0.05)。
2.1.1 總體掌握度 珠三角地區(qū)中小學生的犬類狂犬病知識平均分為6.60±1.28,最高為10 分,最低為0 分。在犬類狂犬病基礎知識問答中,絕大多數學生知曉狂犬?。?3.44%),但能答出犬類狂犬病癥狀的較少(10.04%);僅4.69%的學生知曉除犬貓外的其他狂犬病易感動物;63.86%的學生認為狂犬病能治愈或不知道,僅36.14%的學生知道狂犬病不能治愈。在回答被犬貓抓咬傷害處理方面,95.45%的學生認為被外觀健康的犬貓咬傷或抓傷要注射狂犬病疫苗;96.79%認為被犬貓咬傷或抓傷后最好在24 h 內注射疫苗,且越快越好;89.69%認為被犬貓抓傷或咬傷時,先用清水或15%的肥皂水清洗傷口是對的;62.12%認為在皮膚沒有破損的情況下,被犬貓?zhí)蛞幌聼o須注射狂犬病疫苗。在回答犬類狂犬病防治方面,88.49%的學生表示,如果養(yǎng)犬,就會每年給犬免疫狂犬病疫苗;83.27%認為不讓犬類得狂犬病的措施是每年都免疫疫苗并登記注冊(表1)。上述結果表明,珠三角地區(qū)中小學生對犬類狂犬病知識的總體掌握程度不高。
2.1.2 不同城市掌握程度 珠海平均分最高(7.10±1.23),其次是佛山(7.09±1.01)、肇慶(6.89±1.28),廣州最低(6.13±1.12),各城市平均分差異顯著(P<0.05);經Games-Howell多重比較,珠海、佛山、肇慶的平均分顯著高于廣州、東莞、江門(P<0.05),說明各城市中小學生的犬類狂犬病知識掌握程度不一,珠海、佛山、肇慶中小學生的掌握程度較好。具體結果見表2。
表1 不同居住地中小學生犬類狂犬病知識問答情況統(tǒng)計對比
表2 不同城市、年級和居住地中小學生犬類狂犬病知識問答情況統(tǒng)計對比
2.1.3 不同年級掌握度 分析年齡與分數之間的回歸趨勢發(fā)現,擬合模型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不同年齡學生間的犬類狂犬病知識掌握度沒有差異。從不同年級看(表2),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平均分分別為(6.60±1.26)、(6.63±1.20)、(6.52±1.51),差異不顯著(P>0.05)。在10 個犬類狂犬病知識問答中,僅犬類狂犬病癥狀、被犬貓咬傷或抓傷后注射疫苗時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中,能說出狂犬病易感動物的占比分別為2.77%(11/397)、8.16%(20/245)、4.00%(4/100),差異顯著(P=0.01);答對被犬貓咬傷或抓傷后注射疫苗時間的占比分別為97.73%(387/396)、98.38%(243/247)、93.00%(93/100),差異顯著(P<0.01)。就以上兩個問題分別在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間進行兩兩比較,發(fā)現初中生能說出狂犬病易感動物的占比(8.16%,20/245)高于小學生(2.27%,11/386),差異顯著(P<0.01),其余未見顯著差異(P>0.05)。
2.1.4 不同居住地掌握程度 城鎮(zhèn)學生平均分(6.65±1.21)明顯高于鄉(xiāng)村學生(6.40±1.49),差異顯著(P<0.05),說明城鎮(zhèn)學生對犬類狂犬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好于鄉(xiāng)村。除犬類狂犬病癥狀、皮膚沒有破損被犬貓?zhí)蛞幌聼o須注射狂犬病疫苗外,其余8 個問答的城鎮(zhèn)學生答對率均高于鄉(xiāng)村學生(表1)。15.92%的鄉(xiāng)村學生能說出犬類狂犬病癥狀,遠高于8.49%的城鎮(zhèn)學生(P<0.05);96.59%的城鎮(zhèn)學生認為被外觀健康的犬貓咬傷或抓傷要注射狂犬病疫苗,顯著高于鄉(xiāng)村學生的92.99%(P<0.05);97.95%的城鎮(zhèn)學生認為被犬貓咬傷或抓傷后最好在24 h 內注射疫苗,且越快越好,顯著高于鄉(xiāng)村學生的94.90%(P<0.05);60.20%的城鎮(zhèn)學生認為,如果皮膚沒有破損,被犬貓?zhí)蛞幌戮蜔o須注射狂犬病疫苗,遠低于鄉(xiāng)村學生的70.51%(P<0.05);91.65%的城鎮(zhèn)學生贊成,如果養(yǎng)犬就要給犬注射狂犬病疫苗,遠高于鄉(xiāng)村學生的78.85%(P<0.05);在狂犬病預防措施上,85.51%的城鎮(zhèn)學生答對,遠高于鄉(xiāng)村學生的77.41%(P<0.05)。
29.45 %的中小學生家中養(yǎng)犬。從養(yǎng)犬行為方式(表3)來看,養(yǎng)犬學生的犬類狂犬病知識平均分(6.86±1.34)遠高于不養(yǎng)犬的學生(6.49±1.24),差異顯著(P<0.05)。31.99%的學生會逗犬并撫摸犬,92.77%撫摸犬后會洗手,91.83%遛狗時牽狗繩并清潔糞便,81.53%知曉犬傷人的法律責任。具有以上行為方式的中小學生狂犬病知識平均分均高于不具有該行為方式的(P<0.05)。
從能否經常獲取狂犬病相關知識來看,25.03%(187/747)的學生自認經常獲取狂犬病知識,經常獲取知識的平均分(7.13±1.17)遠高于較少或從未獲取知識的平均分(6.42±1.26),差異顯著(t=6.78,P<0.05),說明能經常獲取狂犬病知識的學生對狂犬病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較好。
從狂犬病知識的答題結果(表4)看,幾乎所有題的答對率均為經常獲取知識的高于較少或從未經常獲取知識的。其中,經常獲取知識的能說出犬類狂犬病癥狀的占比(16.58%)遠高于較少或從未經常獲取知識的(7.87%),經常獲取知識的能說出其他易感動物的占比(11.29%)遠高于較少或從未經常獲取知識的(2.52%),差異均顯著(P<0.05);在狂犬病能否被治愈問題上,經常獲取知識的答對的占比(50.53%)遠高于較少或從未經常獲取知識的(31.54%),差異顯著(P<0.05);在處理抓咬傷口問題上,經常獲取知識的答對占比(94.62%)遠高于較少或從未經常獲取知識的(88.69%),差異顯著(P<0.05);在回答犬貓?zhí)蝮聼o破損皮膚是否要注射狂犬病疫苗時,經常獲取知識答對的占比(71.66%)遠高于較少或從未經常獲取知識(59.25%),差異顯著(P<0.05);在給家養(yǎng)犬注射狂犬病疫苗的問題上,經常獲取知識答對的占比(95.16%)遠高于較少或從未經常獲取知識的(86.89%),差異顯著(P<0.05)。
表3 中小學生養(yǎng)犬和防疫的態(tài)度與行為問答情況統(tǒng)計對比
研究表明,除犬貓外,狂犬病還會感染豬、牛、羊、兔等生活中常接觸到的家畜以及鼠、蝙蝠、獾等野生動物。學生識別易感動物范圍的擴大,能提高他們防范風險的能力??袢∈?00%致死的烈性傳染病,但大部分中小學生對“狂犬病不可治愈”這一核心內容缺乏認知,不能充分了解狂犬病的危害,存在麻痹大意思想,這對主動防范狂犬病極為不利。按照WHO 建議,與疑患狂犬病動物接觸,如果皮膚完整,則屬于Ⅰ類暴露,接觸后無須處理。本調查顯示,有1/3 的學生沒有掌握這個知識點。學生是狂犬病暴露和發(fā)病的重點人群[8],而廣東省狂犬病的高暴露人群為6~15 歲兒童[9]。本調查發(fā)現,珠三角地區(qū)8 個市中小學生的犬類狂犬病知識掌握程度普遍較低,與在深圳、宜昌、三亞地區(qū)的調查結果相似[10-12],主要是犬類狂犬病基礎知識答對率不高,不清楚犬類狂犬病癥狀,不能有效辨識傳染源——發(fā)病犬。這些可能是中小學生易遭發(fā)病犬襲擊,造成抓咬傷暴露的原因之一。本調查還發(fā)現,城鎮(zhèn)學生的狂犬病知識掌握程度明顯高于鄉(xiāng)村學生,這與蔣靜等[11]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說明城鎮(zhèn)學生獲取狂犬病知識,如抓咬傷處置、給犬免疫等方面,要好于鄉(xiāng)村學生。一直以來,鄉(xiāng)村犬狂犬病免疫覆蓋率低于城市,農村地區(qū)不注重給犬免疫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也可能與農村地區(qū)沒有便利的疫苗購買渠道、經濟負擔額外增加等有關。在識別犬類狂犬病癥狀上,城鎮(zhèn)學生不如鄉(xiāng)村學生,可能是因為農村地區(qū)養(yǎng)犬數量多,狂犬病發(fā)病率較高,鄉(xiāng)村學生接觸病例的概率相對較高。有研究發(fā)現,健康教育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狂犬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從而改變學生對狂犬病的態(tài)度[13]。因此,只有通過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根除或減少危害健康的行為[14]。在目前中小學生狂犬病知識較為匱乏的情況下,加強學生的健康教育尤為迫切,特別是鄉(xiāng)村學生。建議衛(wèi)生、農業(yè)、教育等部門加強聯動,緊密合作,將狂犬病防疫知識納入中小學生安全教育范疇,并作為狂犬病綜合防控的重要內容。
表4 中小學生犬類狂犬病知識不同問答獲取知識頻率情況統(tǒng)計對比
為規(guī)范養(yǎng)犬行為,在珠三角各市中,深圳、廣州、珠海已頒布了養(yǎng)犬管理條例,東莞、佛山、中山的相關條例已經到了立法聽證或立法審議階段。從法律層面上規(guī)范犬只管理和養(yǎng)犬人行為是防控消除狂犬病的關鍵。加強健康教育和普法宣傳,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狂犬病知識,有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狂犬病防控觀念,樹立正確的養(yǎng)犬態(tài)度,從而在行動上科學、文明養(yǎng)犬,主動防范狂犬病,如不逗陌生犬,撫摸犬后洗手,遛犬時牽犬繩,自覺清理犬糞便,知曉犬傷人后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等。建議加快犬只管理條例的立法工作,從法律層面規(guī)范養(yǎng)犬行為和狂犬病防控,引導廣大市民依法養(yǎng)犬、文明養(yǎng)犬,截斷狂犬病傳播鏈條,減少犬對人的傷害,從而最終達到保護人的目的。
有人認為,地方經濟狀況對當地小學生的狂犬病相關知識和防范意識有較大影響[6]。本次調查發(fā)現,經濟較發(fā)達的廣州、東莞兩個城市的中小學生對狂犬病知識的掌握程度都不高,因此,狂犬病知識掌握程度與地區(qū)經濟水平無關,而可能與各地健康教育普及程度息息相關。
由于受抽樣時間、可支配資源和調查對象意愿等客觀條件限制,本次調查采取配額抽樣、便利抽樣等非隨機抽樣方法,存在一定的系統(tǒng)誤差,但調查結果仍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本次調查與余春等[15]的調查結果不同,未發(fā)現年齡、年級與學生狂犬病知識掌握程度有關聯,這可能與樣本的代表性有關。此外,深圳問卷回收率較差,部分問卷應答不完整,也可能對調查結果有一定影響。
調查認為,珠三角地區(qū)中小學生對犬類狂犬病知識的總體掌握程度不高,尤其是鄉(xiāng)村學生普遍較低,需要加強中小學生的狂犬病防控教育,提高其狂犬病知識掌握度,從而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養(yǎng)犬和防疫的態(tài)度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