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課程標準》指出義務階段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學生心智發(fā)展,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yǎng)。正是因為英語課程的雙重性質,在進行英語語言教學的同時,我們要更加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而繪本,尤其是科普類繪本的語言特點,對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有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思維品質;小學英語科普類繪本閱讀
【作者簡介】陳希,深圳市福田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小學課程研發(fā)中心主任。
一、引言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就工具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基本英語素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要能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發(fā)展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進一步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為今后繼續(xù)學習英語和用英語學習其他相關科學文化知識奠定基礎。就人文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能夠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英語科普類繪本,因為其科普類文本的語言特點,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思維批判性、邏輯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
二、 科普類繪本文本解讀
繪本故事教學往往需要讓學生先看圖,教師再通過問題鏈的形式,引導學生去推測故事的進程與發(fā)展。這種看圖去猜測表達的方式,讓文本有了大量的留白,使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創(chuàng)造,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破疹惖睦L本,描述了一系列大自然客觀存在的物體或者事件,通過層次清晰、邏輯豐富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科普類繪本,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獲得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體驗科學的精神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及方法,在拓展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其思維品質??破疹惱L本通常較為嚴謹,但是又不僅僅是簡單堆砌的科學知識,其在闡述科學理論的同時,讓學生通過閱讀進行思考最終得出科學的結論,這一過程也是啟發(fā)思維的過程??破疹惱L本涵蓋范圍非常廣泛,比如天文地理、物理生物等,許多領域對于小學生而言都是未知的,通過科普類繪本的閱讀可以對孩子現有知識的系統(tǒng)進行有效的補充??破疹惱L本對于學生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大自然的美好通過對科普類繪本的閱讀一點點地也呈現在了學生的面前。
以外研社《多維閱讀》第9級科普類繪本A Battle in the Deep Sea為例,該繪本講述了大王烏賊與抹香鯨之間的深海大戰(zhàn)。繪本首先介紹了抹香鯨的特征,它浮在海面上像浮木一樣,并將人類的體型與抹香鯨的體型進行對比,提供了長度數據,讓學生認識到抹香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之一。緊接著介紹,抹香鯨很餓,在海面上沒有食物,需要下潛到海底找尋食物。然后引出抹香鯨的食物,另一個深海巨獸——大王烏賊,引導學生描述抹香鯨特征最突出的眼睛和長觸角。深海里沒有光,抹香鯨是如何找到大王烏賊的呢?在這里引入自然界的一個科學知識,鯨魚是通過聲吶系統(tǒng)、回聲定位發(fā)現大王烏賊的。抹香鯨和大王烏賊纏斗在了一起,抹香鯨通過巨嘴去咬,大王烏賊通過觸角纏繞進行了生死搏斗,最后抹香鯨獲勝。獲勝后的抹香鯨浮出水面,噴射出水花,故事又對抹香鯨為何能夠噴射水花的構造進行了描述。
文章通過漂浮海面——下潛——回聲定位——上浮,根據地點和動作的變化,推進故事的發(fā)展,邏輯線非常的清晰,能夠幫助學生去分析、推理以及有條理的復述和表達該故事。抹香鯨的描述——回聲定位系統(tǒng)的介紹——大王烏賊的描述——戰(zhàn)斗的細節(jié)——噴射水花的原理介紹,在故事推進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了解兩只巨獸的外貌特征、戰(zhàn)斗的利器,并學習到相應的科學知識,而在英語語言的表達上,通過發(fā)掘文本中的關鍵詞句、關鍵動作,學生能掌握有效的信息,從而進行理性的表達。通過抹香鯨與大王烏賊是天敵這一點,學生可以聯(lián)想到自然界中許多的天敵,從而進一步開拓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力,幫助他們去描述其他天敵之間可能發(fā)生的故事。
科普類的繪本是繪本教學的難點,但是科普類繪本不僅包含語言知識和科學知識,還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學生去自主分析、思考、探究。發(fā)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 科普類繪本教學實踐探究
在引導學生進行科普類繪本學習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去發(fā)現故事封面里蘊含的元素,觀察每一幅圖畫,讓學生說一說、猜一猜圖畫里的內容,是誰、有什么、是什么樣的、在做什么、事物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等等,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如果遇到問題,可以讓學生通過文字記錄下來,制作任務單,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引導學生在大問題下再設置小問題,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主動發(fā)問的能力。再讀繪本,搜集信息,解決問題,充分培養(yǎng)學生搜集、鑒別、篩選和整合資源的能力。最后通過再閱讀和復述故事、自己記錄故事、制作故事單等形式,讓學生有條理地講述故事,回顧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學到了什么??破疹惱L本的教學過程要激發(fā)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意識,引導他們一步步地靠近科學的真相。
以外研社《多維閱讀》第9級科普類繪本A Battle in the Deep Sea為例,開展教學活動。
1. 讀前活動。通過動畫片《動物兄弟:大王烏賊大戰(zhàn)抹香鯨》還原真實場景,將日常生活中學生不太可能看到的深海巨獸打斗的場景通過動畫片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有一個載體,同時也吸引學生有興趣進一步的學習繪本故事。
在學習文本前,教師設置了三個KWL問題:What do you already know about the sperm whale and the giant squid?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sperm whale and the giant squid? What have you learned about the sperm whale and the giant squid? 這三個問題,讓學生對于兩個動物已知的知識、想知道的知識進行充分的表達,在正式學習文本后再回答從故事中學到的知識,這樣一來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就形成了一個系統(tǒng),也很好地培養(yǎng)了分析、推理、判斷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KWL是一種指導閱讀的策略,其中“K”表示What we know(我們已經知道什么),通過小組討論、集體討論等方式,讓學生表達自己對問題的已有知識,并且從其他人的表達中,增強自己的知識?!癢”表示What we want to know(我們想知道什么),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所渴望知道的知識,這個問題就成了學生閱讀的目的。“L”表示What we learned(我們學到什么),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找出問題的答案,并且讓學生能夠梳理總結自己通過閱讀繪本學習到的新知識。通過這一閱讀策略的指導,學生可以很清晰地將舊知與新知連接起來,并且能夠層層遞進地表達出自己心中的疑惑,以及想要了解的新知識。
2. 讀中活動。抹香鯨的回聲定位、大戰(zhàn)實況和上浮噴水等幾個關鍵的場景,教師都運用了相應的視頻資源進行真實還原,這些視頻資源包括動畫資源,也包括大自然中真實場景的再現,使學生現場觀看受到震撼,從而對文本中比較難理解的動作性詞匯和專業(yè)性詞匯,也有了更加直觀的認知。
老師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板書,引導學生按照方位的變化、故事的發(fā)展進程去學習文本。在思維導圖設置的大問題下,又根據每幅圖的主題,設置不同的小問題,學生可以小組討論、交流去發(fā)現和解決問題。通過圖片環(huán)游,讓學生推測可能發(fā)生的事件,推測故事的發(fā)展脈絡,自主去猜測故事的發(fā)展,想想故事的發(fā)展是否真的和自己印象中一樣呢,或者事實另有真相?通過設置問題鏈,促進學生去思考,去從圖片和文本中找到答案。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探討,讓學生在掌握語言知識和科學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評價和創(chuàng)造的思維品質。教師要采用拼圖閱讀和圖片環(huán)游相結合的形式,幫助學生找到邏輯線順序,抓住主要信息,發(fā)展批判思維的能力,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尤其是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和歸納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共同來完成閱讀任務。
讀中活動的思維品質培養(yǎng)關鍵在于老師的啟發(fā)與引導,讓學生可以自主、合作、探究,根據一定的閱讀策略與閱讀技巧,達到思維的啟迪與碰撞,讓學生不僅要有自然的閱讀過程,也要學會閱讀,知道如何進行閱讀,從而更好地體會到閱讀帶來的收獲。
3. 讀后活動。根據KWL問題,讀后讓學生回答從本繪本中學到了什么,整理學生學習繪本的收獲。教師準備了一個讀書報告的任務單,讓學生根據任務單寫出作者、編輯,掌握一個繪本故事的基本信息;寫出who、where、what,掌握了故事的基本要素。在what的環(huán)節(jié),通過浮在水面——下潛——回聲定位——大戰(zhàn)——浮出水面的過程變化,引導學生寫出每個過程的地點變化和關鍵動作,最終得出整個繪本的故事發(fā)展脈絡。通過這張book report的制作,學生就能夠根據自己寫出的故事架構,復述出該繪本的主要內容,然后舉一反三,說出自然界中其他的天敵,并可以嘗試運用適當的語言去描述它們之間打斗的過程。教師在課后還可以引導學生去進一步了解更多的自然界天敵的故事,去發(fā)現這些天敵為什么是天敵,他們有哪些自身優(yōu)勢和劣勢,其他天敵間打斗和搶奪的過程又是怎樣的,相信學生一定會抱著極大的興趣去探索發(fā)現新的故事。
在讀后活動中,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歸納、提煉、梳理和總結的能力。通過繪本的學習,了解到了哪些新的知識,看到了哪些不同的領域,對于大自然又有了怎樣進一步的了解,都能通過讀后活動的學生總結和輸出更加直觀地呈現出來。在語言上,學生要通過關鍵詞、關鍵句型等復述出本課故事。在思維上,學生要回顧與思考整個故事的發(fā)展脈絡,才能按照邏輯清晰地表達出來。因此我們對于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不能僅僅停留在淺層的低階思維,而要進一步地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引導學生去拓寬自己的語言和知識儲備,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去思考與學習。
四、 結語
基于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小學英語科普類繪本閱讀教學需要老師充分地理解和解讀文本,根據科普類繪本的文本特點去設置相應的教學活動?;顒拥脑O置要充分考慮怎樣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判斷、邏輯思維、理性表達和多元思維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低級思維到高階思維的發(fā)展,需要教師采用一些有效的方式方法,運用一些教學的方法與技巧,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1.
[2]王薔,陳則航.中國中小學生英語分級閱讀標準(實驗稿)[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
[3]王薔,敖娜仁圖雅,羅少茜,陳則航,馬欣.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教學:意義、內涵與途徑[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