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玲
摘?要: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兩大重要內(nèi)容,分別對應語言文化知識的輸出與輸入。將閱讀與寫作進行對接,可緩解學生學習疲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幫助其完成語言文化知識及語文基礎能力的自我建構。文章簡單闡述了小學語文閱讀寫作教學中的問題,基于對二者對接優(yōu)勢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對接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寫作
中圖分類號:C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9-0-01
如果說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初級階段,那么寫作就是高級階段,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寫作中所用到的語言文化知識、寫作素材來源于閱讀,而閱讀中所形成的語言能力、文化素養(yǎng)則在寫作中得以提升。所以,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同等重要。但從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情況來看,不少教師偏向于閱讀教學,關注學生對文本的分析與理解,忽略了寫作教學,二者并不均衡,這就影響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對此,教師有必要探索出一條將閱讀與寫作進行有效對接的教學道路。
一、小學語文閱讀寫作教學中的問題
當前小學語文閱讀寫作教學中存在如下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其一,教材主要采用主題式編寫方法,每一單元都包含了課內(nèi)閱讀、課外閱讀、口語交際、寫作等教學內(nèi)容,但在長期形成的教學習慣的影響下,不少教師的教學重點仍然在課內(nèi)閱讀上,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缺乏系統(tǒng)性。其二,現(xiàn)代語文教育要求教師根據(jù)實際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而一些教師的創(chuàng)新做法具有盲目性,比如運用翻轉課堂模式時,不考慮學生興趣特點,強制性要求學生看視頻、完成預習任務,學生學習興趣不增反降。其三,學生通過閱讀所獲得的語言文化知識難以在寫作中得以充分運用,導致寫作如同記流水賬、缺乏真情實感。
二、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對接的優(yōu)勢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對接的優(yōu)勢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一,無論是在閱讀中進行寫作,或者是根據(jù)寫作需要進行閱讀,都讓單一性、分散的閱讀、寫作教學變得多元,有助于緩解學生的學習疲勞。二,學生在閱讀中獲得一定的語言文化知識及時在寫作中得到有效運用,而學生通過閱讀獲得豐富的情感也能在寫作中得以體現(xiàn),從而使自己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發(fā)展。三,學生在多元化的閱讀學習中有了表述的欲望,教師引導學生以文字的形式將自己的所思、所感表現(xiàn)出來,這樣學生會逐漸產(chǎn)生對寫作的興趣。
三、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對接策略
1.深度學習,奠定寫作基礎
閱讀文本不僅體現(xiàn)了作者對語言文化知識的巧妙運用,也表現(xiàn)了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感情,透露著作者的情懷。學生從閱讀中獲得語言文化知識,并在寫作中對其進行運用,這只是淺層學習。要了解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感情,在語言表達上有自己的特色,建立起語感,并在寫作中表現(xiàn)出真誠的感情,學生有必要進行深層學習。對此,教師應當注重開展深層學習活動,為學生奠定寫作基礎。以《和時間賽跑》為例,這一課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感情在于珍惜時間。通過對文本的分析,我們可知作者的感悟主要來源于“爸爸”的勸解。在此教學中開展深層學習活動,組織學生重點學習第四段“爸爸”的話,鼓勵學生想象“爸爸”說話時的神態(tài)、語氣,并通過閱讀第5到9段找出“我”聽了之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诖?,提出問題:“時間對于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你看了作者和時間賽跑的故事,有什么想對自己說的?如果你將來成為一名父親或母親,你有什么想對自己孩子說的?”引發(fā)學生思考,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所思、所感寫下來,為學生的寫作奠定堅實基礎。
2.語言轉換,突破寫作瓶頸
在教育教學的發(fā)展背景下,語文教學目標從培養(yǎng)學生讀、寫能力拓展為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看等方面的能力。對于學生來說,聽、說、讀、看并不難,困難是寫,他們難以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用文字來準確地表現(xiàn)出來。那么,是什么造成了這樣的問題呢?筆者認為,主要是學生不懂如何有效地進行語言轉換,也就是將思維、口語轉化為書面語。對此,教師應當著重強調(diào)語言轉換訓練,幫助學生突破寫作瓶頸。一方面,加強口語訓練。日常教學中我們經(jīng)??梢砸姷降氖?,只要課堂上提起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那么學生就會特別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并樂于表達。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興趣點入手切入閱讀教學,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討論情況記錄下來,為寫作積累素材,同時逐漸形成語感。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鼓勵學生嘗試對其進行描述。例如,在《奇怪的石頭》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校園里有特色的石頭拍攝下來,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展示?;蛘呤钦故疽恍┢嫣氐氖^,比如琥珀等化石。組織學生應用自己的語言對其進行表述,鼓勵學生將表述內(nèi)容用規(guī)范的書面語寫下來。隨機抽取某些學生所寫的小短文,以此為例對規(guī)范寫作進行詳細講解。而學生既認識了更多奇怪的石頭,初步形成了觀察事物的意識,也建立起了語感,學會了描述事物的方法。這樣,閱讀就自然而然地與寫作對接起來了。
3.延伸閱讀,獲得語感知性
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同步發(fā)展,不僅是課堂教學就可以達到的,還需要課外閱讀的幫助。而新課標也將課外閱讀作為對教師的指標性要求,對此,教師應當根據(jù)實際教學需要,將課內(nèi)閱讀延伸至課外,借助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獲得語感和理性認知,同時為學生積累語言文化知識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課外閱讀中,首先,教師要合理選擇閱讀文本,并向學生推介。選擇時,教師要充分考慮所選文本是否與教學內(nèi)容有聯(lián)系,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蜜蜂》學習結束后,教師可選擇兒童版《昆蟲記》向學生推介。其次,把握教材文本與課外閱讀文本的聯(lián)系,開展多元化的閱讀活動,比如讀書交流會、辯論會、知識競賽等。最后,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對自己在閱讀中所看到的故事、所獲得的知識、所產(chǎn)生的情感等進行歸納總結,為寫作積累素材。
結語
在筆者看來,當前小學語文閱讀寫作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要使這些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教師應當將閱讀與寫作進行有效對接。對接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對語言的感知以及對事物的理性認知為導向,開展深度學習活動,加強語言轉換訓練,并注重將課內(nèi)閱讀延伸至課外,從而奠定學生寫作基礎,幫助其突破寫作瓶頸,促進其獲得對語言的感知以及對事物的理性認知,從而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的有效對接。
參考文獻
[1]林玉婷.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下旬),2018(6):32-32.
[2]潘錦.淺析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9(5):120-1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