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飛 張雪群
“每次表演結束,觀眾都會給我們熱烈的掌聲,這讓我非常感動。我是真的很喜歡嘹啰山歌,應該把它傳承下去?!蹦蠈幨辛紤c區(qū)南曉鎮(zhèn)中心學校(以下簡稱南曉中心校)學生農穎說。農穎是該校曉鶯合唱團的一員,從最初不敢開口唱到如今成為合唱團主唱,她在學唱嘹啰山歌的過程中成長很快。
“嘹啰山歌是壯族的歌曲,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很好的育人價值。因受網(wǎng)絡快餐文化沖擊,目前面臨斷根的危險。”南曉中心校校長石國憲說。為了傳承這一文化,該校一方面尋求高校的專業(yè)支持,一方面聚集社會相關人士、志愿者,組建了南曉鄉(xiāng)土文化育人工程師團隊——“曉蜜蜂”,提出“一采二釀三融”的工作思路,不斷推進嘹啰山歌的發(fā)掘和傳承工作。
樂采:采集山歌,把根留住
在良慶區(qū)的鄉(xiāng)村地區(qū),過去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寧可三日不吃肉,不能三日不唱歌?!逼渲械摹案琛本褪青趩礁琛R郧?,嘹啰山歌在當?shù)赜兄詈竦娜罕娀A,老一輩的人幾乎都會唱,但如今年輕一輩更喜歡流行音樂,嘹啰山歌的傳承便出現(xiàn)了“斷層”。
“要避免嘹啰山歌斷根,首先要做好發(fā)掘、整理工作?!笔瘒鴳椪f。為此,南曉中心?!皶悦鄯洹眻F隊提出了“樂采”理念,在南寧師范大學、廣西藝術學院等高校的專家的專業(yè)引領下,匯集民間知名藝人和文化傳承志愿者,采取“尋訪+挖掘”的采集方法,收集相關歌曲及圖文資料,然后在學校組建了曉鶯合唱團,組織學生學傳唱嘹啰山歌。
“山歌是農耕文化的產(chǎn)物,把‘根留住是山歌傳唱人的職責所在?!北划?shù)厝俗u為“嘹啰山歌歌王”的班繼聯(lián)說。班繼聯(lián)是南曉中心?!皶悦鄯洹眻F隊的一員,他最大的樂趣就是將那些逐漸被人們淡忘的嘹啰山歌挖掘出來,并傳授給該校師生,讓師生了解什么是嘹啰山歌,以及山歌背后深層的文化意義。
南曉中心校教師唐冬告訴記者,以前她不是很理解為什么叫“嘹啰山歌”,經(jīng)過班繼聯(lián)的講解,她才知道:在對山歌前,一方為了引起對方的注意要先喊“嘹”(同“瞭”),即叫對方看過來,向對方發(fā)出對歌邀請;對方受到邀請,要回應一聲“啰”,即“知道了”?!拔矣X得這個特別有意思,班老師講解后,我們知道了嘹啰山歌的由來,對嘹啰山歌的文化意義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讓我們打心里喜歡上了嘹啰山歌。”她說。
近年來,南曉中心?!皶悦鄯洹眻F隊多次走訪嘹啰山歌專業(yè)傳承人,舉辦數(shù)十次“尋訪南曉嘹啰鄉(xiāng)土文化的‘根”活動,先后深入良慶區(qū)那蘭嘹啰山歌基地等10個地方,撰寫采訪手記1 000多篇,參加相關活動人數(shù)累計達2 000多人次,采集了嘹啰山歌的曲調、形式、唱法等豐富的資料,編撰了成果集——《南曉嘹啰鄉(xiāng)土文化寶典》,作為該校的校本教材。
“有了校本教材,我們傳承嘹啰山歌就有了基礎,教學工作就成體系了?!蹦蠒灾行男=處熖账纪f。
精釀:去粗取精,加工創(chuàng)新
采集來的山歌能否直接使用呢?
“當然不能。傳統(tǒng)嘹啰山歌的題材以愛情和農事為主,反應的生活面比較窄,而且其中有些內容已經(jīng)過時,不利于學生學習?!笔瘒鴳椪f。為解決這一問題,該校“曉蜜蜂”團隊采取“去粗取精+加工創(chuàng)新”的精釀法,對采集來的嘹啰山歌進行篩選,刪去存在封建觀念的部分,保留弘揚真善美的內容,再進行加工創(chuàng)新,使其煥發(fā)新的活力。
在對嘹啰山歌進行“精釀”的過程中,南曉中心校緊扣時代主題,為嘹啰山歌注入了時代韻味。該校緊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新時代主旋律,利用“愛國”“友善”“中國夢”等時代元素創(chuàng)作嘹啰山歌,讓學生在學唱的過程中養(yǎng)成愛國精神、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近年來,在南曉中心?!皶悦鄯洹眻F隊和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該校通過重新譜曲、填詞,創(chuàng)作了不少新作品。該校原校長李盛成與教師黃珍珠合作,創(chuàng)作了“嘹啰山歌體”歌曲《復興中國夢必圓》:“屹立中華天地間,文明燦爛五千年。歷盡滄桑又崛起,國富民強看今天。十八盛會譜新篇,核心價值是箴言……”他們還合作了《圓夢》《中華圓夢更歡懷》《美麗廣西奮騰飛》等歌曲,這些歌曲不僅貼近時代生活,而且反映了該校師生的新時代追求?!皞鞒朽趩礁?,最重要的是發(fā)展創(chuàng)新,讓它符合師生的需求和喜好,這樣才會有生命力?!崩钍⒊烧f。
目前,南曉中心校的教師已創(chuàng)編45首具有時代韻味的嘹啰山歌?!皶悦鄯洹眻F隊根據(jù)學校辦學理念,另外創(chuàng)編了《邁向輝煌的明天》等53首具有“校園味”的嘹啰山歌?!拔覀兌继貏e喜歡這些新的山歌,因為它們不僅旋律好聽,而且歌詞有意義?!痹撔W生黃君琳說。
巧融:嵌入課堂,浸潤校園
采集了豐富的資料、創(chuàng)作了許多新歌之后,如何發(fā)揮這些素材的育人價值,就成了南曉中心校的重點工作。該校“曉蜜蜂”團隊提出了“巧融”思路,即探索“嵌入式”教學方式,將嘹啰山歌融入各學科教學,將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進行有機融合。這不僅豐富了國家課程的育人內涵,還讓嘹啰山歌文化獲得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
思想品德課是南曉中心校傳承嘹啰山歌文化的一個“陣地”。據(jù)該校教師黃倫芳介紹,該校有80%的壯族學生,這些學生經(jīng)常聽祖輩、父輩唱嘹啰山歌,對嘹啰山歌有一定的了解?!拔覀儼燕趩礁璧臍v史文化滲透到思想品德課中,讓學生了解它的文化含義,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懷?!秉S倫芳說。
如今,南曉中心校已經(jīng)將嘹啰山歌與語文、音樂等學科進行融合。例如,語文課上,語文教師會帶領學生學習嘹啰山歌的歌詞創(chuàng)作方法,引導學生嘗試創(chuàng)作;音樂課上,音樂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嘹啰山歌的曲調、唱法。
南曉中心校還將嘹啰山歌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做出了詳細的規(guī)劃:開設專門的課程,邀請班繼聯(lián)、壯文作家鐘希增等到校擔任輔導員,為師生講解嘹啰山歌的歷史、唱腔和唱法;成立曉鶯合唱團,培養(yǎng)一批致力于傳承嘹啰山歌的師生;立項南寧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嘹啰山歌走進鄉(xiāng)村小學校園,傳承壯族民俗文化的行動研究”,以課題形式推進傳承工作走向“深水區(qū)”;開展山歌PK賽等活動,營造“人人唱嘹啰,處處詠嘹啰,時時歌嘹啰”的校園氛圍。
“能夠上舞臺表演,是我的夢想,加入曉鶯合唱團后,我實現(xiàn)了這個夢想?!蹦蠒灾行男W生曾妙玲說。加入曉鶯合唱團以來,她和隊員們有不少機會外出參加各種比賽和文藝匯演,她們表演的《復興中國夢必圓》曾獲第十屆南寧市中小學校園影視獎評選活動二等獎、中央電化教育館校園影視優(yōu)秀節(jié)目銀獎。
“下一步,我們要更多地和兄弟學校交流、學習,向他們展示和推廣‘一采二釀三融合的文化育人模式,把我們的嘹啰山歌傳揚出去。此外,我?,F(xiàn)在還在傳承另一項自治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壯族香火球。傳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任重道遠,我們還要繼續(xù)努力!”石國憲說。
(責編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