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中國人都應(yīng)該學習一些中醫(yī)思維方法,以及精氣神和五行等中醫(yī)基本概念?,F(xiàn)在大家經(jīng)常被病痛困擾,可又不明白自己因何而病,如果明了醫(yī)理,能在病之初起,自己動動手腳,解除病痛,大家自然高興,同時也會對中醫(yī)堅定信念。
講到《內(nèi)經(jīng)》,尤其是講《傷寒論》,如果不結(jié)合實例,就會讓理論落在空處。其實《傷寒論》本身就是結(jié)合實例講的,它就像是一本教學筆記,仲景先師坐在堂上,給下面各位及病人講解治病良方,所以里面多次記載“師曰”?,F(xiàn)如今,有人雖然把傷寒方講得天花亂墜,但實際上臨床又不用傷寒方的話,那就是空說。所以,這也是《傷寒論》無法光大的原因。
再者,講病還是在幫助大家學習自救。過去的人醫(yī)療環(huán)境差,或沒錢看病,也就死生由命了?,F(xiàn)在醫(yī)療環(huán)境看似繁盛,可大家卻還是以病為苦,一是治療不等于治愈,更何況還有大量的誤診、誤治;二是醫(yī)療成本的高昂,不僅沒錢看不了病,有錢也不敢看病,病痛不說,一場大病往往就傾家蕩產(chǎn)。
一位理發(fā)師跟我閑聊,說他一個腎結(jié)石手術(shù)花了六萬,而他的一個朋友同樣的手術(shù)則花了12萬,他的另一個朋友心臟支架花了10多萬……這真是無論我們有多少錢,也禁不住生一場病啊。所以我說,學習《內(nèi)經(jīng)》《傷寒論》,不只是學習經(jīng)典,而是自救。
盡管現(xiàn)在有各式各樣的科普講座,看各種各樣的微信,但這些都是碎片化的。比如,今天這個專家告訴你雞蛋可以吃,明天那個專家告訴你雞蛋不能吃,你怎么辦,你怎么活?今天專家告訴你甲狀腺的問題跟不吃海帶有關(guān),是因為缺碘造成的,明天另一個專家又告訴你導致甲狀腺疾病的第一大食物就是食用海帶,我們還活不活?仿佛一切活路都變成了死路,我們老百姓茫然無措,都不知道該聽誰的了。
再比如,關(guān)于減肥,有些專家不顧生命之理,媚俗地說:春天正是減肥時,就鼓勵大家春天辟谷,一年四季當中,夏天最耗散人的精力氣血,全指望著春天攢點精血來養(yǎng)呢!所以,夏天犯心臟病的人,一定是春天胡作的人,因為缺少氣血來支撐心臟的活力。
又有人說:秋天正是減肥時。古語都說入秋要“貼秋膘”,豈止不能減肥,反而要增肥。更壞的人說:冬天正是減肥時。其實,我們都不用跟天學,跟不了天,我們至少可以跟動物學,都能得到真知,動物都知道冬天把自己養(yǎng)得肥肥的,要不然那冬天的冷都扛不過去。
所以我總說:跟天走,別跟人走。我們之所以會犯錯,就是不懂得跟天走,而總是跟著自己的欲望走。跟天走,就是知道,有一個天然的減肥時機,就是夏天。夏天,人之氣血又全部到體表去抗熱了,汗蒸騰騰,而此時脾胃最弱、最寒,人自然吃得不多,兼之大汗耗散氣血,人自然會消瘦些。
說來說去,天底下什么最傻?腦子最傻,腦子想得最多,一旦想當然了,腦子就容易犯傻勁;什么最不傻?肉身最不傻,肉身的第一原則,就是自保。
自保,就是天熱了,就把氣血拿出來抵抗熱;天冷了,人體就要讓氣血全部內(nèi)收,保生命之根,保五藏六腑,這也是有些胃寒的人冬天會覺得脾胃舒服一些的原因,而冬天如果皮膚、手指凍爛了,肉身都不會管。
自保不是保別的,自保是保根本,無論我們做什么事的時候我們都要先保住根本。人間富貴為什么叫“浮華”?因為它沒有根,浮華指的是無根?!叭Ю镒x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拼了命去追求浮華,不如先懂自保。
自保就是要保根本,冬天,人體熱量全部回到五臟六腑,于是里面恰恰形成一個熱的格局,你這個時候吃點涼的,這個熱能給它化掉。所以東北到冬天吃凍梨,吃冰棍。
人這一輩子,活的就是這肉身,都說“格物致知”,但所有的“知”都應(yīng)該對人有益,所以與其去格物,不如格“肉身”,我們天天折騰的、天天用的,全是這個肉身,不學《黃帝內(nèi)經(jīng)》,我們永遠不知道肉身是怎么一回事。
前面我們學了《內(nèi)經(jīng)》第一篇“上古天真論”,那里面告訴我們:二七、二八之前,我們對肉身渾然不覺,一有漏,人才驚覺肉身,由對肉身的驚覺而啟動靈魂,生命就仿佛重啟了……所以,從二七一十四到四七二十八,恐怕是人生最難忘的時光,而后,便是對肉身和靈魂的濫用期,這時期,對待肉身和靈魂的態(tài)度,決定了我們未來很多事情。
等到七七四十九,和七八五十六時,肉身的報復就是疾病,靈魂的荒蕪就是老無所依。這時,生命又在一個虛弱的水平上運行了。所以說人活,就活個氣血,其實,人之“怕死”沒有道理,肉身終歸是要死的,人應(yīng)該怕的,是靈魂沒有歸處。
人生在世,格物固然有趣,但格到最后,還是個“空”。相較而言,科學精神,比如質(zhì)疑或否定的精神等等還算高級。而中國的學問講“究竟”二字,一開始就抓住了“無”。“究竟”,求其本源,“有”,因人性而“有”;“無”,因人性而“無”。所以說,《內(nèi)經(jīng)》《傷寒論》既講真理,又落腳于人性,既高級又溫暖,可以深深滿足我們探究世界的心。
到底什么決定了我是誰、你是誰的問題,是我們?nèi)馍須庋獩Q定的,是我們自身的荷爾蒙決定了我們會愛上誰;是我們自身腦內(nèi)分泌的多巴胺決定了我們是否開心……一切,都是因為我們自身,氣血足,我們可以抗壓并活得久,但也可能正因為氣血足而好強,會因沖動而喪命。氣血弱,我們也許就唯唯諾諾,活得憋屈,但也可能正因為氣血弱,而知道自保,因示弱而得以長命。
我此次“講病”,也是因循《內(nèi)經(jīng)》和《傷寒論》之理,分析各種病的成因以及治法,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一些基本的醫(yī)學的正確知識,在我們遇到問題時,至少可以不慌張,同時,大家有了正確的醫(yī)學理念,在跟醫(yī)生交流時,也會順暢,而不是一味地急躁和怨怒。雖然反復說跟天走,別跟人走,可心亂的時候,人看不見天,只見人。
其實,自古疫情拼的就是誰命硬,命硬的,就活下來,家族里死得多的,就逼出一個先師張仲景,逼出一本絕學《傷寒論》。傳了快2000年,又救人無數(shù)。其主旨,就是想命硬,就得培元固本。
總而言之,學習生命原理,跟我們是不是學醫(yī)出身,沒有關(guān)系。古代也沒有醫(yī)學院,凡關(guān)乎性命之學的,都是人生的必須,是有益于所有人的。
一句話,《黃帝內(nèi)經(jīng)》是一本偉大的經(jīng)典,《傷寒論》也是本偉大的經(jīng)典,我真心希望有人能認認真真地學。它并不需要你有多專業(yè),而是需要你用心。
總之,我的課是門開竅課,您若聽著聽著覺得開竅了,我就沒白費心。若沒開竅,就……再聽一遍,喜馬拉雅的好處是,可以一直聽,聽一輩子。
再者,此次學習,我建議大家還是準備《內(nèi)經(jīng)》和《傷寒論》兩本書,醫(yī)書呢,最好買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的吧,買那種只有原文的就成。我講到什么的時候,大家可以對照著看。
好,就讓我們開始新的一年的學習吧,都說庚子年不好過,我們能在一起重溫經(jīng)典的溫暖,心靈的溫潤富足,一定會讓我們成為最安穩(wěn)和喜悅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