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古詩詞是中國文學中的精髓部分,也是初中語文課中的重點,古詩詞教學關系到初中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同時也是初中語文課中一直以來的難點,很多教師重視古詩詞中字詞和語言知識的講解,卻忽略了其中的意境,其實意境也是古詩詞教學中真正的重點之一,教師要明確古詩詞教學中意境的重要性,并不斷加強對意境教學的改革,使學生在古詩詞的實際學習中,深入理解其中的意境,體會到古詩詞的真正魅力。
關鍵詞: 情由境生;初中古詩詞;意境教學
在國內的文學領域,古詩詞一直都是非常璀璨的明珠,也是語文課中的重點內容,古詩詞教學的重要目標,就是為了強化初中生的文學素養(yǎng),但是很多教師在對古詩詞展開講解的時候,將古詩詞的重點只放在字句的講解上,導致初中生在古詩詞的實際學習中,并未充分體會到其中的意境,但事實上意境才是古詩詞的精髓所在,對古詩詞展開學習,一定要對意境的體會有足夠的重視。但是意境教學存在諸多的困難,很多的教師并未掌握古詩詞意境解析的有效方法。
一、 古詩詞意境的特點
(一)借喻性
在古詩詞的實際創(chuàng)作中,詩詞作者總是會注重對一些事物進行內在的挖掘以及言語的表達,情景交融是古詩詞的重要體現(xiàn)之一。古詩詞中往往蘊含著作者寄托的藝術理想。因此,在多數(shù)情況下古詩詞注重虛實結合來營造著非常濃厚的意境。這些意境的應用,為古詩詞渲染出非常好的藝術氛圍,也就是所謂的借物喻情,這是古詩詞的重要特點,也是古詩詞魅力的一種重要的體現(xiàn)。在古詩詞中,一些片段描寫,也可以烘托出非常美好的意境,給人一種非常良好的審美體驗,所以在古詩詞的學習中,教師要讓初中生明白,意境的存在,本身就是為了實現(xiàn)借喻,是為了實現(xiàn)對作者情感的表達。
(二)抒情性
詩人在進行古詩詞創(chuàng)作的時候,總是會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一些情感色彩,將內心深處的一些感受融入古詩詞中,或者是受到環(huán)境的感染后進行抒情。國內的古詩詞是非常多的,多數(shù)情況下是對情感的內化或者代入。在古詩詞中可以看出詩人的一些情懷與物境實現(xiàn)了充分的結合。所以在古詩詞的欣賞中,要注重深入品味,這樣才會發(fā)現(xiàn)古詩詞隱藏的詩人情感。比如《過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詩人對自身情感的一種表達,體現(xiàn)出詩人憂國憂民的品質以及報效國家的決心。
(三)多義性
一直以來,在古詩詞的學習中,古詩詞的翻譯以及注解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在古詩詞的注解方面也存在著嚴重的分歧,很多時候翻譯者是按照自己的一些經驗,選取一些與古詩詞取材比較契合的詞匯,或者是能體現(xiàn)出作者真實意愿的一些詞匯,對古詩詞中的詞語進行注解以及翻譯。在對古詩詞進行品讀的時候,讀者因為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以及認知特點。對古詩詞進行解讀的角度以及思路是不同的,唐代李商隱在對古詩詞進行創(chuàng)作的時候,總是會在古詩詞中應用一些比較朦朧以及含蓄的手法,這樣古詩詞就會有隱晦迷離的感覺,“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人們在解讀的時候,總是眾說紛紜,有說是表示他對妻子的思念之情,也有說是表現(xiàn)他的無私奉獻精神,無法形成定論,“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古詩詞多義性的特點,是古詩詞意境的重要特征。
二、 古詩詞意境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審美體驗難
古詩詞本身是一種情感表達的途徑,古詩詞意境本身是產生一些藝術形象,然后在藝術形象中體現(xiàn)出神韻。這樣讀者就需要結合自身的一些審美經驗以及生活經驗,在古詩詞的品讀中,產生一些新的審美感受。所以審美體驗一定是隱藏在古詩詞的字面后,要進行深入理解。感受其中的古詩詞意境,很難用語言進行形容。在對古詩詞進行品味的時候,教師對其中的字詞進行講解是容易一些的,但是對古詩詞意境進行審美體驗,就非常難了。畢竟只有感受古詩詞意境,才會對詩詞展開理性思考,然后理解詩人在古詩詞中要表達的一些情感以及思想,從而讓學生們體會到詩人的心境。
(二)學生品味理解難
古詩詞的學習中,在理解其中意境之前,要對古詩詞的字詞進行學習,這是最基本的內容。學生們在古詩詞的學習中,對古詩詞進行理解也是存在難點的。其實學生在識字方面已經形成一定的基礎。然而古詩詞中是文言文,這些古代的語言與現(xiàn)代漢語是截然不同的,學生們對古詩詞進行理解需要一定的過程。對于古詩詞中的一些典故,很多的學生并不了解,限制了他們對古詩詞的理解。比如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的“馮唐”,就是一個漢文帝與馮唐的典故,若是學生對這個典故不了解,就無法對古詩詞進行充分理解。很多學生對古詩詞的閱讀理解是非常表面的,可以理解大概的意思,但是古詩詞中一些通假字以及多義性的字詞是很難準確理解的,這樣就造成非常大的阻礙。比如在學習《觀滄?!返臅r候,一些學生不明白其中“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笔鞘裁礃拥木跋螅鋵嵔Y合古詩詞的題目,學生們應該可以猜到,這是對大海進行觀看的時候產生的感想,但多數(shù)的初中生在古詩詞語言方面并未達到這一標準,加上生活經驗并不是非常豐富,就別談對古詩詞的情感進行深入理解了。
(三)教師思維突破難
很多教師對古詩詞教學存在一些固有的思維,這些固有思維也影響到學生對古詩詞的體會。其實古詩詞只有在被讀者進行理解的時候,讀者和作者之間才會形成精神層面的交流,但一些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的時候,總是會受到一些參考書以及自身對古詩詞的理解的限制,教學的時候會將自己的一些思維和想法強加給初中生,使學生們對古詩詞缺少個性化的理解。也有很多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成績,在古詩詞的講授中,比較注重標準答案,這樣也對學生的思維形成一定的限制,使學生在古詩詞的實際學習中,缺少個性化思考的過程,古詩詞的意境就難以真正展現(xiàn)出來,也更限制了學生們對古詩詞意境的充分體會。
針對以上幾個方面問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摸索出些許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 古詩詞意境教學的策略
(一)了解作者,分析背景,感受古詩詞的情感
初中生的生活經驗是比較缺乏的,因此在對古詩詞進行學習的時候,總是無法對古詩詞產生深層次的理解,這樣的情況是短期內很難改變的,教師要在古詩詞的實際教學中,注意對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展開分析,在古詩詞的實際分析之前,讓初中生先對作者的生平進行了解,解讀古詩詞的背景,學生們就不會覺得突兀。在古詩詞的實際教學中,讓初中生充分了解作者當時的人生遭遇以及心境很重要。比如學習《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之前,我讓學生們回家先做足功課,充分了解作者李清照坎坷的一生,以及她創(chuàng)作風格的變化。重點了解這首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有什么樣痛苦悲戚的人生經歷以及凄冷的心境,并給出相應的思考題引導學生深入自主學習。有了這樣充分地預習,學生對詞中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了較為深入地理解,對作者夢境的產生原因有了能感同身受,對詩中意境的理解也就順理成章了。
(二)激情朗讀,創(chuàng)設情境,走進古詩詞的意境
對古詩詞進行朗讀,朗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過程,是體會詩人情感的關鍵。教師要鼓勵學生對古詩詞進行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進入到詩人的情感世界當中。但是初中學生對詩詞的理解能力是比較有限的,因此在古詩詞的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古詩詞朗讀的節(jié)奏,引導學生們在朗讀中怎樣投入自己的情感,要在課堂上營造出良好的朗讀氛圍,必要的時候可以結合古詩詞背景方面的內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后再朗讀。比如在學習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時候,我就在班級開展朗誦活動,進行個人朗讀、小組朗讀、全班齊讀、男女配讀等多種朗讀形式,并提問詩人當時處于什么樣的人生境遇,在古詩詞中寄托的是什么樣的情感。同時在古詩詞朗誦過程中,為學生們播放對應的視頻,對古詩詞中的意象(月、酒等)展開分析,讓學生展示古詩詞中的意象,將所有的意象整合起來,組成一幅畫面,結合作者當時的心情,為學生們播放生動的畫面,配上《明月幾時有》優(yōu)美的音樂,使學生不知不覺進入到其中美妙的意境之中。
(三)留足空白,品味意境,重視學生個性化的思考
新課改指出,閱讀本身是初中生個性化的行為,教師不要用自己的思維取代初中生的思考,要重視學生的個性感受和體驗,為學生留下主動思考的空間。學習李白《行路難》時,我鼓勵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來解讀詩歌,令人欣喜的是,學生們發(fā)出很多疑問:詩人愛喝酒,為何“停杯投箸不能食”?“冰塞川”“雪滿山”說明什么?“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蓖怀鲈娙朔e極樂觀進取的精神,是不是不符合詩人當時的心境呀?……經過大家討論解答,學生收獲滿滿。由此可見對古詩詞進行品味,本身就是個性化理解的過程,通過發(fā)問解答的過程,學生自然就明白詩人的情感抒發(fā)。因此在古詩詞的實際教學中,學生的感悟雖有深有淺,但是教師一定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給他們多一些留白,讓每個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對古詩詞的理解,從而實現(xiàn)對古詩詞意境的充分體會。
四、 結語
總之,初中階段古詩詞教學是語文課程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在古詩詞的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對古詩詞意境的挖掘加強重視,讓學生充分體會古詩詞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情感以及思想表達,并努力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認知和理解,從自身的體驗出發(fā),不斷對古詩詞的美感進行深入體會,而不是只注重表面上理解。
參考文獻:
[1]黃娟,張萬朝.關于如何準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有效交流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51.
[2]曾淑娥.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八年級教材為例[J].亞太教育,2019(10):83.
[3]陳廣團.生活化理念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本色追求:由董旭午執(zhí)教《愛蓮說》談開去[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8(29):23-25.
[4]張雨晨.初中語文課堂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的三種模式研究:以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孔乙己》為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9):71-72.
作者簡介:
季守萍,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夢筆學校。